• 416049270/2021-00019
  • 郑州市科学技术局
  • 重点工作
  • 2021-03-18
  • 2021-03-18
关于印发《2021年郑州市科技创新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区县(市)、开发区科技管理部门,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
现将《2021年郑州市科技创新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1年3月18日
2021年郑州市科技创新工作要点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总体部署,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建设国家极具活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坚持创新资源内部培育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引导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力度,健全科技创新体系,补齐科技创新短板,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主要目标
1.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突破2.2%;
2.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60亿元;
3.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12件;
4.新增有效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科技型企业1500家;
5.新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0家;
6.引进建设新型研发机构5家。
三、重点任务
(一)优化科技创新发展格局
1.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省委、市委对科技创新的新要求。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以及徐立毅书记调研市科技局讲话精神,深刻领会科技创新在新发展全局中的关键作用,深刻理解“四个面向”总体要求,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把科技资源进一步聚焦到重点领域,不断向科学技术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1.科学编制科技创新“十四五”发展规划。深刻把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科技创新的部署安排,落实中共郑州市委《关于制定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结合全市产业发展方向和创新需求,高质量编制全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抓住全市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谋划好未来五年全市科技创新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要举措,加快形成“一带引领、两翼驱动、四区支撑、多点联动”的科技创新发展格局。
2.全力支持中原科技城建设。按照职能分工大力推进中原科技城建设,把中原科技城建设作为科技部门的重要着力点和工作突破口,以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大院名所引进、创新人才引育、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氛围营造等举措,形成创新资源不断向中原科技城聚集的态势,助推中原科技城建设。
3.争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发挥郑州市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完备、应用场景丰富、算力基础和数据资源雄厚等优势,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攻关,完善智能化基础设施,开展人工智能治理体系试验,推动人工智能在交通、制造、物流、农业等重大场景中的创新应用,提升主导产业与人工智能融合、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和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能力,建设黄河流域人工智能发展高地。
(一)加快集聚创新资源
4.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等创新主体培育力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高标准分批次建立高企后备库,加大入库企业培育力度,优化高企申报流程,力争全年新培育高企1000家以上。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容提质,持续做好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市级科技型企业评价及动态管理工作,新培育科技型企业1500家以上。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政策,修订优化高新技术企业首次认定财政奖补及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后补助政策。
5.强化产业高端人才支撑。贯彻落实“黄河人才计划”,实施创新创业团队资助,按照“逐级遴选、逐级支持”的要求,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提升人才项目引进精准度,围绕产业链谋划人才链,紧盯未来产业发展方向,重点支持电子信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数字经济产业领域,引进培育高端创业团队、创新领军团队、创业领军团队 20 个。
6.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抢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部署,努力争取国家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创新平台在我市布局。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宇通客车、郑煤机等创新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引导企业积极设立各类研发中心,支持中铁工程装备牵头创建地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新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0家。
7.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修订完善新型研发机构相关支持政策,做好已建新型研发机构的跟踪服务工作。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引进中科院系统院所、双一流高校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院所在郑设立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做好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大院名所对接工作;充分挖掘本地科技创新资源,做好郑州市新型研发机构评审备案工作;引进建设新型研发机构5家。
(二)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1.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推进实施各类研发、创新人才及后补助专项,以科研项目带动研发投入增长。鼓励多元化投入,修订出台《郑州市鼓励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的若干政策》。开展企业研发费用投入经费调查,建立科技统计数据报送和反馈工作机制,加强同统计、工信、发改、城建等部门沟通协调,按照“统计部门+行业部门”的模式指导各领域单位开展统计填报工作,确保研发投入应统尽统,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2%。
2.实施重大科技创新专项。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重点在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新基建领域凝练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发布一批适合“揭榜挂帅”方式攻克的技术需求和难题,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力量,不断放大新基建的“乘数效应”,为郑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优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1.优化创业孵化服务。推进孵化载体提质增效,支持龙头骨干企业、高校院所建设专业孵化载体,引导孵化载体向专业化发展。鼓励各类创新创业平台通过招投标形式引进专业化、高层次运营商及运营团队。开展创新创业载体运营人员培训和创新创业载体运营绩效考核。坚持举办“郑创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活动,吸引高水平人才、项目和资本落户,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2.增强科技金融服务。深入推进“郑科贷”业务,引导合作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专项信贷支持。建立科技贷款风险补偿长效机制,根据贷款金额增加准备金规模,调整准备金存放,激发合作银行工作积极性。加强政策性担保机构建设,通过参股郑州中小担保公司,为科技型企业贷款融资提供专项担保增信,推动科技型企业贷款担保零保证金。实施科技金融资助项目,通过贷款利息补助、担保费用补助、股权融资补助和投资风险补助,降低科技型企业融资成本。跟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果转化基金项目投资,引导加大对郑州市科技型企业投资力度。
3.促进技术转移服务。加快推进技术要素市场建设,研究完善促进技术转移、技术交易和技术转移人才培育的政策措施,培育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打造连接国内外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资源的技术转移体系。规范技术合同登记管理,探索建立技术合同登记“一网通办”系统,引导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参与登记服务,打造遍布全市的服务支点。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60亿元,培育市级及以上技术转移机构7家以上,支持郑州轻工业大学争创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中心)。
(四)推进民生科技发展
1.强化社会发展科技支撑。围绕健康郑州、美丽郑州建设等热点、难点问题,实施重大科技创新专项和科技惠民计划,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惠民示范项目推广,重点在人口健康、生态环保、公共安全、文化旅游、防灾减灾、农村人居环境等领域集成一批先进技术,在基层进行推广普及,提升科技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和服务基层社会建设的能力,让科技成果更好更多地惠及百姓。
2.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按照郑州市现代农业重点发展方向,围
绕“藏粮于技”“粮头食尾”,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重点聚焦“农作物育种、农产品精深加工”,同时兼顾“农机装备及信息化、水产畜禽养殖安全、林果花卉园艺”等领域,依托农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组建研发平台,优化整合创新资源,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增强创新发展活力和优势。
3.推动科技支持乡村振兴。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在农业信息化、生态农业技术示范、优良种质新品种示范推广、生态养殖等方面,组织实施科技惠民计划,促进成果转化、基地建设与产品营销有机结合,推动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提高成果转化质量,扩大成果转化影响,让更多的科技成果走进农村农户、惠及百姓生活。巩固和发展各级星创天地,充分发挥农村创新创业载体作用,推进科技特派员开展农技服务。扎实落实市派“第一书记”对口帮扶王沟村乡村振兴、工作专班分包支持范家门村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任务。
4.加快科学技术普及。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两翼的重要论断,依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加强科普的部署要求,积极发挥郑州市科普工作联席办公会议职能,完善优化科普工作机构,做好河南省首批“小小科学家科技创新操作室”遴选推荐、郑州市科普示范基地认定、科技活动周、科技“三下乡”集中示范等工作,推动全市科普工作再上新台阶。
(五)拓展科技开放交流合作
1.加大引进培育国际人才力度。落实《郑州市引进外国专家项目及人才国际化培养实施办法(试行)》,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国别和高端紧缺人才,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实施中青年人才国际化培养资助,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国际化人才为重点,着力做好技术类、专业类出国(境)培训工作。承接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省级权限下放,加强与外事、公安部门配合,探索建立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重点外籍科研人员来华“绿色通道”,简化工作程序,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为外国人才来郑工作提供便利。组织在郑工作外国人才开展系列活动,提升郑州文化吸引力。
2.提升国际科技合作水平。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引导建设国际创新合作载体,拓宽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渠道。研究制定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资金后补助办法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发挥政策引领支持作用,鼓励我市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科技园区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积极参与豫俄科技创新合作论坛,支持中科院微电子所郑州分所、中科院过程所郑州分所等举办国际技术会议。
(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1.推进自创区改革创新。认真落实《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和《关于促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深化自创区体制机制改革,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积极开展提高管理效能、整合优化布局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支持郑州高新区发挥区域创新重要节点作用,探索“一区多园”管理模式,强化区域协同发展。
2.加强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加强科技计划诚信体系建设,推动科技计划参与主体事前信用承诺、信用信息核查、信用分级分类管理、信用动态调整等制度落实实施。推动以诚信管理、绩效评价、第三方审计等为要素的科技计划监督评价体系建设,研究拟定科技监督相关制度,探索实施科技计划分层分类监督评价。推动科技监督与诚信信息化建设,依托郑州市科技业务管理系统,构建科技监督与诚信信息平台,完善科技计划信用信息数据库。
3.完善科技人才评价和科研成果分享体系。深入推进人才评价改革,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进一步加大项目因素在人才评价中所占比重,将项目质量作为评价人才的重要因素,加强对创新创业团队项目的动态管理,适时进行评估评价,突出人才在实施项目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完善科研成果评价和分享机制,在应用类科技项目管理中明确项目承担者的科技成果转化义务,推动财政资金支持项目产生科研成果加速转化。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改进科研成果评价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管理改革,更好激发广大科研人员潜能活力。
(七)加强科技管理队伍建设
1.提升科技管理干部队伍素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政治过硬摆在首位,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强化教育培训,提高专业化能力,优化干部结构、增强整体功能。加快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强政治历练,优化成长路径、拓宽来源渠道,及时大胆使用,做好日常调整补充。建立健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坚持从严管理监督,确保干部德配其位、才配其位,以队伍高素质保证发展高质量。
2.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强化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廉政风险点的监督监管,把廉政风险防控融入到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持续抓好党风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处理违规违纪行为。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防止和纠正“四风”。聚焦服务科技企业、科研人员、高校院所和基层基础,梳理解决制约科技服务质量提升的问题,加强政策落实,全面提升服务能力。
3.严格依法行政。坚持依法施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权力,自觉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政策宣传解读,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加强和规范保密工作,有效防止失密、泄密问题发生,确保党和国家秘密安全。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一、保障措施
(八)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郑州市科技领导小组作用,构建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科技创新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完善科技领导小组月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全市重大创新问题,破解创新难题,加强协调督查,推动全市科技创新和自创区建设工作。
(九)强化政策保障。全面落实在企业创新支持、人才发展、研发中心建设、创新孵化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金融、科研经费使用等方面的科技创新政策措施。建立政策落实评估监测机制,坚持市场导向,结合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完善科技创新扶持政策。
(十)注重督导考核。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纳入全市科技创新综合绩效考核内容,细化目标责任,建立工作台账,开展月度评价,强化督导落实,定期对目标任务进行统计和通报,确保科技创新工作顺利实施。


附 件

2021年度科技创新工作主要目标任务分解

序号

区县(市)、

开发区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

新增有效高新

技术企业(家)

新增科技型

企业(家)

企业及市辖单位搭建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家)

入选市级创新创业团队数量(家)

引进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家)

技术合同成交额(亿元)

1

郑州市

2.2

0.2
(挑战指标)

1000

200
(挑战指标)

1500

300
(挑战指标)

100

20

20
(挑战指标)

5

16
(挑战指标)

260

40
(挑战指标)

2

航空港区

1.51

0.2

30

10

60

20

5

2

2

1

1

10

4

3

郑东新区

2.01

0.2

140

20

160

40

5

5

2

1

1

25

3

4

经开区

4.5

0.2

70

20

110

30

13

3

1

1

1

15

3

5

高新区

8.28

0.2

285

30

440

60

20

5

2

1

1

100

8

6

金水区

1.7

0.2

195

30

260

40

10

5

2

1

1

30

4

7

中原区

1.64

0.2

30

10

50

10

4

0

1

0

1

16

3

8

二七区

3.58

0.2

30

10

50

10

4

0

1

0

1

10

3

9

管城区

2.29

0.2

30

10

50

10

4

0

1

0

1

7

2

10

惠济区

1.02

0.2

15

5

30

10

3

0

1

0

1

1.5

1

11

上街区

1.92

0.2

20

5

30

10

3

0

1

0

1

2

1

12

中牟县

1.34

0.2

20

5

30

10

4

0

1

0

1

5

1

13

新郑市

1.12

0.2

25

10

40

10

5

0

1

0

1

10

2

14

新密市

0.75

0.2

25

10

40

10

5

0

1

0

1

6

1

15

荥阳市

1.1

0.2

25

10

40

10

5

0

1

0

1

6.5

1

16

登封市

1.05

0.2

25

10

40

10

5

0

1

0

1

6

1

17

巩义市

1.74

0.2

35

10

70

10

5

0

1

0

1

10

2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