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2186/2020-00039
  • 郑州市水利局
  • 建议,人大建议,答复
  • 2020-09-07
  • 2020-09-07
  • 郑水建字〔2020〕8号
关于加大对美丽乡村景观水系支持力度建议的答复
关于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47号建议的答复

任德森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大对美丽乡村景观水系支持力度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诚如您所言,农村水系对广大农民群众、对乡村的美丽村容村貌是非常重要的,有水,乡村就有灵气,所以农村水系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家乡河和母亲河,农民群众也有恢复利用好、保护好农村水系的强烈愿望。

郑州市的生态水系建设起步比较早,市委、市政府于2006年启动了生态水系规划建设,立足水情实际,先后实施了一大批生态水源和河道治理工程,累计治理9条河道108.34公里,依托邙山、花园口等黄河提灌站和生态水系输水工程,年均调引上亿立方米的生态用水,源源不断地注入到市区南部金水河、熊耳河、十七里河、十八里河、潮河以及市区北部魏河、索须河、东风渠、龙湖等河湖水体,初步形成了“六纵六横三湖”接近自然生态的城市河湖连通体系。

2010年前,郑州市对全市中小河流进行了治理,治理后,河道已经达到防洪标准。但是由于以前缺少统一的规划和认识,加上管理不善,所以农村的部分河流也有“脏乱差”的现象,垃圾往里面倒,污水往里面排,本来是清水变成了脏水,成了污染的重要源头。

为进一步优化提升郑州市生态水系建设水平,2013年,以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契机,按照“全域水系、循环水系”理念,高标准编制了《郑州都市区生态水系全面提升工程规划》。《规划》以水源地建设、水污染治理、防洪除涝、水景观建设为核心,对郑州都市区生态水系全面提升提供了规划支撑2014年6月,《规划》通过市人大审议形成决议并同步启动实施,以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为重点的生态水系全面提升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通过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工作,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深、影响远的民生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是生态水系格局进一步完善。着眼用好用活黄河水资源,实现了邙山提灌站向金水河、熊耳河等南部河道供水;花园口提灌站向郑州北部的东风渠、贾鲁河以及郑东新区水系供水,形成黄河和生态水系河道有效连通,水体有序流动的生态水系格局。

二是水体流动性显著增强。按照“循环水系”理念,实施环城生态水系循环工程,在圃田泽建设提水泵站,向金水河、熊耳河、等河道补充生态用水,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大力实施河湖连通工程,西流湖、贾鲁湖、龙湖等贾鲁河水系全面连通,使城区河道由过去的“有河皆干、有水皆污”转变为现在的“有河皆有水、有水皆清澈”的水生态景观效果。

三是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积极推进控源截污,实施了天明路、南阳路等一大批雨污水分流截污工程,在生态水系重要河道实施沿河截污,实现了非汛期污水不进河道的目标。通过新建、扩建、提标改造等方式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和水平,全市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和III类水质断面比例逐渐提高。

四是水域靓城基本建成。坚持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统揽,按照“一环六区多点”的水生态系统总体格局,通过建设水源工程,水系连通、生态修复、景观提升、水文化展示、湿地公园等一系列项目建设,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五是地下水位逐步恢复。几年来,通过置换水源、河道渠系整治、地下水回灌、地下水压采等综合治理工程措施,市区浅层地下水位有所回升,漏斗面积逐渐缩小。

随着生态水系的建设,全市城区生态水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河湖生态水系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相比较而言,乡村水系是水系治理的薄弱环节,存在着较大的短板。

为了解决乡村河道水环境问题,水利部和财政部共同实施了农村水系的综合整治,通过对农村水系的统一规划,例如,通过采取水系连通、河道清障等措施来提升农村水系的质量,保证河流能够畅通,通过农村水系的整治来实现水清、河畅、景美的美丽乡村建设。

2019年10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有关要求,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水利部 财政部关于开展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水规计〔2019〕277号),对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部署。2019年11月,水利部办公厅印发了《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编制指南的通知》(办规计函〔2019〕1253号),对各地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作作了统筹安排和部署

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作,是践行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县域为单元开展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突出系统治理,统筹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河湖管护等多项水利措施,以河流水系为脉络,以村庄为节点,集中连片统筹规划,与相关部门形成合力,水域岸线并治,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县域综合治水示范样板,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美乡村,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作以县域为单元,统筹规划,系统治理,按照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加强农村河湖管护,创新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农村水系生态环境。一是综合施策,系统治理。着力解决农村河湖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生态涵养等问题,统筹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岸上岸下协同推进,科学治理。二是因地制宜,示范引领。结合各地实际,科学确定不同区域目标任务、治理标准和模式;优先实施示范带动作用强、县级政府积极性高、前期工作好的项目。三是创新机制,强化管护。创新农村河湖管护机制,积极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向村级延伸;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村民主体作用,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四是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县级政府作为责任主体,加强统筹协调,多渠道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中央财政采取先建后补、奖补结合的方式给予适当补助,省级资金给予适当支持;强化考核激励,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高效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作聚焦水系连通、河道清障、三是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和河湖管护等重点,强化河湖水系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逐步恢复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和生态净化功能,提升周边居民的幸福感。

一是水系连通。通过连通河道湖塘、整治断头河等措施,连通邻近宜连河湖水体,逐步恢复河湖、塘坝、湿地等各类水体的自然连通。

二是河道清障。对非法侵占水域、非法采砂、生活(建筑)垃圾乱堆、违法建筑等“四乱”问题,集中开展整治,妥善处置清除的废弃物及垃圾,逐步退还河湖水域生态空间。

三是清淤疏浚。对河道内阻水的淤泥、砂石、垃圾等进行清除,疏通河道,恢复河道功能,提高行洪排涝能力,增强水体流动性,改善水质。

四是岸坡整治。因地制宜选择岸坡型式,以生态护岸护坡为主,尽量保持岸坡原生态,维护河流的自然形态,防止河道直线化,避免截弯取直,保护河流的多样性和河道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五是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采取封育保护、抚育补植、建设水源涵养林和生态保护林等,加强生态修复和涵养水源。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因地制宜采取小流域治理措施,结合种植结构调整、坡改梯等,有效减轻水土流失。

六是河湖管护。以河长制湖长制为依托,完善农村河湖日常管护机制。加强农村河湖水系空间管控,明确河湖管理保护范围,严控河湖空间侵占。

2019年8月19日,郑州市委第十一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了“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新的城市功能布局,为郑州城市发展和建设明晰了方向。

为推进全市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郑州市水利局聚焦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建设提供水安全保障的总目标,围绕郑州“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的城市发展总体布局以系统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等新老水问题,高质量推进水利发展为目标,突出规划体系的全面性、系统性、战略性、实效性,初步构建了由4项总体规划、8项专业规划、多项专题研究组成的水利发展规划体系总体架构。总体规划层面包括水资源综合规划、水系规划、城市防洪规划、水土保持规划;专业规划层面包括节水行动实施方案、黄河水资源利用规划、南水北调水资源利用规划、非常规水综合利用规划、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规划、水旱灾害防治规划、水文化建设规划、贾鲁河综合规划;专题研究层面包括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水文水动力模型研究等。出台了《郑州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编制了《郑州市南水北调水资源利用规划》《郑州市地下水综合治理规划》《郑州市水旱灾害防治规划》,完成了《九大国家中心城市涉水指标研究分析》,启动编制《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及对策》。

着眼满足未来郑州1500-2000万人口规模需要,对照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相关规划指标,算清水账,找准短板,理清思路,超前谋划,研究对策,全面布局,按照“满足生活、保障生产、改善生态”的原则,遵循“开源节流、优化结构、系统开发、综合利用、战略储备”的思路,以“雨水洪水中水资源化、南水北调配水科学化、黄河引水调蓄系统化、水库供水最优化、水资源配置均衡化”的水资源五化布局为重点,编制形成了《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水资源配置及重大建设项目规划》。系统谋划了水资源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建设项目,初步构建了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布局蓝图。

为适应郑州市的长远发展需要,优化配置水资源,构建“系统完善、丰枯调剂、循环通畅、多源互补、安全高效、清水绿岸”的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支撑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制定了《郑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水系连通规划(2018‐2035年)》。规划范围为郑州市行政辖区,总面积7511.3平方公里(含尉氏县纳入航空港区代管的65平方公里)。规划分区为主城区、航空港区、东部新城区、西部新城区、南部新城区、巩义、新郑、新密、登封等地区。

围绕全市“大生态、大环保、大格局、大统筹”的生态建设总体要求,坚持“安全、生态、景观、文化、幸福”的五河共建理念,高标准统筹推进全域生态水网建设。实施外部水系连通工程,实现郑汴洛水系连通;实施跨区域水系连通工程,重点解决各县区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实施区域内水系连通工程,完善互联互通、循环流动的内部水系网络。构建郑州市循环通畅、多源调控的“外部大联通、内部大循环”现代化水系网络。

同时,以“河长制”为抓手,全面加强河湖管理。坚持“全面、率先、扎实、有效”的工作思路,压实河长责任,开展专项整治,规范河湖采砂,注重生态修复,加强污染防治,完善考核体系,不断提升监管能力,推动河湖面貌持续改善。

落实“两函四巡三单两报告”工作法,河长履职规范化。郑州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合自身实际,围绕河长履职尽责、河长办能力提升,制定了“两函四巡三单两报告”工作法,进一步规范了河长履职行为。两函:履职提示函、责任河湖问题提示函,旨在规范河长办怎么做。履职提示函由市河长办拟制,适时报送各市级河长,提醒其履职尽责,开展巡河活动。四巡:年度内不少于4次巡河,旨在规范市级河长怎么做。市级河长采取固定巡河与随机巡河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完成不少于4次的责任河湖巡查。三单:市级河长向县级河长下达问题交办单、任务交办单,向市河长办签批督办单,旨在规范发现问题怎么做,推动涉河问题及时有效解决。两报告:问题整改报告、县级河长履职报告,旨在规范县级河长及责任单位怎么做,推动河长和责任单位履职尽责。

采取“三清两查一督”工作措施,河湖专项整治常态化。郑州市在实际工作中探索了“河长带头清、部门联动清、司法介入清、媒体监督查、社会参与查、纪委联合督”的三清两查一督工作措施,推动河湖“四乱”整治取得实效。河长带头清:各级河长将河湖“清四乱”作为推动河长制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带着问题去巡河,紧盯目标不放松,带头组织,亲力亲为。部门联动清:各级河长办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对“四乱”问题全面排查,建立台账,制定方案,倒排进度,奏响河湖管理保护的“黄河大合唱”。司法介入清:建立“河湖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加强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通过立案调查、公益诉讼等方式,督促推动“四乱”重点问题全面整改。媒体监督查: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监督作用,组织记者暗访,将河湖“四乱”问题制作成专题片,集中曝光,并利用网络大数据分析检索各类河湖问题。社会参与查:开展老干部巡河、小记者看河、民间公益组织巡河、校园宣传讲河等系列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河湖保护新局面,提升社会公众参与河湖管护的积极性。纪委联合督:将“清四乱”纳入市纪委监委开展的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召开专题推进会,制定方案和台账,开展联合检查、联合督导、联合执法,实现“四乱”问题有效整改。

2019年,水利部台帐68个“四乱”问题和其他河湖421个“四乱”问题已全部销号,销号率100%。2020年,郑州市计划常态化开展“清四乱”工作,在排查、清理、整治规模以上河流问题的同时,将“清四乱”整治行动向规模以下中小河流和农村小微水体延伸,通过明察暗访和无人机航拍等方式,实现辖区内水域全覆盖。

2020年4月,水利部公布了55个第一批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名单(河南省共3个试点县,其中郑州市新郑市入围试点县名单),进入实施阶段。中央财政采取先建后补、奖补结合的方式予以适当支持,实施期限为2020-2021年,目前,已下达中央财政水利发展专项资金。

下一步,将按照有关要求,逐步推广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作。郑州市将按照水利部、省水利厅有关要求,全面推广实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通过实施河湖清障、清淤疏浚、生态护坡、水源涵养、水系连通,以及污染源控制、河湖管理等系统治理措施,解决农村水系存在的淤塞萎缩、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突出问题,使得乡村水安全状况显著提升、农村蓝绿空间容积明显增大、农村河湖水环境显著改善、农村生态宜居性显著提高、河湖生态服务价值显著提高、乡村水文化传承显著彰显,逐步恢复河湖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建设水美乡村,努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农村水系新风貌,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0828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