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3963/2022-00091
  • 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
  • 人大建议
  • 2022-08-26
  • 2022-08-26
关于加快发展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的答复
关于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B(2022)089号 建议的回复
尊敬的石训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快发展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与支持!现结合您所提出的建议具体内容,答复如下: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市农委也深刻认识到乡村产业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深入贯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郑州市区位、技术、物流、人才等优势,做优特色种养业,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做精乡村旅游、互联网+农业及社会化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不断完善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产融合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一、关于“加快农业互联网+的建设”方面 
近年来,市农委紧紧围绕“互联网+”、数字农业等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以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推动乡村数字化治理。
在推动数字科技在种植养殖领域应用方面。一是投资建设高标准“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把生产设施、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作为重要的建设内容,不断提高全市“菜篮子”生产的装备水平和智能化程度。基本实现水肥智能控制箱到地头、到棚头,项目区内灌溉智能控制全覆盖,对“菜篮子”基地生产能力提升,市场保供发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是依托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产业发展载体,鼓励有条件的园区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提高农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支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自动测墒灌溉、水肥一体化,病虫害智能防治,自动分拣等应用示范,通过发展智慧农业,实现化肥、农药的减量增效,发展节水农业的目的,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引领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三是推动智能化养殖。加强自动饲喂、圈舍通风温控、自动化除臭等智能化设备在大型养殖场的应用,实现精准上料、精准饲喂和养殖环境智能监控。全市规模化养殖场562个,全部使用了自动饲喂设备和圈舍通风温控,50%安装了自动化除臭智能设备。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全市生鲜乳收购站16家,运输车辆14辆,全部纳入生鲜乳质量安全信息化追溯体系,生产全程可查询。加强规模养殖场智能服务管理。全市在农业农村部养殖场直联直报平台备案养殖场1228家,每月可检测生猪规模场存出栏情况和生鲜乳生产、收购情况和价格等信息。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利用动物检疫电子平台,可以掌握全市畜禽检疫情况,进行有效分析预警。四是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持续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县级物流仓储分拨中心和智能化分拣中心,发展统仓共配,降低物流成本。共建设益农信息社1604个、遴选信息员1600多人。今年以来,持续开展益农社公益、便民、电商、培训“四项服务”和买卖代取缴推“六大业务”,设立村级物流快递便民服务站,开展“益农拼购”团购活动,助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五是试点建设数字乡村示范村。印发了《郑州市美丽乡村精品村试点建设“数字乡村”的指导意见》《2022年郑州市数字乡村示范建设实施工作方案》等指导性文件,结合我市实际,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由郑州联通、郑州移动、建设银行绿城分行、北京农信通、河南省老家文旅、河南智慧文旅等6家战略合作企业与市农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力争到2022年底,完成20个美丽乡村精品村示范建设数字乡村任务,围绕“一村九园”(即“数字村庄”“数字田园”“数字果园”“数字菜园”“数字茶园”“数字菌园”“数字药园”“数字花园”“数字牧场”和“数字渔场”),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打造不同数字乡村应用场景,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乡村建设模式,引领带动郑州市数字乡村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数字技术在农业、畜牧业、渔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场景较为有限,农业机器人、智能农机装备等应用较少,智能化设备投入、使用成本较高,应用占比较低,数字农业效益尚未真正显现。下一步,一是积极向市财政争取投入专项资金,设立农业数字化转型专项项目,重点支持生产环节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应用,打造高质量智慧农业应用场景。二是结合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际发展需要,采取农业补贴等形式,大力支持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采用试点先行,主体自愿、示范引领的思路,逐步提升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水平。三是积极引进数字乡村建设人才,对农业系统工作人员开展数字化转型培训。
二、关于“加大文化投入,建设休闲旅游精品”方面
近年来,郑州市以建设“河南省休闲农业先行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区”作为发展目标,把握住了“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休闲农业蓬勃发展的机遇期,通过科学规划、示范引导、政策扶持等措施,充分挖掘我市嵩山、黄河、黄帝、文化名人、农耕文明等传统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我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坚持把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按照示范引领、点面结合、统筹推进的思路,因地制宜、分层分级推进美丽乡村建设,50个精品村项目2021年度建设任务全部完成,新增农家乐103户、民宿111家,带动集体经济增收1.34亿元,其中47个村庄超十万、14个村庄超百万、3个村庄超千万。截至2021年底,郑州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全国十大精品线路1条,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个,全国十佳农庄1个,累计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52家,认定市级农业科普研学基地16家。周末假日,“走进乡村、寻梦田园”已经成为广大市民的一种休闲选择和生活方式。
但自2018年以来,伴随着大棚房清理整顿等政策环境变化、新冠肺炎疫情等经济社会变化,郑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行业遭受了一定冲击。然而,在我国经济发展增速由负转正的发展形势下,在出境游受限、周边火热的短期环境利好下,在劳动教育、研学旅游等市场长期看涨因素影响下,郑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行业发展是持续向好的。下一步,郑州市农委将积极引导产业发展,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入乡村建设,结合当地发展,深入挖掘以禅心居为典型代表对杨家门空心村改造注入产业激活生机、以溱源洞穴民宿为典型代表带动村民改造老房旧屋发展乡村旅游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园区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模式。同时加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园区和农业科普研学实践基地的引导、评选工作,挖掘优质经营主体,提档升级,满足城乡市民更优的休闲体验。
三、关于“职业农民培训”方面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人才支撑是关键。近年来,我市立足乡村振兴需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实施差别化政策措施,以提升产量质量和乡村治理能力为重点,加强乡村人才培育。一是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该项工作由省农业农村厅统筹,市县两级具体抓落实。省级培训资金通常于每年7月份随实施方案下达至郑州市财政部门,郑州市根据省农业农村厅下达的培训任务和资金数量,分配到各个县(市),由各县(市)承担培训任务,去年我市高素质农民培育数量达到2400人。二是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郑州市农委承担着对部分生产型、经营型、技术服务型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培训的任务,同时又创新性将社会治理人才纳入培训对象,扩大了培训范围。统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与服务主体能力提升、种养加销能手技能培训、乡村治理与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培育“三类并进”培养。下一步,我们将重点聚焦国家粮食安全和保障重要农副产品供给、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持续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各类返乡入乡人员创新、创业支撑乡村建设行动等五大方面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人才支撑。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