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2186/2020-00047
  • 郑州市水利局
  • 提案,政协提案,答复
  • 2020-09-07
  • 2020-09-07
  • 郑水提字〔2020〕8号
关于高标准规划沿黄生态建设、高质量打造沿岸旅游项目提案的答复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501号提案的答复

刘清江

提出的关高标准规划沿黄生态建设、高质量打造沿岸旅游项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黄河流域中下游水土保持发展现状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制定与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保持措施与布局,强化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为重点,加快实施黄河流域部分,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山水田林湖草综合治理,加快流域内的水土流失防治步伐,重视生态自然修复,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按照政府2017年批复的《郑州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确定的目标,把预防水土流失放在首要位置,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将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保护好现有林草植被,避免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子,根据2018年全国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数据,郑州市水土流失面积1791.12平方公里。

二、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计划和目标

(一)近年度的工作计划

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工作方针,在全流域范围全面实施预防保护、建设水土保持生态保护工程:全域范围内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两岸水源涵养,水质维护区;生态脆弱的地区;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易发生的区域;其他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域等需要预防的区域从源头上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工程生态清洁小流域和高标准示范(区)工程建设,及巩固提升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成果实施水源地和黄河文化基地水保生态建设保护等工程;充分发挥生态自然修复作用,多措并举,形成综合预防保护体系。

(二)水土保持工作目标

基本建成与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黄河流域中度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基本得到有效治理,侵蚀强度明显降低,有效遏制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发展,年均减少黄河入库泥沙量;初步构建黄河流域侵蚀沟道防御体系,积极探索和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和高标准示范(区)工程建设。基本建成全流域水土保持综合监管和监测体系,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水土保持率达到80%。

三、下步工作思路

(一)以重点水土流失区治理为抓手,做好综合防治工作在国家坡耕地综合整治的基础上,针对我黄河流域坡耕地面积的实际情况,加快坡耕地综合整治,以坡耕地改水平梯田为重点,配套建设田间道路、截排水工程和小型蓄水工程,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以黄土丘陵区侵蚀沟道治理为新的抓手,积极筹划,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侵蚀沟道内适度建设中小型淤地坝、规模建设谷坊群和蓄排水工程,从上到下,层层拦截,能蓄能排,淤地拦沙,加快沟道侵蚀治理,从源头控制水土流失。建议建设水土保持监测站点,掌握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特点、进行动态监测具有必要性,利用小流域出口和蓄水塘坝开展监测。

(二)突出清洁型治理和科技示范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在黄河流域,山区以小流域为单元,平原区以自然村为单元,以水源保护为中心,以控制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为重点,坚持山水田林湖草和村、路、固体废弃物、污水排放统一规划,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高标准示范工程,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增强群众获得感,提高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

在黄河流域内提升改造原有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和教育基地,新建一批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示范工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水土保持示范村,充分发挥理念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提高水土保持科技含量。

(三)强化淤地坝建设。淤地坝工程在防洪减灾、拦泥固沟、以坝带路、减少入黄泥沙等方面发挥了作用,有效控制了沟道下切、沟头前进、沟岸延伸和扩张的趋势。强我市现有黄河流域淤地坝的平稳发展,加大力度开展除险加固工作,在骨干坝、中型坝上淤地坝安全监测监控设备安装,提高淤地坝管理和防汛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确保淤地坝安全运行。

(四)推进黄河下游平原滩区水土流失治理和保护进一步重视黄河流域平原区水土保持工作,把黄河平原沙土区、黄河滩区纳入水土保持治理范围,开展平原沙土区土地整治工程,平沙造地,实施农田林网、农林间作、引黄灌溉等措施,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发展高效农业,控制风沙危害。结合沿黄生态涵养带建设,加强黄河滩区湿地水生态保护。推动构建黄河下游平原生态长廊,打造河渠沿线、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干线公路等两侧生态廊道。

(五)坚持科技支撑,注重效益强化水土保持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示范推广,创新水土保持理论、技术与方法,加强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水平。

重点工作举措

(一)积极推进水土保持体制和机制创新形成政府引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治理水土流失的新局面。完善制度,强化监管,加强水土保持责任目标考核,强化政府水土保持工作主体责任,进一步提升水土保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培养水土保持人才队伍,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落实水土保持监管工作经费,加强水土保持综合监管能力建设,实现黄河流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管全覆盖,保护好生态环境,在黄河流域内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步协调;加快黄河流域内水土流失监测站点建设,优化站网布局,推进生产建设项目的监督星监测,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决策支撑。加快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构建生态治理、监督管理、监测预报等业务应用和信息共享的综合技术平台,使水土保持工作高效化、智慧化和现代化。

(三)以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和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监管为目标聚焦“发现问题、认定问题、严格追责”三个要素,坚持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社会监管与行业监管。探索推动实现生产建设项目预警、预判、监督执法、整改、问责追责全链条管理,通过“全面化+精准化”实现人为水土流失监管“严格化”。打造黄河流域监管“一张网”,加强对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的跟踪检查,综合运用行政处理、行政强制、行政处罚、联合惩戒、信用评价等方式,坚决制止和惩处“未批先建、未验先投、未批先弃”等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形成强监管震慑,压紧压实生产建设单位水土流失防治主体责任。推广应用无人机技术,加快实现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图斑精细化”监管全覆盖,实现水土保持监管能力现代化。

市水利局将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和“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的治水新思路,推进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在今后工作中,增强责任意识,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奋发进取、勇争一流,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2020828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