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B1532375/2021-00039
  • 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
  • 政协提案,提案
  • 2021-07-12
  • 2021-07-12
关于以民营企业优化政府营商环境,数字城市基础运维体系造福民生提案的答复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 第20210421号提案的回复

刘相军委员:

您提出的“以民营企业优化政府营商环境,数字城市基础运维体系造福民生”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人才引进方面,出台“码农计划”,招才引智并重,全面优化人才政务服务流程

市委市政府部署“码农计划”,为大数据产业提供专业人才支撑。2021年2月,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大数据人才培养“码农计划”实施方案》,成立“码农计划”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有关负责同志和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大数据局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问题,统筹抓好计划落实;采取订单培养、双元育人、生产经营、人才培训等一系列模式,建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扶持机制,统筹资金落实大数据人才培养“码农计划”,探索多元化、多渠道人才投入体系,强化财政资金对人才工作的引导和支持;充分发挥大数据产业平台优势,加强对接合作,进一步完善我市人才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

加速推进“码农计划”落地实施,夯实产业人才基础。对全市30家高等院校和职校、10余家相关培训机构和200余家大数据企业进行密集调研,并于3月19日召开数字郑州产业生态联盟数字人才工作座谈会,初步形成“院校+企业”发展合力;以留住人才、做强产业为目标,结合码农计划“生产侧+培训侧+就业侧”,依托数字产业生态链,瞄准国内头部企业,积极推动人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模式,破解本地就业需求不足问题,初步谋划“龙头+本地”落地模式;6月3日,会同市教育局、市人社局,三局三处组织数字人才校企(培训机构)联席初审会议,进一步督促校企合作落地;6月4日,会同市教育局、市人社局,三局三处组织大数据人才标准工作研讨会议,对委托中科大数据研究院(下称数研院)牵头起草的《大数据人才认定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联席会商。

组建生态联盟,携手构建数字经济产业生态。由数字郑州科技有限公司发起,分2批先后组织160余家本地优势企业以及郑州大学、中科院计算所大数据研究院等1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成立数字郑州产业生态联盟,着力营造郑州“十百千万”数字经济生态:“十”即与30家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协作和人才培养机制;“百”即与500家本地优势企业共同构建郑州“数字军团”;“千”即每年培养1000名具有阿里云资质认证的软件专业人才;“万”即培养1万名具有数字化能力的创业人才。

实施“数字聚才、郑向未来”数字人才战略工程。线上建立招聘平台,举办在线大型双选会;线下举办走进名校人才服务座谈会,走出河南走进名校,建立名校人才、豫籍人才与郑州数字产业的长效合作机制。2020年6月16日,阿里巴巴集团与驻郑高校建立数字化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关系,首批参与ACP认证专业培训考试人员达300名。9月14日,走进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举办豫籍人才返乡大型双选会,建立“豫籍学子服务群”,线上联盟双选会访问上万人次,在线投递简历近千份。9月18日,在郑州大学举行线上线下融合的大型招聘会,汇集上百个优质工作岗位,通过集聚数字化人才,不断增强数字郑州发展后劲。

大力推动“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改革,全面优化人才引进政务服务流程。2020年底,郑州市印发《关于“人才引进一件事”政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以只跑一次为目标,对涉及人才申报事项的审批流程进行重塑和再造,利用互联网手段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跑趟,提升办事效率,推动人才政务服务事项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集成办理、场景式服务,打造人才发展最优生态,全面完成人才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实现一个窗口、一套资料、一个流程、一个系统、一次办成。在全市一张网的基础上,开发上线“郑好办”APP、政务服务网、办事大厅综窗、政务服务一体机,推动实现掌上办、网上办、一窗办、就近办。

(二)城市大脑方面,形成“一脑赋全城、一网治全城、一码通全城、一端惠全城”的城市大脑总体架构

“城市大脑”打造郑州样板,构筑城市治理示范标杆。2020年牵头协调推进14个部门、18个领域的城市大脑一期、二期项目建设,累计召开项目例会32次、数据协调会62次,建立日报告、周例会、月专题联席会、任务交办单等制度,探索形成了“高位决策、高效落地,市区协同、一体推进,两网融合、资源共享,机制创新、建运并重”的城市大脑建设“郑州模式”。目前城市大脑已建成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开发系统159个、接入59个部门210类数据,累计归集数据346.46亿条,上线特色亮点应用场景118个,成为全国首个全场景数字化运营城市。2020年8月发布的《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0)》中,郑州数字治理指数排名全国第七,进入数字治理一线城市行列。

“建管运维”创新突破,开创改革新局面。成立郑州大数据发展有限公司和数字郑州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建管分离、管运一体”的建设和运营管理体制,推动形成了“一局一中心两公司一院一委”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郑州大数据发展公司受市政府授权委托,负责政务数据对外开放管理运营;数字郑州公司负责市级“数字政府”、城市大脑等项目的建设、升级和维护工作。数字郑州公司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快速建立起近百人、外地返郑人才占40.8%的运营团队。成立数字郑州产业生态联盟,2020年全年吸引入盟企业达到165家、高校和科研院所达到7家、160人获得阿里云人才认证,通过城市大脑项目建设,撬动郑州数字经济发展。

狠抓重点应用,扩大治理效果。坚持从解决停车难、看病难、监管难等突出问题和矛盾入手,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加强对智慧停车、智慧医疗、智慧环保等重点应用场景的攻关突破。如在智慧停车方面,组建国有独资郑好停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上线智慧停车系统,已全域实现车位查询、停车诱导、无感支付、先离场后付费等,有效缓解了停车拥堵问题。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接入路内31067个停车泊位,接入率100%,接入封闭停车场915个,泊位225229个,接入率84.57%。在智慧医疗方面,系统已实现对试点区域内各医疗机构间业务协同和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郑州市骨科医院、郑州市妇幼保健院等20余家医院的电子健康信息的共享互认,有效减少重复检查50%、缩短居民就诊流程30%、减少来往医院次数50%,上线全市儿童疫苗接种预约和查询系统,实现儿童预防接种一条龙全流程智慧化优质管理。在重点车辆监管方面,协同公安、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建设重点车辆管理协调联动系统,已接入全市6981辆“两客一危”车辆数据信息,并通过多源数据分析、协同联动监管,形成业务管理闭环,全方位发力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强化安全保障,构建全方位安全监护系统。郑州市城市大脑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以管理为核心,以技术为手段,构建全方位的安全防护系统,城市大脑安全防御体系从静态、被动、基于规则的防御,转变为主动、动态、自适应的弹性防御体系,建设以数据驱动为基础、以安全运营为手段、以态势感知为支撑、以安全人员为核心、以协同联动为特征的、适用于自身业务的安全保障运营体系,实现集防护、检测、响应、恢复于一体的整体安全保障机制。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持续推进城市大脑建设

持续推进城市大脑二期建设,围绕“一网通办”(亲清郑州、1+4郑州都市圈、深化政务服务改革等内容)、“一网统管”(智慧资源规划、智慧社区、基层治理、智慧公积金、控尘卫士等内容),全面开展城市大脑三期建设,重点围绕一“事件”开发算法模型,确保项目取得更加显著的应用成效;对市直各部门现有信息化系统进行整合打通,深度接入城市大脑,优化提升原有系统功能,激发“城市大脑”治理效能。

(二)加快建设数字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制订市数字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机构编制方案,明确职责定位,配优配强人员,做实中心机构;理顺市级中心与各部门、各区县(市)指挥分中心的职责边界,建立健全以上下衔接、纵横联动、集中监管、分类调度为先导,以城市大脑数字驾驶舱和IOC智能中枢为依托,以一“事件”高效处置和“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城市治理难题协同解决为根本,以线上发现问题、线下解决问题为特征,集信息共享、快速反应、指挥调度、联勤联动、辅助决策、服务民生功能于一体的市县乡三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架构体系;建设全市统一的数字城市智能运行管理系统,打通对接各部门、各版块业务系统,通过实时在线监管、应用场景协同手段,形成城市运行主动感知、分发调度、协同处置、结果反馈、绩效评价考核全流程业务闭环。

(三)以人才为中心搭建数字经济人才招育体系

明确“人才+产业”战略谋划,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新引擎,组建专业指导咨询委员会,提升院校专业教育水平,推进工学结合双元育人,深化“引企入教”改革。瞄准大数据产业人才培养,着眼于打通学校到企业“最后一公里”,推进政策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的精准对接,深度开发、合理储备、有效吸引一批大数据人才在郑创新创业,带动形成大数据产业生态集群和人才集聚高地,为郑州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支撑。

您提出的建议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对城市大脑、政务服务改革、数字城市建设等问题分析很有针对性,提出的人才引进系统和“城市大脑”系统健康监护平台建设也非常具有参考意义,与我市智慧城市建设与人才引进政策的工作思路是一致的,这些建议内容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智慧城市构建与城市大脑建设工作涉及全市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社会保障、民生服务等方面,覆盖面广、工作量大、建设任务重,不仅需要各相关职能部门、事企业单位相互协调、全力配合,而且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最后,再次感谢您提出的宝贵建议,也恳请您能够一如既往的对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1年7月12日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