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6049254/2016-00146
  • 郑州市扶贫办
  • 信息
  • 2016-10-17
  • 2016-10-17
精准扶贫的郑州实践

精准扶贫的郑州实践

今天是我国第3个扶贫日,也是第24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17年底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全面脱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市近年来大胆探索,形成了郑州特色的精准扶贫路子。

明确责任 全力推动脱贫攻坚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和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重要工作来抓。

2014年以来,我市完善了推进扶贫开发的一系列政策、措施。2015年至2017年三年攻坚期内,市财政预算安排20亿元资金用于扶贫开发工作。我市明确提出“两年脱贫攻坚,后续巩固提升,2017年在全省率先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坚持市、县、乡、村四级书记一起抓,部门配合推进,形成了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实施脱贫攻坚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立军令状。实行严格督查考核,逐级传导压力,同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探索实践“N+2”精准扶贫模式

按照2016年脱贫攻坚任务大头落地、2017年全面脱贫的目标要求,我市以编制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帮扶计划为引领,积极探索实践“N+2”精准扶贫模式。

“N”就是根据家庭人口数,一人一策;“2”就是从“易地扶贫搬迁+发展产业、转移就业、低保兜底”等措施中选择2项以上作为对户措施,为每个贫困村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帮扶计划,收到“一举求多效”的显著效果。

确保识别精准,解决好“扶持谁”问题。全市深入组织开展了贫困村、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回头看、再核实”活动,对贫困人口进行重新调查摸底、精准识别。

确保内容精准,解决好“扶什么”问题。全市启动实施了贫困村贫困户精准脱贫帮扶计划编制工作,制定出逐村逐户逐人的精准脱贫计划,进一步提高了扶贫政策科学设计和差异实施的精准度、针对性。

确保施策精准,解决好“怎么扶”问题。在编制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帮扶计划的基础上,因人制宜、精准施策,扎扎实实落实扶贫措施,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围绕“五对”实现精准发力

精准对户(人),解决“扶持谁”的问题。按照程序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做到既不让一户贫困户漏登,也不让一户非贫困户错登。

精准对责,解决“谁来扶”的问题。以建档立卡信息为依据,对现有贫困人口按照因病、因残、因学等10类致贫原因分类,将任务分解到相关行业部门。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机制。

精准对事,解决“怎么扶”的问题。把“转、扶、搬、保、救”五项举措结合实际,细化到村到户。按照帮扶措施不低于“N+2”条的标准,为贫困户量身定制了脱贫帮扶计划。

精准对时,解决“脱贫节点”问题。我市明确2016年脱贫3.2万人、退出贫困村88个,新郑市、荥阳市完成脱贫目标;2017年脱贫0.7万人、退出贫困村57个,登封市、新密市、中牟县完成脱贫目标,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从2018年开始,工作重点转向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贫困反弹。各县(市)区及乡村均制定了脱贫攻坚滚动计划、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精准对账,解决“阳光扶贫”问题。建立了政府与贫困户脱贫“双认定”机制,防止发生“被脱贫”“数字脱贫”现象;进一步完善了贫困户认定、项目审批、资金拨付、公告公示、审计和责任追究制度。

聚焦重点 多措并举精准施策

在编制脱贫计划的基础上,根据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转、扶、搬、保、救”多措并举,突出重点,精准施策。

对生存条件较差地区贫困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今年拟完成搬迁3877户1.5万人,目前已建成搬迁住宅1482套。

对有一定资源基础的贫困村实施产业脱贫。近年来,我市共实施贫困山区区域特色经济项目10个,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扶持项目19个,实施科技产业化扶贫项目253个,培育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200多个,扶贫龙头企业100多家。

对就业困难贫困劳动力实施转移就业脱贫。以每个家庭至少1人掌握一门致富技术技能、至少1人实现稳定就业的“两个一”为目标,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搭建就业创业平台,促进贫困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今年前8个月完成培训就业2278人。

对因学致贫家庭,实施教育扶贫脱贫。稳步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免除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普通高中教育学杂费、中等职业教育学杂费;对贫困家庭的中高职在校生,除享受国家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外,再给予每学年2000元的“雨露计划”专项资助;对贫困家庭中考取全日制本科大学生,每生每年给予4000元补助。

对因病致贫家庭实施健康扶贫脱贫。重点是构建新农合医疗补贴、大病保险覆盖、商业保险补充和医疗救助四重保障体系,从根本上阻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对特殊困难家庭实施低保兜底脱贫。去年,对全市2115名低保扶贫对象实施了低保兜底。自今年7月1日起,我市实现农村低保线和扶贫线“两线合一”,将难以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对象,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对缺乏发展生产及创业基金的贫困户实施金融支持脱贫。去年市财政拿出2500万元在50个村开展“金种子”互助资金扶贫试点,每个村50万元,放大6倍即300万元用于本村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贷款。截至今年8月共发放贷款9771.54万元。今年市财政又安排5800万元,覆盖116个贫困村。

合力攻坚 形成“1+N”政策体系

我市出台了《中共郑州市委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相关行业部门分别出台了教育扶贫、健康扶贫、转移就业扶贫、特殊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扶贫、金融扶持、产业扶贫等16项脱贫攻坚政策方案,初步形成了“1+N”政策体系。

政策支撑,措施有力。瞄准脱贫目标,郑州信心百倍,步履铿锵。

登封市 落实责任 合力攻坚

截至2015年底,登封共有省级贫困村57个、郑州市级贫困村28个,全市贫困对象为4289户、15201人。今年以来,登封市按照“抓两头带中间,先易后难”的总体思路,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合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精准核定贫困户,精准分析致贫原因,精准确定脱贫渠道,夯实脱贫攻坚基础。明确“抓两头带中间、先易后难”的思路。“抓两头”即抓转移就业和低保兜底脱贫,对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施就业培训,安排就业;对无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等特困家庭,实施政府兜底社保脱贫。“带中间”即对于“中间”部分贫困人口,采取“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持”模式实现脱贫。

为逐级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登封市实行了“县级领导包乡、市直部门包村、所有干部包户”三级分包责任制,落实分包责任。同时,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合力推进,努力构建大扶贫格局。

新密市 构建多元化扶贫大格局

今年以来,新密市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创新载体,凝聚共识,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开展。

该市为49个贫困村选派了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从市县两级职能部门选派 2623名优秀机关干部与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结对帮扶。全面摸清贫困底数,细化致贫原因分类,本着“缺啥补啥”的原则,为贫困户及其家庭成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帮扶计划,整合扶贫相关资金资源,最大限度帮助贫困地区改善脱贫基础条件。

新密市注重联动效应发挥,持续推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相融合。大力实施专项扶贫。继续积极实施金种子互助金项目,投入财政资金2.5亿多元实施易地搬迁、整村推进等项目40余个;深挖行业潜力,积极引导相关行业部门围绕扶贫出台精准优惠政策;整合社会资源,引导企业对贫困户家庭实施精准帮扶,初步构建了多元化扶贫大格局。

荥阳市 各界帮扶 精准施策

近年来,荥阳市紧紧围绕“2016年率先在郑州市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总目标,动员全市上下各界帮扶力量,精准施策,创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精准脱贫的路子。

实施“千百工程”。派驻近千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与贫困户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组织全市一百家企业与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目前,全市共派驻40名科级领导干部驻村任贫困村第一书记;837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与贫困户实施了一对一帮扶; 51家企业与101户贫困户签订了帮扶脱贫协议。

补齐政策短板。对高中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生活费补助,对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家庭进行生活费补贴;免除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837户、2794人的新农合参合费用,因病致贫的642人中有 70人将通过定点慈善帮扶受益;低保对象年收入达不到脱贫标准的由财政进行补贴,实现全部脱贫;对既不符合低保,目前又缺乏有效脱贫措施的,实施慈善救助和政策兜底联合的办法帮助其脱贫。

新郑市 易地搬迁 成效明显

近年来,新郑市把山区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有机结合,效果良好。

具茨山管委会辖区内经核实有贫困户296户、910人,占新郑市贫困村总数的52%,脱贫任务艰巨。如何集中力量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新郑市给出了“整村搬迁、土地流转、荒山开发”的答卷。

围绕“利益怎么保”,算好农民利益账。除上级给予的户均3万元扶贫搬迁补助外,具茨山管委会将宅基地作价,每处补助2.25万元,人均奖补资金1.28万元。以3口贫困之家为例,仅资金补助就达9.09万元,加上房屋附属物户均补助4万元左右,每户可获补助资金共13万元。按每平方米成本价1400元计算,在不贴钱的情况下,即可获得90平方米以上房屋。针对特困家庭和困难群众,建设公益保障房,使其免费入住。同时,配建商业房和标准化厂房作为集体资产,12个村村集体固定资产由几乎为零增加到8200万元。

围绕“就业怎么办”,产区互动强支撑。依托农民合作创业工程,引导15~30岁人群中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员自主创业;依托“城乡劳动力转移工程”,引导31~45岁人员就近就业;依托公益性岗位和第三产业发展,引导46~60岁人员充分就业。通过以产业带就业,加之土地流转收益、集体资产收益,搬迁群众人均纯收入每年可突破5000元, 5年可达1.6万元。

中牟县 万邦模式助推脱贫攻坚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牟县健全保障制度,探索工作机制,成效明显。

围绕“转、扶、搬、保、救”五条脱贫路径,该县出台了健康脱贫、易地搬迁脱贫、产业脱贫、低保兜底脱贫、因残致贫脱贫、转移就业脱贫、教育脱贫等方面的七个专门实施方案和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施办法,发挥行业优势,推进脱贫攻坚。

中牟县还探索出了“万邦模式”,调动社会力量推进精准扶贫。郑州万邦农业通过流转中牟县刁家乡近万亩土地,建设现代都市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开展有机果蔬种植、温室大棚、农产品深加工、循环农业体系、节水灌溉工程、休闲观光项目、农产品检测中心等设施建设。项目建成后,可直接吸纳周边农民就业3000人,基本解决园区周边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同时,园区项目采用返租倒包、合作经营的模式,直接带动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100多个,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加快推进周边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步伐。

上街区 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2015年底,上街区在全市率先实现扶贫对象整体脱贫。今年初以来,上街区坚持把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多举措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坚持就业为本,促进增收。建立帮扶搬迁村民就业长效机制,引导群众到产业集聚区就业或自主经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鼓励农用地集中流转,引进花卉苗木种植企业,村民用工优先。

坚持公共服务,城乡均等。探索成立首家区直管社区——五云中心社区,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一站式”城市化的便民服务。推行社区物业管理,并逐步向正规物业管理公司过渡。探索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十个均等化”改革,最终实现新型社区居民和城市居民同城同权同待遇。

坚持旅游开发,公众受益。加快五云山综合开发,全力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紧推进方顶村明清文化旅游开发等扶贫开发项目,努力打造五云山休闲游、方顶村明清文化游、汜水河生态游为一体的旅游带,切实提高贫困区域、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航空港实验区 确保年底完成脱贫任务

航空港实验区原有的11个贫困村和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已于2015年全部脱贫。今年1月从新郑市新划转过来的八千办事处有3个市级贫困村,2015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302户948人。今年经前期入户走访,确定已有218户748人收入达到现行脱贫标准,剩余84户216人。

按照年底全面完成脱贫任务的目标,该区为贫困村贫困户量身制定帮扶计划,制定下发推进精准扶贫有关实施方案,合力助推全面脱贫工作;争取整村推进和基础设施项目资金,为八千、八岗、清河、冯堂等4个办事处的12个贫困村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同时,开展“雨露计划”实用技术培训,并在贫困村组织招聘会,参加招聘的企业以富士康、手机产业园等区内企业为主,让村民在家门口即可就业。(郑州日报2016年10月17日第4版)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