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解读:我市出台《实施方案》 启动规划编制工作
发布时间:2021-12-10 来源:郑州日报

力争五年内基本建成

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昨日,市政府办公厅发布《郑州市加强防洪防涝系统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城市防洪防涝规划体系建设。

瞄准短板

增强规划科学性实施性

城市防洪防涝是重大民生工程。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排水防涝设施规划建设,城市防洪防涝治理取得积极进展,但仍存在自然调蓄空间不足、防洪防涝设施建设滞后、防洪与防涝缺少统筹、规划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加快推进城市防洪防涝规划体系建设,根据国家、省、市有关“7·20”特大暴雨灾后重建工作要求,我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郑州市加强防洪防涝系统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提出,要统筹区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城市建设,统筹城市水资源利用和防灾减灾,统筹城市防洪和内涝治理,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和流域防洪、城市防涝设施等规划,逐步完善防洪防涝规划体系;坚持防御外洪与治理内涝并重、生态措施与工程措施并举,“高水高排、低水低排”,针对“7·20”特大暴雨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找准薄弱环节和短板,开展防洪和内涝治理规划编制,全面解决内涝顽疾,妥善处理流域防洪与城市防涝的关系;依据全市自然地理条件、水文特征等因素,划分风险等级,确定治理策略和规划建设任务,老城区结合更新改造,补齐防洪防涝设施短板,新城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防洪防涝设施;加强资源规划、水利、城管、城建、园林、气象、应急等多部门沟通协作,建立协作协商沟通机制,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和技术团队,全过程参与和指导,共同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区域流域保护、河网衔接、设施有效、应急能力提升等关键问题的应对措施,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实施性。

到2025年,主城区河道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市域其他河道防洪标准达到20~50年一遇。城市重要地区达到小时降雨50.3毫米(5年一遇)不发生积水,一般地区达到小时降雨44.8毫米(3年一遇)不发生积水。基本形成“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超出城市内涝防治标准的降雨条件下,城市生命线工程等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功能不丧失,基本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到2035年,城市防洪防涝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河道防洪标准与城市建设相适应,总体消除防治标准内降雨条件下的城市内涝现象。

系统谋划

构建“31382”规划体系

如何科学建立郑州市防洪防涝工程规划体系?《实施方案》明确,要针对“7·20”特大暴雨灾情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短板,遵循系统化治理原则,构建专题研究为基础、数字模型为支撑、综合规划为统领、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为抓手的“31382”规划体系,即开展3个专题研究、建立1个数字模型、编制3个综合性规划、深化8个专项规划、制定2个实施方案。

开展暴雨强度公式修订及雨型研究、内涝高风险及重要地区应对方案研究、特大暴雨下超标降雨应对措施研究3个专题研究。其中,在郑州市现行暴雨强度公式基础上,补充近20年降雨气象资料,研究适合于地区降雨规律的暴雨强度公式和设计暴雨过程,为防洪规划、防涝规划编制提供基础。

建立雨水数字模型,采用InfoWorks ICM(城市综合流域排水模型)等模型软件进行水力模拟,评估城区现状的排水能力与内涝风险,找出问题短板;对超标降雨下城区地面积水情况进行模拟,评估识别城市内涝风险区,划分内涝高、中、低风险区,绘制内涝风险图,并提出应对策略。

编制郑州市防洪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和排水除涝综合规划3个综合性规划,并开展8个专项规划编制或专项设计。提高河道防洪标准,编制主河道综合治理专项设计;统筹全市中小河流综合治理,编制中小河流综合治理专项设计;实施水库除险加固提升,编制水库“一库一案”专项规划;保障南水北调干渠安全,编制南水北调干渠两岸防洪防涝工程规划;提升金水河等河道防洪排涝功能,开展金水河等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专项设计;提高管网和泵站标准,开展管网和泵站提升规划;开展雨水行泄通道规划;开展河湖水系、调蓄设施蓝绿线规划。

依据综合性规划和专项规划方案,结合“7·20”特大暴雨灾害暴露出来的问题短板,以内涝严重区域、灾害损毁严重区域、应急管理薄弱为重点,系统梳理受灾损毁排水管渠、泄洪通道、蓄水调蓄等设施,谋划五年城市内涝治理和灾后重建项目,编制内涝治理系统化实施方案,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