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郑州市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4年3月14日
郑州市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实施方案(2024—2030年)
为进一步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提高我市粮食稳定安全供给能力,根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的通知》(豫农文〔2023〕22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加快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强市的头等大事,以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主线,以提高粮油等重要农作物单产水平为目标,突出大协作攻关、优机制推广、强政策支持、整建制推动,着力推进全要素补短板、全环节促融合、全领域强带动、大面积稳增产,打造粮油生产优势区,推动主要粮油作物产能迈上新台阶。
(二)行动原则
突出关键作物。按照产需形势、单产潜力,分作物分层次推进方式,对产能提升最迫切、单产提升潜力大的玉米、大豆两个作物,率先启动单产提升行动,尽快实现单产突破;对产能提升有需求的小麦、花生、油菜,结合我市实际有序实施单产提升行动。
突出技术集成。筛选用好现有品种,加强单项技术集成配套,加快展示示范和推广应用,聚焦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耕地质量、水肥技术等领域,加强协作攻关,做好技术储备,加快转化应用,提高良种良法良机覆盖率和到位率。促进单产稳步提升。
突出力量集聚。组织农业、财政、发展改革等相关单位,全程参与单产提升,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约项目、加大投入,形成工作合力,着力破解制约粮油单产提升瓶颈。
突出示范带动。立足资源禀赋和生产基础,统筹兼顾高产区和中低产区,明确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攻方向,将中低产区提高为高产区、高产区建设为标杆区,打造一批粮油生产优势区,带动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均衡增产。
突出持续发展。坚持增产与绿色相结合、节本与增效相结合、产量与品质相结合,集成推广优质高产高效、节水节肥节药、种养循环发展等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
(三)行动目标
由点到面、由面到片,全要素集成、分作物实施、整建制推动,带动全市大豆单产每年提升1—1.5个百分点,玉米单产每年提高2—2.5个百分点,小麦单产每年提高1.5—2个百分点,油菜单产每年提高3.5—4个百分点,推动全市粮油生产能力明显提升。
创建一批玉米单产提升示范区。力争示范区亩产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0%,带动全市玉米单产水平提高5—8公斤。
创建一批粮油生产优势区。以高标准农田建成区为重点,力争到2025年全市粮油生产优势区达到5万亩左右,到2030年达到20万亩左右。
带动全市粮油单产大面积提升。通过高产多抗优质品种推广、新技术新模式应用、农机农艺良田良制融合,推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对照2021—2023年全市平均单产水平,到2030年力争玉米平均单产达到450公斤,提高70公斤、增幅18.42%;小麦平均单产达到400公斤,提高49.6公斤、增幅14.16%;大豆平均单产达到200公斤,提高16.79公斤、增幅9.16%;花生平均单产达到340公斤,提高28.78公斤、增幅9.25%;油菜平均单产达到188公斤,提高43.33公斤、增幅29.95%。
二、技术路径
(一)玉米
重点是“增加密度、化控防倒、防止脱肥、适时晚收”,提高种植密度、出苗整齐度和籽粒成熟度,大幅提升玉米单产水平。
在品种上,推广耐密植、抗倒伏、宜机收高产品种。在种植密度上2—3年内提高到亩均4500—5000株,5—10年内提高到亩均6000株左右。
在技术上,集成推广合理密植、化控防倒、密植滴灌精准调控、后期“一喷多促”、适时晚收、籽粒直收等关键技术,着力破解玉米倒伏、高温干旱胁迫、后期脱肥、成熟度差等问题;落实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突出抓好玉米螟、棉铃虫等穗期钻蛀害虫、黏虫、叶斑病、南方锈病、穗腐病、茎腐病等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
(二)大豆
重点是“合理密植、种子包衣、精细播种、防治症青”,提高播种出苗质量,防止症青损失,明显提升大豆单产水平。
在品种上,重点选育推广小叶小粒、耐密高产、多抗宜机化品种,进一步遴选推广耐荫耐密抗倒品种。
在技术上,集成推广合理增密、免耕覆秸或条带清茬精播、接种根瘤菌、合理施肥、低损收获等关键技术,稳步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以症青综合防控为重点,抓好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
(三)小麦
重点是深耕深翻整地、适期适墒播种、播前播后镇压、后期“一喷三防”,巩固提升小麦单产水平。
在品种上,选育推广高产稳产、抗病抗逆、抗穗发芽、抗赤霉病品种、优质专用品种,旱地小麦选育推广抗旱节水品种。
在技术上,集成推广深耕深翻整地、小麦宽幅匀播、镇压保墒增墒、浇水防冻抗旱、后期一喷三防等关键技术,防止跑风漏墒、缺苗断垅,防范“倒春寒”“干热风”等自然灾害,突出抓好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麦蚜、茎基腐病和多花黑麦草等病虫草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降低病虫损失。
(四)花生
重点是“起垄种植、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绿色防控、科学收储”,不断提升花生单产水平。
在品种上,选育推广高产、高油酸、高油、高蛋白优质新品种。沿黄区域平原沙土地选择增产潜力大的普通型早中熟品种;丘陵旱地选择珍珠豆型早熟品种。
在技术上,集成推广起垄种植、配方施肥、种肥异位同播、节水栽培、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机械化收获等关键技术。前期促苗早发,中期调控防旺长,后期促结果、防早衰、防涝灾。
(五)油菜
重点是“增密度、扩机播、开三沟、分段收”,提升油菜单产水平。
在品种上,选育推广低芥酸低硫苷“双低”、高油高产“双高”、抗病抗裂角“双抗”、株型紧凑宜机收的油菜品种,加大直播耐密、矮化、抗倒品种选育,提高油菜种植密度。
在技术上,集成应用轻简化、机械化直播和育苗移栽、割晒捡拾分段收获、专用收获机联合机收等关键技术,开展“一促四防”,促生长结实、防治蚜虫等病虫、防花而不实、防后期早衰、防高温逼熟。
三、重点任务
(一)围绕“良田”,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新建与改造提升并重,力争到2025年新建高标准农田4万亩,改造提升面积11万亩;到2030年年末,新建高标准农田14万亩,新增改造提升面积40万亩。注重源头管理,坚持高标准农田建管并重。在无法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小地块、小区域农田,探索实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扎实落实耕地地力补贴政策,加强耕地地力提升,推动建立耕地地力提升示范区,综合运用秸秆废弃物、畜禽粪污等无害化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耕地产出能力。
(二)围绕“良种”,加强品种选育推广
扎实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支持粮食新品种选育,以企业为主体,聚集市内外种业创新资源,开展种业联合攻关,加强生物育种技术应用,挖掘创制优异基因和种质,加强耐密防倒玉米品种、高产耐密大豆品种、高产稳产小麦品种等选育。加强良种繁育基地规模化发展,支持企业在我市发展制种田,提高粮种保障能力。支持企业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改造种子加工装备,建设高标准玉米、小麦、大豆仓储加工中心。改良种子生产加工水平,升级种子烘干、精选、包衣、包装等技术工艺,持续提升种子加工自动化水平。支持企业加强物联网及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开展种子加工、仓储调运等信息监测,强化溯源管理和数据分析,持续提升流程控制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现代种业发展补贴引导作用,支持开展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推进种业科研成果转化,加快新品种推广应用。
(三)围绕“良机”,加快农机推广应用
以提升整地、播种、收获质量为重点,鼓励引导老旧农机报废更新,加大耗能高、污染重、安全性能低的老旧农机淘汰力度,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充分发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作用,积极推广适宜秸秆还田条件下的深耕深翻耕整地机械、适宜丘陵山区作业的小型轻便耕整地机械、适宜水田作业的履带式耕整地机械,切实提高整地质量。推广普及适宜麦茬的玉米、大豆密植的免耕精量播种机械,加快指夹式、气力式播种机械推广,引导农机合作组织加装拖拉机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切实提高播种质量。积极推广高效低损联合收割机、丘陵山区轻简型收获机械,提高收获质量。加强农机操作驾驶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机手精细操作技能。
(四)围绕“良法”,加强技术集成应用
集聚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等优势力量,全面梳理制约粮油单产提升的短板弱项,开展关键技术集成攻关,加快成熟技术集成配套和本地化应用,形成一批综合性技术解决方案,着力破解粮油生产技术瓶颈,建设粮油单产提升攻关田,为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服务效能,鼓励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科技服务,加强集成技术模式展示示范,加快高产高效技术推广应用,提高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
(五)围绕“良制”,加强耕作制度创新
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推动用地与养地作物合理轮作和倒茬,积极推行小麦—玉米、小麦—花生(大豆)轮作制度。因地制宜发展间作套种,充分发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贴引导作用,稳步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提高关键环节技术到位率,提升间套作单产水平。
(六)聚焦“创高产”,引导绿色高产高效发展
推进整村、整乡、整建制示范试点,在高标准农田建成区打造一批“百亩试验区、千亩高产区、万亩示范区”,集中开展品种对比筛选、技术集成配套、模式展示示范,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活动,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围绕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作物,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争创高产,挖掘一批高产典型、推介一批高产品种、集成一批高产模式。
(七)聚焦“减损失”,强化自然灾害防范
立足我市自然灾害类型和发生特点,重点加强倒春寒、干热风、干旱、洪涝、高温、风雹等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时制定发布气象灾害防范和生产恢复技术意见,科学应对灾害、促进灾后恢复,减轻灾害损失。根据我市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特点,重点加强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麦蚜、茎基腐病、多花黑麦草,草地贪夜蛾、黏虫,玉米螟、棉铃虫等穗期钻蛀害虫、南方锈病等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强化统防统治、应急防治和绿色防控,确保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依托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及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建立以农机粮食应急抢收和抗旱排涝为重点的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实施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能力提升项目,支持承担应急作业服务主体购置应急储备装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北斗导航、智能监控等系统在农机上装载应用,增强应急作业服务能力。
(八)聚焦“强素质”,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
发展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多环节或全程生产服务,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生产装备配备水平,发展多种形式的粮油适度规模经营,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依托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工作要求,支持粮油类新型经营主体承担单产提升试验区、高产区、示范区建设。加强粮油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依托“耕耘者”振兴计划,举办新型经营主体大豆玉米单产提升专题班。组织专家举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大豆高产栽培、小麦高产稳产等技术培训,指导市县健全新型经营主体服务体系,提供一对一精准指导服务。
(九)聚焦“全链条”,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支持创建粮油产业集群和产业强镇,培育壮大一批发展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引导粮油加工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以订单生产为纽带,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服务组织+农户”等模式,带动更多小农户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区县(市)政府要统筹农业、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资金投入上动真格、出实招,形成工作合力。区县(市)农业农村部门要整合农技、农机、土肥、植保、种业多方面技术力量,推动重点工作落实落地,确保粮油单产提升行动扎实推进。
(二)强化技术保障
市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强化现有品种技术组装配套和集成创新,研究提出单产提升的技术方案,明确主攻方向、主推品种、主要模式。成立市级粮油单产提升专家组,分包县区开展技术服务。各区县(市)要组织当地专家,建立“专家+基层农技人员”工作模式,做到专家到县、技术到人、良法到田,为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三)强化政策扶持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深入研究梳理并用足用活国家、省支持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的资金政策和支持措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积极做好资金统筹,加大对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的支持力度。
(四)强化督促指导
市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工作督导指导,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专家指导、参观观摩等活动,推动任务落实、技术落地。专家指导组要深入一线,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开展生产全过程指导服务,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五)强化宣传引导
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典型示范等方式,宣传粮油单产提升行动的好模式、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各类新媒体,做好关键农时季节和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营造争创高产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