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1609197/2023-00011
  • 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 法治政府
  • 2023-02-24
  • 2023-02-24
中共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2022,在郑州市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持续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法治建设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法治建设工作。

一、2022年法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

1.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法治宣传工作。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中心组学习计划,认真组织我局法治宣传教育,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运用转化。2022年我局制定了《2022年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学法计划》、《2022年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等文件,保证法治宣传教育落到实处。

2.做好防汛救灾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系统在景区、星级饭店、网吧、剧院、文旅企业等行业管理单位开展防汛、疫情防控等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增强群众防汛意识、提升群众疫情防控认知。邀请郑州市应急管理专家为局系统干部职工作《安全生产法》和防灾减灾知识专题培训辅导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及有关文化旅游企业共70余人在现场聆听讲座;各开发区、区县(市)文化广电和旅游主管部门通过“郑州市应急管理局”抖音官方账号或腾讯会议组织收听收看。

3.扎实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宣传工作。向市各区县(市)文化广电和旅游系统内下发宪法宣传周工作方案,大力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八五”普法规划等重点内容,通过条幅、展板、宣传栏、显示屏以字幕、图片、公益广告、动漫普法等形式在全系统开展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宪法宣传周”法治宣传答题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精神,营造学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法治政府责任,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1.加强法治审核备案工作。做好规范性文件审核备案、公平竞争审查及合同审核工作,开展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核,并出具书面法制审核意见,责任到人、夯实任务,以保证审核的质量。2022年度,我局共进行制定规范性文件7件,经审查,最终确定规范性文件6件,与去年相比增加1件,同比增加20%。按时报备率达100%。按照市公平竞争审查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对文件进行公平竞争审查。  

2.加强立法工作。按照市人大、市司法局的要求,开展立法评估工作,对我局拟定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提出立法评估建议。建议《郑州市旅游业管理条例》列入拟提请废止的地方性法规,建议保留《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

3.依法有序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我局按照政务公开相关规定,通过“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官方网站”主动公开各类信息430条,内容涉及机构职能、领导信息、文化旅游工作动态、政策文件、政务活动、通知公告及其它信息等,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完善了依申请公开制度,对依申请公开的范围、方式、处理流程等作出了明确规定,2022年我局收到依申请公开2件,并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回复了申请人。做好政务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工作,做好重大节日、重要节点的信息发布工作,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官方微信推送信息1544条,新浪官方微博发布各类信息1714条,原创微信推送信息60条,原创政策解读类信息4条,配合政务公开办、网信办、文明办新媒体宣传活动245次。在市政府办公厅下发的《2022年第二季度全市政务新媒体工作情况通报》中,“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官方微信被评为优秀微信账号,位列第三;在2022年第三季度全市政务新媒体考核中,“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新浪微博被评为优秀微博账号,位列第三。

4.严格把关行政审批流程。具体做到了五点:一是审批事项审批条件依照法定,没有增加审批条件的行为;二是审批流程精简规范,严格按照申报受理、审核批准、信息录入、资料存档开展行政审批工作,没有增设审批环节的行为;三是行政审批公开、透明,向社会公开审批事项、法定依据、申报条件、申报材料、办结时限、审批结果;四是档案规范、责任明确,按照“谁审批、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以一户一档为基础,使用统一的格式文文书,统一装订成册,统一整理存档;五是基本实现了行政审批信息化、网络化,所有审批事项均通过审批管理工作平台进行操作,实现设立、变更、备案工作与信息平台录入完全同步。进驻办理事项以来,无变相要求申请人提交申请事项无关的其它材料,无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事项违规予以许可的行为发生。截至11月底,完成1300余人次导游证的审批发证工作,办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单位设立审核”业务126项,“接收卫星传送的境外电视节目审核”业务2项,“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业务许可证(乙种)审核(宾馆饭店)”业务3项。所办业务均无变相要求申请人提交和申请事项无关的其它材料,无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事项违规予以许可的行为发生。

(三)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依法履行职责

1.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制定《郑州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细则》、《“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清单》,完善“一单两库”,依据清单计划方案开展跨部门联合抽查。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健全音像记录事项清单、法制审核目录清单和行政执法举报台帐,实行行政执法全程跟踪常态化。落实行政执法证件管理有关规定,做好执法证件年度审验工作,确保行政执法人员全程持证上岗。

2.加强日常执法检查。按照“片长制”属地执法+“专业执法”的立体执法体系,实行多轮次、高频率、全覆盖的执法检查巡查。定期召开区域市场分析会,掌握市场动态,及时跟进安全预警、安全生产政策,压实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到以练备战。结合行业特点,充分调动商户自主防疫积极性,确保场所“把好门、守住门、看住人”,并做好战“疫”期间场所的应关尽关工作。2022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9500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320余台次,安全隐患排查文旅市场经营单位8381家次。其中景区142家次、酒店(民宿)61家次、旅行社333家次、娱乐场所1429家次、网吧4792家次、书店877家次,电影院491家次,电子游艺厅101家次,印刷厂11家次。

3.紧盯重点领域,查处违规违法案件。一是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督促指导开展多项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先后开展了SDS领域境外有害出版物及信息专项整治、校园周边“耽美”类出版物专项整治、元旦春节和全国两会期间出版物市场及网络文化环境专项整治、冬奥版权保护集中行动、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及“不合理低价游”专项整治行动、虚拟挖矿专项整治等。二是重点关注“一老一小一网”。开展文旅市场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保护未成年人专项执法检查及校园周边整治,定点发力,消除隐患。年度内,检查网络文化经营单位2500家次,持续净化网络文化市场环境,严净网络空间,维护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三是以大案要案查办为突破口,认真核处上级转办交办案件线索,重拳出击,切实做到有案必接,接案必查,查案必严,查而必果,对市场形成强大的执法震慑力。2022年,排查省文旅厅转交案件线索46起,办理受理各级各类举报投诉案件418起,回复率100%,立案68件,办结59件,移交23起,上报全国文化执法平台重大案件6起,收缴出版物共415250余册,罚没金额29.4万余元。

4.组织开展文旅市场法治宣传和疫情防控培训活动。组织召开了文旅系统法规培训、疫情防控、安全生产、规范经营行为专题会等各类法规培训会,以会代训,重点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安全法》、《行政处罚法》、《安全生产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著作权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河南省旅游条例》、《民法典》等重要法律法规和疫情防控知识的学习贯彻法治知识竞赛活动,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将普法宣传教育渗透到依法行政的全过程。制作了2000份《以案释法典型案例》手册,利用以案释法、以案普法、以案学法等方式普及法律常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覆盖面,让文旅企业、各大景区广大经营业主、职工、游客了解、掌握所属行业法律法规,增强学法意识

5.开展执法队伍“岗位大练兵”活动一是组织开展执法人员培训考试。2022年共组织执法人员类培18次,其中2月24日、3月2日组织文旅部旅游执法线上专题培训2次4月26日——6月23日组织文旅厅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线上培训12次,组织2022年度行政执法人员公共法律知识培训1次并完成在线考试9月21日至23日组织我市第三届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业务培训暨案卷评查活动报送了已办结并在平台同步上传的执法案卷20余卷。二是组织开展全市第三届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活动。本次竞赛共有来自各区县(市)的7个代表队和市支队代表队的8支参赛队伍参赛,历时三天,选出优秀选手组成郑州市代表队参加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复决赛。

)持做好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

1.开展助企惠民活动。为进一步激发文旅消费潜力,拉动社会消费,相继开展了文旅消费第二季、组织24家景区参加“豫见春天·惠游老家”免门票促消费活动、“5.19中国旅游日”系列惠民宣传、2022年郑州十景(十佳地标打卡地)评选、“郑州非遗购物节”“醉美·夜郑州”畅游绿城、文旅消费第三季、发放2000万文旅消费券、“行走河南·读懂中国”郑州市研学行走大思政促消费、露营嘉年华、编制郑州夜游地图等文旅消费助企惠民活动。发放文旅消费券2000万元,核销约1736.62万元,核销率约86.83%,拉动社会消费约3.5亿元。2022年,郑州入围第一季度地级市旅游热度TOP10,排名第8位。
    2.建立文旅企业“白名单”。制定了《郑州市文化和旅游业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和白名单企业保障办法》,根据此办法,明确了我市省级、市级、县级文化和旅游企业“白名单”87家,其中省级“白名单”企业21家、市级23家、县级43家。建立了“白名单”企业包保制度,明确包保干部,畅通企业诉求表达与问题反馈机制,及时收集整理企业在政策扶持、日常运营等方面的各项需求。并将省、市、县级87家“白名单”企业已全部录入省四保系统,推动疫情防控与生产运营信息互联互通,为白名单企业正常运转提供基础支持。
    3.出台资金扶持政策。联合市财政局印发《郑州市建设文化旅游强市支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细则(试行)》,对创建国家级、省级文化旅游品牌、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文化旅游新业态发展、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小剧场演艺等进行扶持。此政策有效发挥了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为文旅企业纾困解难,激发了文化旅游市场主体活力,同时,吸引带动社会资本投入,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4.做好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承接工作。制定省级经济管理权限承接工作方案,做好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广电局和县市区文化广电和旅游体育局下放事项的联系沟通工作,确保下放权限事项承接落实到位。
    5.提升群众办事满意度。2022年,市文广旅局紧盯企业、群众最需要、最作难、最不方便的环节,围绕“四减一优”(减环节、减流程、减材料、减时限、优化审批服务办理方式),“一网通办、一次办成”,完善政务服务事项颗粒化梳理、权责清单调整、互联网+监管等工作,不断提高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为提高网办率,减少疫情期间群众跑动次数,我局积极配合市政务办、市大数据局及“一网通办、一次办事”“一件事”专班,对审批事项进行认真梳理,目前政务服务办理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网办率达到100%。进一步减材料、减时间,设置了限时办结,整体办事效率明显提速,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

二、存在问题

2022年,我市文化广电和旅游行业仍然存在依法行政标准不高、制度不健全、法治化营商环境落实不到位、法治宣传不深入、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和不足。

三、2023年法治建设工作谋划

2023年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将按照法治政府要求,继续服务全市文化广电旅游发展大局,坚持依法行政,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证。

一是持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按照法治政府建设要求,持续做好依法行政相关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培训,提升党员干部法治意识。

二是切实做好依法行政。加强党员干部法治建设培训,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格落实法治工作责任制。

三是深入开展服务型行政执法工作。着力聚焦讲课、办案能力提升,持续开展“执法岗位大练兵”竞赛,进一步提升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着手深化执法联动,加强与其它执法部门的联合执法,根据不同工作职责和执法权限,提高证据收集、专案打击、案件衔接等方面的协同作战力度。

四是抓好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对照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内容,切实用法治思维,做好服务保障营商环境工作。建立工作台帐,抓好任务落实,做好问题整改。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