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2274/2015-00240
  • 郑州市卫计委
  • 工作,工作信息,卫生计生
  • 2015-12-31
  • 2015-12-31
2015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要点

2015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要点

2015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思路是:按照国家、省卫生计生工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打造“为民、效能、公平、和谐”卫生计生总目标,从解决当前卫生计生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出发,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卫生计生融合,完善落实生育政策,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努力开创郑州卫生计生工作新局面。

一、加快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

(一)强化卫生计生业务融合发展。着力推进职能转变和业务融合,尽快完成职能衔接,资源优化整合,确保机构改革顺利有序推进;做好政策法规、资源配置、服务体系、宣传教育、信息共享和健康促进“六个融合”,实现业务发展有序提升;年内完成市级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资源整合、班子重组和业务调整。

(二)建立健全“五单一网”运行机制。全面梳理编制权责清单、权力运行流程图和基本公共服务承诺,向社会公开公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让“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进一步简政放权,在全省率先完成一级以下医疗机构及注册医师审批权限下放移交工作,切实做好省下放二级医疗机构的审批监管工作。

(三)创新行政审批制度。进一步加强制度创新,建立完善行政审批现场验收“双盲抽号”、跟踪监督回访、廉洁服务承诺、廉政警示教育四级谈话、档案集中审查等五项制度,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二、构筑卫生计生服务大格局

(四)完善基层卫生计生服务体系。调整完善《郑州市域医疗卫生设施用地布局规划》,进一步推动规划实施;突出新建城区、老城改造区、经济聚集区等重点区域,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逐步消除空白点;强化公立医院领办意识,拓宽社会资本融入渠道,加大新建、改建力度,优化社区卫生计生服务资源,真正做到哪里有居民、哪里就有卫生计生机构,哪里有居民、哪里就有郑州片医。

(五)加快推进卫生重点项目建设。宜居健康城三家医院确保年度工程进度,市卫生学校迁建项目力争第二季度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市一院港区医院等30余项建设项目按计划实施。

(六)持续加快“七中心”建设。围绕中原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区域性肝病诊疗中心、区域性器官移植中心、区域性心血管病诊疗中心、区域性烧伤整形诊疗中心、区域性老年医养中心、区域性骨科诊疗中心,开展重点专学科、重点实验室、合作交流、项目建设等专题调研,研究出台支持“七中心”发展的意见,争取在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评审、质量控制管理、医师多点执业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助推“七中心”建设。

三、推动人口计生工作依法管理

(七)严格落实执行生育政策。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目标考核管理评估机制,全面落实“单独两孩”政策,实行一孩生育登记制度,坚持执行首接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等便民措施,简化再生育审批流程,规范生育秩序。

(八)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依法开展联合执法,时刻保持打击“两非”高压态势;认真落实二胎孕情“三包一”责任制,推进出生实名登记管理工作信息化;加强区域协作,建立联防联治工作机制,努力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

(九)严厉查处违法生育。继续深入开展以治理党员、干部和社会公众人物违法生育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治理,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特别是多孩生育,严肃查处违法生育行为,兑现落实惩处措施。

 四、创新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制

(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数据,促进流动人口卫生计生信息共享与应用,探索建立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模式;健全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全面落实政策宣传、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奖励优待等服务项目,提高综合管理率,实现均等化服务全覆盖,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继续深化培育“十类典型”,加强分类管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入。

(十一)完善利益导向政策。全面落实城乡一体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继续完善“失独”家庭帮扶救助措施,积极建立并深入推进“五定一包”关怀扶助工作机制,落实“失独”家庭包保责任制;认真组织实施国家新家庭发展计划试点项目、全国“敬老文明号”创建和家庭发展追踪调查工作,促进计生家庭发展,提高计生家庭保障能力。

(十二)拓展优质服务内涵。积极推进卫生计生职能融合、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努力提高技术服务水平;拓宽宣传渠道,做好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工作,着力转变人民群众婚育观念,努力提高依法生育、优生优育意识;稳妥推进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检查制度改革试点,减少康检频次,细化分类管理,实现减负增效;认真组织开展“生殖健康进家庭”服务活动,推行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开展避孕节育全程优质服务;严格落实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改革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完善人口计生基础数据,提高信息质量;深入开展“创建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合格村(居)活动”,建立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和实行计划生育的长效机制。 

五、优化提升统筹城乡的郑州片医社区卫生服务

(十三)开展星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以星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建为抓手,强化管理和考核,完善片医服务绩效考评体系,注重对服务项目、服务质量、服务效能、服务投入、服务第三方感受进行全面考核;坚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评优评差和管理经营权退出机制,奖优罚劣,整体提升服务效率。

(十四)深入开展城乡片医签约服务。创新签约服务方式,提高签约服务率和满意度;全面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发挥乡镇卫生院的带动作用,推动乡村一体化;充分调动片医积极性,积极推行个性化服务,提升签约服务质量。

(十五)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以16所新型农村社区示范卫生服务中心为引领,科学规划布局,建设适度超前,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积极争取各级政策支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确保入住居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保障。

(十六)强化区域联合向基层倾斜。进一步扩大医疗联合体覆盖面,促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将计生服务机构纳入医联体,推出各项便民惠民就医措施,制定合理、方便、畅通的双向转诊具体实施细则,引导居民在基层医疗机构首诊;进一步加大技术支援力度,使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医疗机构的服务。

(十七)加大基层人才培训力度。开展岗位培训、技术练兵、医护质量评比活动,提高基层社区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实施中澳合作全科医学培训项目,选派卫生管理和技术人才进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帮带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制定优惠政策,探索引人、育人、留人机制,吸引高校毕业生和社区适宜人才进社区。

六、持续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十八)提升传染病防控能力。推进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完成疾病预防控制科设置,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积极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基层疾控机构传染病防治能力;开展业务培训、应急演练和技能比武,切实做好手足口病、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疫苗接种安全管理,规范处置异常反应,确保一类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积极推进“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

(十九)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医疗市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无证行医,建立领导分包、暗访督导、评比通报、公示曝光等长效工作机制,有效净化医疗市场,规范诊疗活动;加大卫生监督监测信息公示力度,高频次、即时发布涉及游泳池水、消毒餐具、生活饮用水等关乎民生的监督监测信息,引导群众健康安全消费。

(二十)加强公共卫生应急核心能力建设。理顺卫生计生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应急预案和制度,建立高素质的应急队伍,强化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和城市立体急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二十一)加强妇幼卫生体系建设。规范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管理,继续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和农村妇女“两癌”筛查项目;实施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项目,普及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服务,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和服务质量。市级妇幼、计生机构积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整合,进一步提高妇幼计生服务质量和能力。

(二十二)做实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充分整合卫生计生力量,扎实持续开展“健康大讲堂”活动,完成3000余场健康知识讲座;通过创建“健康医院”、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等多种举措,积极推进“健康郑州人”工程实施。

(二十三)认真开展职业病防治。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机构能力和服务体系建设,开展重点职业病的监测与风险评估。

七、加强人才学科信息化建设

(二十四)坚持引进高精尖专业技术人才。积极探索高端人才引进等多种引智方式,研究出台优惠政策,搭建引智平台。加大学科团队引进,争取每个机构或每个重点学科都有团队传、帮、带,形成人才梯队发展优势。

(二十五)加强对外开放合作。创建新型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加大与境内外知名医疗机构交流力度,建立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中外联合疾病诊疗中心、远程会诊中心或联合科研中心,在境外建立综合培训基地;积极推进市(县)属医院与境内外医院开展学术科研人才合作。

(二十六)实施医学重点学科“六个一”工程。从今年起,利用5年时间,培养出100名重点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选派100名高级医院管理和技术人才到国外研修培训,交流学习;培育引进开展100项学科特色技术;打造10个在全省有影响力的重点品牌学科;论证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专家团队不少于10个;打造10个在全省有一定知名度的科技创新团队。加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力度,提高临床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

(二十七)鼓励支持“院中院”建设。学习借鉴郑州市脑科医院、郑州市儿童康复医院、郑州市脊柱脊髓病医院、郑州市皮肤病医院等“院中院”经验做法,支持鼓励医疗机构围绕专科、针对专病专项技术和服务开设“院中院”、“院中中心”,提升专学科能力,打造专科品牌。

(二十八)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持续实施居民健康卡工程,督导医疗机构信息系统接入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积极推动“基层医疗云计算”项目;开发郑州卫生计生移动互联服务,为公众提供多渠道、全方位、一站式卫生健康服务;建立全市人口信息数据库,建设郑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门户网站,深度融合、共享卫生计生的信息资源;健全医疗卫生、人口信息沟通机制,强化资源共享,数据互联,促进卫生计生工作更加规范高效。

(二十九)健全完善地图式定位责任服务管理。持续深化平台服务项目,继续开发整合提升医院预约挂号服务、手机APP客户端程序、人口信息资源及计划生育服务等模块,加强公共卫生计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管理的平台建设,打造卫生计生一点通,更好的为群众提供便民惠民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八、大力提升中西医服务能力

(三十)深入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将计生服务机构纳入医联体,建立医联体运行效果指标监管考核体系,巩固完善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服务模式,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联、服务同质、便民惠民。稳妥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制订出台医师多点执业方案,完善区域医疗联合体、医疗集团医师多点执业管理。

(三十一)加强医疗服务管理。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为”、“三好一满意”、“十大指标”监管、中医医院管理重点内容指标考核及持续改进活动,优化平均住院日、年床位使用率、药占比等指标,提升服务质量;以创建“零加床”试点医院为抓手,以开展“日间病房、日间手术”为手段,提升管理水平。

(三十二)着力提升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健全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持续抓好市、县两级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巩固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成果,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考核机制,做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终期评估;持续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内涵建设,稳步推进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学科的监督和管理,提升重点专科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推进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积极创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服务示范单位。

(三十三)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巡讲“三进”活动。组建市、县两级中医药养生保健巡讲团,采取“进基层、进学校、进机关”的形式,进行中医药养生保健巡讲活动;全年市级巡讲团开展宣教活动不少于20场,县级巡讲团开展宣教活动不少于50场。

九、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三十四)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新农合的筹资标准不低于470元,参合农民的实际受益水平进一步提升;继续实施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提升大病保险筹资水平,使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建立定期通报、约谈机制,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巩固新农合经办机制改革成果。

(三十五)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改革由全面推开转为深入推进,完成试点县(市)改革任务细化分解、时间表、路线图等,以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公立医院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发展,逐步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力争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三十六)大力发展社会办医。实行“非禁即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新社会办医机制,完善社会办医支持政策,大力发展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及中医医疗保健、健康养老等健康服务业,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探索建立多部门参与的社会办医联席会议机制,协调解决社会办医推进中的问题和重大事项,建立完善社会办医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力争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所占比重增加2-3个百分点,床位数和服务量达到总量的20%以上。

(三十七)持续实施国家基本药物政策。落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政策,使公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十、巩固提升卫生计生行业形象

(三十八)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指导卫生计生系统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落实核心管理团队集中学习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三十九)做好宣传文化工作。持续做好胡佩兰、郭光俊等先进人物宣传报道,挖掘身边先进典型,树立卫生计生系统良好形象;继续扩展注册志愿者人数,培育特色亮点活动;加强卫生计生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加强舆论正面宣传,提升应对危机能力。

(四十)加强纪检监察工作。认真落实“两个责任”,明确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严格执纪、监督、问责;全面推行公立医疗机构廉洁风险防控,形成全面系统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深入持续抓好“一把手”和工程项目建设十项监督,抓住重点环节,抓住要害岗位,抓好关键时段,抓实日常管理;加强卫生行风建设,持续完善行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倡导廉洁自律风尚;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积极参与政风、行风评议,不断提升社会公信力和人民群众满意度。

(四十一)坚持依法行政,持续开展服务型行政执法工作。以“六型”机关建设为抓手,改进行政执法方式,创新行政执法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升行政执法水平, 持续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工作。健全机制,探索实施科学绩效考核评估模式;继续强化药品耗材、工程建设、设备购置招标采购监管服务;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卫生计生服务居民体验等活动,着力提升卫生计生行业形象。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