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3103/2016-00085
  • 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 计划
  • 2016-08-18
  • 2016-08-18
郑州市: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中国制造强市

近日,郑州市委、市政府印发了《郑州市建设中国制造强市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明确了全市产业未来发展的思路和目标。依托“全球找定位、全国争先进、中部求超越”,大力实施“13786”发展战略,围绕中国制造强市建设这一目标,着力形成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和服务型制造三大发展板块,加快建设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及医药、现代食品、现代家居和品牌服装七大产业基地,积极推进创新引领、开放合作、智能制造、质量品牌、集群集聚、企业培育、重点项目、绿色发展“八项重点工程”,强化组织、资金、金融、人才、体制、环境“六项保障措施”,厚植发展优势,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发展动力,努力实现郑州制造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一是明确三年发展目标。规模总量持续提升,到2018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500亿元;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保持中部领先水平。产业结构深度优化,全市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生物及医药等先进制造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稳步提升。高耗能产业比重持续下降,全市工业结构加快向中高端迈进。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年均新建各类国家及省、市级工业研发中心(平台)50家左右,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市工业增速,重点领域创新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效益指标保持稳步增长,主要工业品质量标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品牌附加值和品牌经济比重不断提高。智能制造加速渗透,全市两化融合水平达到全国一流;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信息消费结构明显优化,成为全国先进的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工业能耗大幅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4%,绿色制造技术在重点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用能效率和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升。

二是布局三大发展板块。智能制造板块,以航空港区、经开区、中牟县为主,重点发展智能终端、智能装备、汽车、新能源汽车、生物及医药等。转型升级板块,以新郑市、荥阳市、新密市、登封市、上街区为主,重点推进传统制造业和资源型产业向现代食品、现代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型耐材、超硬材料、新型合金、时尚品牌服装、现代家居等产业转型。服务型制造板块,以郑州高新区、郑东新区、市内五区为主,重点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工业设计与研发、机器人、增材制造、高端食品、现代家居及品牌服装、制造业总部等。

三是加快建设七大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移动智能终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产业,努力将郑州市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世界智能终端制造名城。汽车产业基地,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巩固提升客车制造优势,着力做大乘用车市场,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加快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装备,推进煤矿机械、纺织机械、工程机械、建筑机械等传统装备制造向智能化、精密化、集成化、自动化转型,着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通用航空装备、地下空间开发装备、节能环保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重点发展超硬材料、新型耐材、新型合金材料,培育发展碳纤维、石墨烯等前沿新材料,着力建设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生物及医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生物制药产业,改造提升化学药品及制剂产业,大力扶持现代中药和健康产业,着力培育先进医疗器械产业,努力把郑州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生物及医药产业基地。现代食品制造基地,巩固冷链食品、粮油加工等产业优势,加快发展低温肉制品、功能休闲食品等新兴行业,大力开发安全、方便、营养、健康食品。积极引入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技术手段,不断推进产业链向冷链物流、观光旅游等延伸,促进全产业融合发展,谋划建立国家级清真食品检测中心和认证机构,着力打造国际清真食品制造中心,努力把郑州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食品制造基地、世界级冷链食品生产制造名城。现代家居和品牌服装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家具、家饰、家纺、家装、家卫、家橱和智能家电产业,加快纺织服装品牌化发展,着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家居和品牌服装产业基地。

四是积极推进八项重点工程。创新引领工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到2018年,培育10家左右百亿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创新企业,100家10亿级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创新企业,1000家亿元级具有行业细分领域竞争优势的创新企业;加快制造业创新平台建设,到2018年,创建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0家左右,建成20个左右的制造业创新产业园、建成10个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和10个产业创新联盟。开放合作工程,加快开放平台建设,依托建设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申建新一批综合保税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契机,努力把各类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带动经济发展和实施制造业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和出口基地。重点项目工程,力争三年全市工业项目投资累计完成5000亿元。智能制造工程,推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完善工业信息基础设施,2016-2018年,建成20个左右的智能工厂、50个左右的数字车间。质量品牌工程,全市力争获得国家、省、市三级质量奖12家左右。到2018年,力争全市中国驰名商标达到56件,省著名商标达到650件,河南省名牌产品达到200个。企业培育工程,力争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0家以上,积极引进世界500强、全国500强和国内行业100强企业的综合性总部、区域性总部。集群集聚工程,到2018年,努力建成一批千、百亿级产业集聚区,实现产业集聚区的晋星、晋级、晋位目标,推动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建设千亿级产业集群,到2018年,智能终端、汽车和装备制造2个产业集群超五千亿。绿色发展工程,到2018年底按期完成区域内“三不符合”的工业企业外迁。促进“降能耗”,每年制定实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监测计划,强化节能监管,加大节能执法力度,促进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降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推进制造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五是强化六项保障措施。加强组织推进实施,建立统筹协调推进机制,统筹协调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中重大问题。强化各类资金扶持,加大财政资金对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的支持力度,设立中国制造强市产业发展基金和专项奖补资金,加大对制造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支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国内外上市融资或者发行债券、票据,扩大小微企业集合债券、集合票据、集合信托发行规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对接“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着力打造“四个一批”队伍。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工业用地制度改革,建立工业用地收储制度,全市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按照一定比例支持工业项目建设,保障全市工业项目用地需求。切实优化发展环境,持续开展企业服务活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各类发展难题。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减负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大对郑州制造宣传推广力度,营造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的浓厚氛围。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