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2258/2017-00021
  • 郑州市文物局
  • 工作
  • 2017-05-16
  • 2017-05-16
2017年郑州市文物工作要点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重要一年。全市文物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央及省市领导指示精神,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河南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大局,秉持新的发展理念,突出目标引领带动,阐发文物内涵价值,积极为建设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商都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努力开创全市文物保护工作新局面。

主要预期目标:出台《郑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动生态保遗工程,建设17处重要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加快“四大重点文化片区”建设步伐;促进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博物馆新馆等重点文化设施建设。 

 一、坚持讲话精神引领,大力推进文物事业新发展

1.领会精神要义。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省第十次党代会、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全力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领导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河南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及全国、全省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召开全市文物工作会议,出台《郑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切实让文物活起来落地生根,让更多的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民生。

2.加强规划实施。突出重点,兼顾全局,持续推进《郑州市文物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阶段性任务目标的完成。加强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重要政策举措的组织、协调和督导,确保全市文物工作位居全省前列。

二、坚持重点任务牵总,开创文物保护利用新引擎

3.全力完成生态保遗任务目标。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生态建设总体部署,按照市政府《2017年郑州市生态保遗工程专项实施方案》既定目标任务,坚持先易后难、以人为本、分级建设和辐射带动四个标准,加快建设全市主城区及周边具备条件的17处重要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完成生态绿化面积1.5万亩,确保实现生态建设促进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预期目标。

4.竭力推进四大重点文化片区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文化片区建设总体部署,坚持“四个最大化、两个高标准”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四个重点文化片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加强统筹协调、多方合力,竭力推进商都历史文化片区、古荥大运河文化片区、百年德化历史文化街区和二砂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建设,全面提升古都郑州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文化内涵和建设水平,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增强文化支撑。

三、坚持发挥积极作用,不断提高文物保护管理水平

5.加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持续开展“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遗产本体及附属文物现状调查、病害勘察,采集遗产基础信息,完善基础信息数据库,做好数字化建档、展示工作。加快推进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保护设施项目和展示系统工程建设,完成大运河节点展示亭项目。

6.加大考古和大遗址保护。落实《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持续加大郑韩故城、郑州商代遗址等大遗址保护利用力度,推进大河村遗址、东赵遗址、荥阳故城、新密古城寨等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做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估工作。完成华阳故城、郑韩故城凌阴和铸铁遗址等遗址类保护方案编制。配合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加快推进苑陵故城本体修缮及展示利用工程。建立全市范围内的重要遗址考古工作站,挖掘文化遗址潜在的学术价值和资源价值,为建设遗址公园提供重要依据。加强横向联合,积极与科研院所联合开展主动性考古项目发掘和学术研究,着力提升考古科研水平。

7.夯实文物基础工作。规范文物勘探、考古发掘工作程序,健全工作制度,做好省市重点项目、港区建设和城区改造、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文物勘探、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严防建设性破坏。划定上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开展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遴选申报工作。完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开展县(市、区)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志制作和树立检查。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信息化工作,加大郑州市文化遗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力度,推进文物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加强古建筑本体日常养护巡查和监测保护,持续开展耿介故居等10多处文物保护方案编制项目,指导抓好卢医庙长桑阁等10多处保护维修工程,启动南岳庙大殿、方顶村传统民居、水月寺、中牟老火车站维修等文物保护工程。

8.提升文物科技水平。做好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申报工作,积极参加全省文物科技保护成果展。按照区域中心实验室标准,加快文物科技检测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专业应急考古移动实验室、野外智能考古工作站功能,提升考古工作科技含量。加强文物数字化及云展示建设,提升文物采集建模和数字化展示水平。推进“金属类文物保护研究”和“震动对二七纪念塔的影响研究”两个文物科技保护项目,提升文物保护科技水平。

9.完善博物馆体系建设。抓好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建设,协助建好郑州博物馆新馆,加快郑州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建设步伐,完成郑州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陈展提升工程。完善博物馆免费开放机制,深化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和绩效考评工作,做好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和国家二、三级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制定出台非国有博物馆建设中涉及土地、资金、技术、陈展、开放等扶持政策和考核管理办法,推进非国有博物馆健康发展。引导博物馆通过联展、巡展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教育活动,促进馆藏资源的共享交流。借助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完善馆藏文物档案,加强藏品保管的规范化和文物库房标准化建设。鼓励博物馆在文博创意产品开发方面先行先试,切实让馆藏文物活起来。

10.加大文物安全防范。逐级签订文物安全目标责任书,严格落实文物安全领导、监管、主体和岗位职责。健全“三级”文物安全管理网络,切实把管理机制落到实处。开展全国文物安全状况大排查行动,不断提升全市文物安全防范水平。推进“微型消防站”建设,利用“安全生产月”和“11.9”消防宣传日等时机,全方位开展文物安全应急演练活动,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强文博单位技防、消防、防雷工程监管和文物安全经常性监督检查,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抓好领导干部学法、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和法制审核工作,提高法治观念、责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推进文物行政执法电子巡查系统建设,推广实施《郑州市文物行政执法案卷编制办法》,完善文物保护社会监督机制,畅通文物保护社会监督渠道。启动全市文物安全大数据建设,推进“文物法人违法案件三年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文物犯罪和违法行为,提高文物依法管理水平。

11.加强文物宣传工作。借助中国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古迹遗址日等时机,开展系列文物保护宣传活动。抓好门户网站建设,加强舆情热点监测,主动回应市民热点关切。打造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网络新媒体矩阵,全面提升郑州文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文物系统信息调研工作,强化领导决策服务。精心筹办中国考古·郑州论坛、中国博物馆协会城市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郑州博物馆建馆60周年活动。组织拍摄《发现郑州》纪录片,编纂出版《文化遗产保护法制主题创意绘本》《天地之中·嵩山》《郑州大遗址片区保护利用战略规划》《郑州大运河》等丛书,编写《郑州考古发掘报告》,编辑完成《郑州文物志》《图说郑州史》。

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纯净干事创业环境

12.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认真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统一全员思想和行动,凝聚力量,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和规范党员干部党内政治生活,全面落实党内监督责任,营造文物系统上下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强化理想信念。

13.巩固和拓展成果转化。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强化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开展“四讲四有”主题实践活动,构建全面从严治党长效机制。全力抓好市委专项巡视问题整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主体责任、“一岗双责”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纯净干事创业环境。加大落实“六大纪律”、“中央八项规定”和“三重一大”事项的监督力度,纯洁干部队伍,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全员讲政治、守规矩、敢担当、有作为的能力。

14.建强文博事业后劲。强化重大文物保护项目实施与人才能力建设的有机衔接,立足实际,统筹抓好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绩效考核等工作。健全完善制度,加大文物系统财经规范化监管力度,提高经费保障服务、科学管理水平。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巩固文明单位创建成果,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议案提案办理、平安建设、安全生产等工作,全力抓好“双迎攻坚”、节能减排、综合治理、驻村帮扶等目标任务。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