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2258/2018-00082
  • 郑州市文物局
  • 工作信息
  • 2018-01-18
  • 2018-01-18
郑州市文物局2017年工作总结

      2017年,郑州市文物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领导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郑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河南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的工作要求,坚持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河南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郑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为统揽,突出重点,打造亮点,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积极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中心、中原重要文化高地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努力开创全市文物工作新局面。

      一、2017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是文物事业新发展迎来新机遇。国家文物局、河南省政府相继出台《实施意见》后,3月8日,市政府印发《郑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3月22日市委副书记、市长程志明,3月28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马懿先后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充分体现市委市政府对文物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新时期全市文物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5月份,市政府批准成立了郑州市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我们利用召开全市文物工作会,对全面贯彻落实《意见》和市委领导批示精神进行了具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确保落实落地。

      二是四大文化片区步入新轨道。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四个最大化、两个高标准”原则要求,全力指导推进商都历史文化区、古荥大运河文化片区、百年德化文化片区和二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作为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形象展示窗口和重要文化品牌,作为增强郑州综合承载能力、竞争实力和城市品质的重点工程,传承城市文脉,提升城市品质,进一步推动全市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进入快车道。

      三是生态保遗工程取得新成效。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面启动生态保遗工程。制定印发《2017年郑州市生态保遗工程专项实施方案》,计划用三年时间,连片建设中心城区、城市毗邻区、城郊地区3个遗址生态文化公园文化带、75处生态文化公园,其中2017年完成主城区及周边具备条件的19处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全年组织召开3次现场观摩会,4次专题推进会,5次公园设计方案评审会,开展6轮现场巡查,研究确定方案13个。惠济区荥阳故城、大运河郑州段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和管城区郑州商城东城垣遗址生态文化公园项目分别纳入古荥大运河文化区和商都历史文化区建设规划;航空港区苑陵故城遗址生态文化公园、二七区陈家沟遗址生态文化公园部分配套设施建成并对外开放;中原区庙沟遗址、管城回族区八郎寨遗址年底前完工并对外开放;经开区圃田故城、郑东新区小营点军台等5处遗址生态文化公园进入施工阶段。

      四是考古勘探发掘实施新改革。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环境。9月28日,市政府颁布《郑州市政府关于国有土地开发建设中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改革的通知》(郑政文〔2017〕183号),进一步明确市区范围内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前均应提前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的具体要求。这即是全市转变政府职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强文物保护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落实国务院、省、市关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要求,破除制约建设项目落地慢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项目建设速度,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助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一项重大改革和实际举措。

      五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得到新发展。加强沟通协调,指导两处世界遗产属地文物部门开展世界遗产保护状况自查,协助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完成“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现场评估。协调督导修订“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总规,完善塔林、少林寺法堂、观星台等修缮方案,其中岳庙东、西御碑亭及照壁等维修保护方案获得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批准。市政府成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协同省文物局、市发改委、惠济区政府等相关部门完成编写《郑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专题报告》。出版《郑州大运河》等一批书籍,配合中央四套《国宝档案》栏目完成专题片拍摄。运河遗产博物馆和荥阳故城、纪信庙、大运河沿岸节点展示等项目稳步推进。

      六是文物基础性保护再上新台阶。加强遗产本体保护规划和方案编制工作,上报2018年度国保单位项目计划其中12项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复。郑韩故城被国家文物局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批准大河村遗址公园立项。苑陵故城遗址公园建成与园博园9月29日同步开放,受到广泛好评。编制第七批国保单位、第七批省保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市第二批文保单位“四有档案”、《2018-2020年文物科研保护项目中期规划》。完成中原地区中华文明探源、郑州华夏文明金石文化研究等10余项科技项目申报工作。马庄遗址等10余处文物保护规划完成报批,大金店中正堂等20处文物保护实施本体修缮;协助开展航空港区、新郑、中牟、荥阳文保单位保护区划地图测绘。全年完成勘探面积18万平方米、发现遗迹2200处,考古发掘项目160个、发掘面积6万平方米,清理遗迹2600个。

      七是博物馆公共服务功能得到新提升。全力推进郑州博物馆新馆建设,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项目主体封顶,编制完成郑州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郑州市非国有博物馆扶持办法(试行)》经市政府批准印发,建立和完善非国有博物馆绩效考评机制。新增5家非国有博物馆,全市总数达到21家。全年博物(纪念)馆举办各类展览70多个,举办主题活动120余场,累计接待观众140万人次。开展文博系统窗口单位讲解员技能比武活动。组织文博单位积极研发文创产品,参加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第四届中原(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受到好评。

      八是文物安全筑牢新屏障。5月至9月,按照国家文物局统一部署要求,分三个阶段开展“全国文物安全状况大排查行动”。持续推进“文物法人违法案件三年整治行动”。举办全市文化遗产保护培训班和文物安全与执法培训班,进一步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依法行政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被市政府表彰为依法行政工作行进集体。抓好法制审核和法制报备工作,审核率、备案率均达到100%。

      九是文物宣传工作取得新成效。利用国际古迹遗址日、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等时机,积极开展系列展览、展示宣传活动。借助成功举办首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亚太地区都城遗址与历史城市保护研讨会”、“商周青铜器和金文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国际性学术会议时机,邀请中央及省市重要媒体全程跟踪报道,不断提升郑州文物保护的影响力。配合完成大型政论片《让改革落地生根》、《郑州日报》“国家中心城市大家谈”栏目专访。协助央视四套《国宝档案》栏目组拍摄《大运河传奇》(郑州段)专题片,组织拍摄《发现郑州》纪录片,编纂出版《天地之中·嵩山》《图说郑州史》等一批书籍,配合国家文物局完成《中国文物志》(郑州)资料补充,做好《郑州文物志》编撰工作。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和市政协委员提案15件,被市政府表彰为“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先进单位”。

      十是全面从严治党得到新加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一岗双责”、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成市委巡察办督察组并积极做好巡察问题整改,组织召开局党组“巡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以案促改专项民主生活会”。扎实开展“基层党建规范年”活动,夯实基层党建基础。“七一”期间,3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5名优秀党员、8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受到表彰。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