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1609197/2019-00067
  • 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 综合,工作
  • 2019-12-23
  • 2019-12-23
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谋划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系统围绕推进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勇于担当,奋力拼搏,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2019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突出主题教育,干事创业精神不断增强。我局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为内驱动力,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丰富载体,规范管理,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将主题教育作为履行党建主体责任的重要任务来抓,印发主题教育工作方案,明确总体要求,部署工作任务,研究方法措施,要求机关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从严要求,精心组织实施,确保主题教育落到实处。截至目前,局班子及班子成员按照“四个对照”、“三个摆进去”要求,查摆各类问题161项,已整改落实46项。收集各类意见建议216条,接受建议并完成整改49条。

(二)突出务实惠民,公共服务效能大幅提升。今年完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100个,全市共建成2577个,基本完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全覆盖;拟建50个城市书房,已建成22个,其中12个已试运营,其余将在年底前投入使用;建成图书馆分馆、文化馆分馆各15个;建成旅游厕所112座。积极开展绿城“春雨行动”文化旅游志愿服务工作,共招募文化旅游志愿者14000余人,开展“迎民族盛会.庆七十华诞”“文艺轻骑兵  志愿服务下基层”“快乐旅程 文明先行”等志愿服务活动4800多项,影响带动群众23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各类文化惠民活动质量有较大提升,精品剧目惠民演出完成25个剧目50场演出,直接受益观众近8万人;“舞台艺术进乡村、进社区”演出1200场,覆盖全市近400个行政村、社区,受益群众200多万人;圆满完成16场“情暖新春”专场文艺演出,93场“舞台艺术送基层”,60场“中原文化大舞台”, 16场“传统文化进校园”。

(三)突出产业转型,全域旅游发展稳步推进。坚持“整治、创建、提升”三者并重,突出“景区业态、内涵品质、综合功能,配套设施、管理服务、生态环境”六大重点,在景区旅游设施和公共服务上求突破,打造精品旅游景区。举办郑州市文旅融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各县(市、区)以及卢氏县扶贫部门、文旅部门负责人,文旅企业家代表,贫困村支部书记、村长、驻村干部,乡村旅游带头人等共计220余人参加了培训,有力推动了文旅融合乡村旅游提升发展。申报5个省乡村旅游特色村、3个省休闲观光园区、5个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参加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入围12件,获得银奖3个、铜奖2个。培育打造商都民俗和美食特色街区等一批特色鲜明、服务功能完善、消费集聚效应显著的高品质文化旅游特色街区,推进都市旅游发展。加强美丽公路旅游产品调研,打造郑少洛(郑州段)高速精品旅游线路。

(四)突出现实题材,文艺精品创作出新出彩。一是打造精品剧目。大型舞剧《精忠报国》被文旅部评为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名录和重点扶持剧目,现代豫剧《朝阳城》加工提升,扶持豫剧《锦娘》、曲剧《小小把城官》开展创作。二是激发创作热情。认真落实《郑州市支持戏曲传承发展实施方案》,新创剧目近20部,包括《宝莲灯》《中牟令》和《金秋》《老栗树》《春暖乱石坡》等3部扶贫题材剧目。三是艺术创作屡创佳绩。获得河南文华表演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和“组织工作奖”。曲剧《信仰》获得第33届田汉戏剧奖剧本一等奖;歌曲《我的好兄弟》《妈,我回来啦》同时获得省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  

(五)突出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步伐。加强文旅融合调研,探寻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子。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水平,深圳文博会和东莞招商活动,现场签约10个项目,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8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99个。积极推进“只有河南”主题演艺公园、宋城·皇帝千古情、银基佳宝乐园、列子小镇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目前,电影小镇一期项目正式对外营业;华强中华复兴之路项目建筑主体完工;海昌海洋公园项目完成设备安装。

(六)突出品牌打造,宣传推广渠道持续拓展。积极文化旅游推介活动,在亚洲文化展上举办“天地之中,功夫郑州”宣传推介会,开展了文化旅游产品现场展示等活动。借助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节事活动平台,做好服务保障和宣传推广工作,树立郑州人民热情好客的良好形象。加强与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合作,开办宣传文化旅游的节目、栏目,利用《郑州日报》《郑州晚报》等媒体平台集中对外发布节日出游信息。接待西安、南昌等20多个地市来郑推介,加强文化旅游交流与合作。充分挖掘黄河文化内涵,主办郑州“黄河游”短视频创作活动,推出了郑州黄河沿线“寻根问世人文游、拥抱自然体验游、都市生态休闲游”三条沿黄文化旅游线路。

(七)突出层级评审,非遗保护传承成效明显。今年4月,颁布实施了《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正在积极推动《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立法工作,确保非遗保护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市二十四节气、高浮雕传拓技艺、黄河澄泥砚、嵩山内养功法、水晶雕刻技艺等5项省级非遗项目进入国家级项目评审环节。75人获得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资格。44家展示传习馆参评,4家获得郑州市第一批示范展示馆称号,12家获得郑州市第一批示范传习所称号。

(八)突出中原特色,对外文化交流成效显著。受国家文旅部委派,组团赴非洲尼日利亚、加纳、布基纳法索、乍得等四国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收到了超出预期的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效果,增进了中非两国人民的友谊。成功举办2019国际(郑州)马戏嘉年华,来自俄罗斯、阿根廷亚等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艺术家们为广大市民群众奉献50多场异彩纷呈的马戏杂技表演。连续多年承担文旅部“欢乐春节”对外文化交流任务,郑州歌舞剧院担纲组团于春节期间赴荷兰、法属留尼汪等国家和地区执行“欢乐春节”文化交流演出任务,行程数万公里,演出27场。

(九)突出综合整治,文旅市场监管有力有序。组织开展景区及其周边综合环境整治提升、不排队行为治理、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赛事服务酒店内部环境整治等市中心工作任务。联合开展旅游包车源头治理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了旅游包车客运市场秩序。对文旅部确定的重点营业性演出加强监管,对电竞酒店、轰趴馆等文化市场新业态展开调研。全面推动旅行社电子旅游合同,积极推进旅游事项一网通办,着力推行旅游信息化服务和大数据监管,基本实现旅行社、导游主要办理事项“0跑腿”。全年对文化娱乐场所、网吧、旅行社、景区、星级酒店等场所执法检查万余人次,有力保障了文化旅游市场安全、有序。

截至11月底,实现接待国内游客1.1756亿人次,同比增长14.3%;接待入境游客51.57万人次,同比基本持平,实现旅游总收入1455.23亿元,同比增长15.1%。文化产业统计数据在市统计局,暂未提供预测或准确数值。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郑州文化旅游系统在文旅融合的基础上快步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个,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产品同质化严重,优质文化旅游不足。近年来,郑州方特、禅宗少林、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给郑州文化旅游增添不少活力,但整体来看优质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仍然偏少,资源开发比较粗放,而且同质化严重,玻璃栈道、喊泉和网红桥等游乐项目遍地开花,千篇一律,缺乏有生命力的独特IP。

2.门票经济一枝独秀,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从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一日游”游客占郑州景区总量的80%以上,人均消费仅300多元,而且门票经济突出,直接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调研发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仍比较尴尬,景区“卖文创不如卖黄瓜”的现象普遍存在,消费升级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3.客源结构不平衡,系统营销有待突破。在旅游服务贸易领域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逆差。一是优质旅游产品供给较少,二是入境的便利程度较低。在三大旅游市场中,国内旅游市场人次已经过亿,但入境旅游发展长期低位徘徊,客源结构很不平衡。在系统营销上,少林功夫是中国旅游的一张名片,受到外国游客的普遍追捧,但如何实施整合营销仍是不小的挑战。

4.市场主体培育差,龙头引领严重不足。截止目前,郑州没有一家主板上市文化旅游企业,没有一家进入中国旅游集团20强和中国文化企业30强的文化旅游企业,没有一家超10亿规模以上的文化旅游企业,龙头引领带动严重不足。

5.科创文创水平低,新旧动能转换迟缓。对于郑州来说,大部分文化旅游资源处于“有说头没看头”“有看头没玩头”的尴尬局面。如果不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这些文化旅游资源将永远躺在地下或陈列在博物馆中,无法有效产生现实生产力和得到有效传承。

6.发展观念较陈旧,文化旅游基础薄弱。一方面是部分地区对文化旅游的重视仍然停留在口头上,致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错失良机;另一方面是部分地区的发展观念陈旧,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未能牢固树立,景区与城市之间是割裂的,游客和居民之间是隔离的。

三、文旅产业发展趋势

1.整合进一步加剧,集中化程度提升。中国文化旅游产业正处于一个文化和旅游大融合的时代,接下来必将进入到一个并购和创业这样一个潮流,在这个过程中,规模较大的文化旅游产业会通过并购快速发展强大,传统的产业需要并购新的力量,所以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并购的机会有很多,创业的机会也有很多。

2.新技术广泛应用,智慧文旅升级换代。随着5G等新技术的逐步推广,势必带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升级和创新。这个方面不论是从信息化、大数据,还是互联网、迅速发展的VR和AR技术,都会给文化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机会。

3.文化产品虚拟化,引领消费新热点。跟实体产品的消费完全不同,文化产品的消费把消费者带入一种体验中,在体验中成为文化的直接参与者、创造者和消费者。

4. 观光型旅游弱化,休闲型旅游爆发。目前旅游市场体系的结构仍然比较单一,观光型旅游“一枝独秀”,无论是入境旅游、出境旅游还是国内旅游,观光型旅游都占主体地位。但随着我国中等收入家庭逐步扩大及需求变化,休闲度假游将迅速崛起,将逐步完成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过渡。休闲旅游消费需求的变化将带热文旅目的地投资,尤其是度假综合体、主题公园、文旅小镇、田园综合体、特色民宿、景区升级改造等项目。

四、2020年工作初步谋划

(一)总体思路:2020年,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提供更丰富的文化和旅游产品为重点,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旅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旅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旅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二)发展目标:实现接待国内游客1.45亿人次,同比增长11.5%;接待入境游客58万人次,同比增长5.0%,实现旅游总收入17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

(三)工作重点

1.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以下简称“市长论坛”)始办于2008年,每两年举办一届,原为中国(郑州)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2016年举办第五届论坛时,改称为“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论坛会址常设于郑州。

2.文化惠民演出:一是开展“舞台艺术进乡村、进社区”文艺演出1200场;二是举办2020年郑州市精品剧目演出季,引进省外精品剧目(节目)10台、组织郑州市精品剧目(节目)5台。

(四)工作措施

一是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整合“春满中原”“百城万场”“群星耀中原”“出彩郑州人”等文化惠民活动,努力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持续开展文化旅游志愿服务活动,努力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持续推进新三年旅游厕所革命行动。

二是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步伐。贯彻落实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强化政策保障,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全区域统筹、全产业发展、全要素配套、全社会推进的良好文化旅游发展态势,指导具备条件的县市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持续推进旅游景区质量提升,在景区旅游设施和公共服务上求突破,打造精品旅游景区;研究制定郑州市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围绕乡村振兴、旅游扶贫,创建申报一批国家、省级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红色旅游等旅游品牌,推进郑州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三是大力繁荣艺术创作生产。抓好现实主义题材和扶贫题材文艺作品创作,继续推进舞剧《精忠报国》和现代豫剧《朝阳城》的加工提升,加快豫剧《锦娘》、曲剧《小小把城官》的创排工作,拟创排豫剧《杜甫》《妇好与武丁》;持续组织开展“舞台艺术进乡村、进社区”千场演出“舞台艺术送基层”“中原文化大舞台”“情暖新春”“周末剧场”“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文化惠民演出;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参与“河南省艺术名家推介工程”“河南省青年艺术人才扶持计划”,筹划开展“郑州市艺术名家推介工程”“郑州市青年人才扶持计划”;支持文艺院团参加省内外文艺赛事。

四是强力推进文旅产业发展。启动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建立我市重点文旅企业招商引资项目库,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举办第一届郑州市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活动,引导我市文化和旅游消费需求;第五届郑州国际马戏嘉年华活动,持续扩大活动的影响力;组织我市重点文旅企业积极参加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知名文旅展会,加强合作、增进交流、扩大影响。

五是持续加强文化旅游市场管理。推进旅游住宿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省有关要求培育一批符合标准的旅游饭店和旅游民宿,待条件成熟时开展等级评定;进一步规范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强化重点营业性演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娱乐场所、艺术品经营、网络文化等管理;全面推行旅行社电子旅游合同,实行大数据监管;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新业态调研,支持、引导新业态发展。

六是全力做好文化旅游宣传推广工作。筹办2020年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推广“中国旅游集散中心”城市形象和文化旅游品牌,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扩大黄河文化影响力,完成文化和旅游部重大交流合作项目。

七是不断加强非遗保护传承。推进市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和《列子传说》等非遗项目培育晋级工作;配合开展《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立法调研,推进非遗立法进程。

五、对市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要求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会议过多。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大部分精力被牵扯到文件学习、汇报材料和参加会议上,影响了部门工作的思考、决策和落实。

二是关心支持文旅系统发展。和杭州、上海等发达城市相比,我市文化旅游基础设施薄弱、短板明显,特别是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希望市委能够多支持和帮助文旅产业发展。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