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2290/2021-00125
  • 郑州市体育局
  • 重点工作
  • 2021-05-11
  • 2021-05-11
郑州市体育局关于印发2021年郑州市体育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区县(市)体育主管部门,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

   2021年郑州市体育工作要点》已经第6局长办公会研究

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2021511

 

 

 

 

2021年郑州市体育工作要点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认真做好今年我市体育工作,对于扎实推进体育强市建设,确保“十四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根据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打造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这一总目标,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指导方针,以人民为中心、服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体育生活需要为宗旨,以健全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重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升竞技体育水平、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体育强市建设,为中原更加出彩、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体育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二、目标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体育法》《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全民健身条例,紧紧围绕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体育强市工作目标,攻难点、补短板、强优势,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助力郑州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

(一)加强顶层设计,为开启体育强市新征程提供政策支持

“十四五”时期,是郑州落实国家黄河战略和中部地区崛起重大部署、推进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形成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的关键时期。根据《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的建议》《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郑州市体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郑州市体育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郑州市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郑州市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明确远景目标、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为开启体育强市建设新征程提供政策支持,确保开好局、起好步。

(二)坚持慎终如始,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毫不放松依法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统筹好疫情防控与各项体育工作。紧紧依靠属地政府和疫情防控部门,充分发挥一年来积累的防疫经验,突出重点领域和环节,健全完善适合体育工作特点和规律的疫情防控方案。全面落实“看住人、看住赛、看住门、看住物”要求,将疫情对体育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适应新常态,破除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积极探索开展体育工作新的方式方法,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举办赛事和全民健身需求,注重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推动将线下体育转为线上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开展。

(三)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要求,加快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的投入,补齐全民健身设施短板。

1.强力推进体育场馆建设。持续推进县(市)“两场三馆”(公共体育场、全民健身综合广场、全民健身综合馆、游泳馆、体育馆),力争50%的场馆年底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30%的场馆完成主体施工,20%的场馆完成前期工作,年底进入施工阶段。积极推进市内各区“一场一馆” (公共体育场、全民健身综合馆或游泳馆)或“两馆”建设,力争80%的场馆年底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20%的场馆完成主体施工。进一步推进郑州市北区市民健身中心和郑州市民健身中心建设。

2.高标准完成民生实事和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任务。抓好重点民生实事建设,在全市更新全民健身路径400条、新增智能健身驿站30个、多功能运动场20个。围绕建设完善城市10分钟健身圈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着力构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继续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体育健身工程、城市社区健身活动中心(室)、二代智能健身设施、城市智能健身步道建设。推进体育公园、社会足球场地建设,在郑州市区公园、绿地、小区建设仿冰雪设施、小型体育公园。

3.强化全民健身设施安全监管。加强制度建设,制定《郑州市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办法》。按照《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国家强制性标准GB19272-2011),继续加大健身器材的维护和巡检力度,对达到使用年限的健身路径和2012年前实施的乡镇体育健身工程器材进行整体更新,保持健身设施完好率。加强已建成社会足球场地的管理维护确保场地建成后能服务于民,促进足球运动发展。

(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生活品质

1.深入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继续开展“全民健身我参与、体育强市我添彩”为主题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赋予体育赛事活动新活力。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千村百镇”系列体育活动。巩固“快乐家庭”系列体育赛事活动,使全民健身向基层拓展、向家庭延伸,向大众普惠。做好法定节(假)日、全民健身活动月、全民健身日三大系列活动和全市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持续强化我市老年体育传统优势,继承和创新全市老年体育工作。积极推动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广播体操和工间操活动。我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不低于40%。

2.精心筹办重大赛事。举全局之力办好郑州市第十二届运动会暨第二届全民健身大会、全国羽毛球冠军赛暨第十四届全运会羽毛球项目资格赛。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郑州特色”为目标,举办好 U.I.M 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中国郑州大奖赛暨F1国际水上嘉年华、中华龙舟大赛分站赛、世界高尔夫长打王锦标赛·中国冠军赛郑州站、 WTA郑州网球公开赛、WER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2021国际邀请赛(中国)公开赛、“豫道黄河”九省网球赛等国际国内顶级赛事,继续举办好郑州国际马拉松、郑州龙湖国际半程马拉松、郑州国际女子半程马拉松、中国郑港国际徒步大会等知名赛事,打造一批具有郑州特色的体育赛事品牌。

3.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审批、录入和管理工作,稳步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省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及继续教育工作,参加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交流展示大赛并力争取得优异成绩。举办第六届郑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技能交流展示大赛。全年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1600人,社会体育指导员继续教育再培训达1000人次。组织开展体育进社区、体育下乡等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走基层送健康”志愿服务,实现全年活动100次以上目标。持续做好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服装配发工作。

4.优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发挥全市性体育社会组织示范作用,推进市、县两级体育总会建设,完善覆盖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带动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深化全民健身站点建设,支持鼓励各县(市、区)开展社区体育活动。积极探索推动社会力量办体育的方法和路径。

5.完成好国民体质监测任务。健全市、县(市、区)两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规范化建设,确保圆满完成省局下达的任务。围绕健康郑州建设,确保郑州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口比例不少于92.1%。市监测中心完成年度3000人监测任务,各县(市、区)完成年度2000人监测任务。积极开展体质监测、抽测和全民健身调查等工作,宣传推广科学健身方法,推动全民健身计划深入开展。

(五)积极构建训练竞赛体系,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1.备战省运会,争创好成绩。紧紧围绕2022年省运会预赛开展青少年训练工作,指导各训练单位、单项基地、各级传校、体育俱乐部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规划项目布局,整合师资力量,突出优势项目,补齐短板项目。积极向上级训练单位输送优秀后备人才,2021年完成输送60人目标。夯实基础、重点布局,发掘更多青少年人才参与到业余训练中,年度在训人数达到省十三运会各项目参赛人数150%。完成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选拔赛组队、参赛工作,确保全项目、全组别组队参赛。

2.以竞赛促训练,发掘后备人才。积极组队参加全国、省级各类竞赛,通过比赛发掘心理素质稳定、专项能力突出的人才,有针对性地加以培养。举办好各项目市级锦标赛、体育苗子赛等青少年竞技体育比赛20项次,吸纳体育俱乐部、社会体育组织等参加竞赛,扩大竞赛规模,提高竞赛水平,以竞赛检验训练成果。鼓励县(市、区)以各种形式开展体育竞赛,通过竞赛发掘优秀苗子。

3.创新培养模式,深化体教融合。建立以体校、少体校为龙头,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元化后备人才培训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学校、民办体育培训机构和其他市场主体积极参与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输送更多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进一步推动青少年业余训练与学校体育接轨,加强对各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特色学校的评估和指导,探索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担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制度。与教育部门整合体育赛事,共建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继续扩充体教结合训练点,鼓励各项目与学校联合开展青少年体育培训,使全市中小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在提高我市青少年健康水平过程中挖掘优秀后备体育人才。

4.提高教学水平,增强培训实效。通过组织学习培训,加强体育教师与教练员人才队伍间的业务交流,提高青少年管理人员、教练员、学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举办培训班1期,重点培训体育管理人员、体育教练员和体育教师。

(六)努力扩大体育消费,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1.强化政策引领作用。认真落实《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优化体育产业空间布局、体育产业结构,鼓励各县(市、区)立足地域优势和特色培育冰雪运动、户外运动、水上运动、航空运动、汽车摩托车运动等体育消费新业态。支持登封打造功夫之都,巩固完善武术产业和武术运动。支持荥阳打造象棋之都,弘扬中国象棋体育文化。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特色运动休闲小镇,打造具有我市特色的体育产业品牌。

2.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正确处理体育市场培育和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关系,进一步健全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大众体育消费需求,推动体育健身休闲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3.发挥示范效应作用。强化体育载体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基地、体育服务综合体集聚效应、规模效应,积极培育一批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精品项目(赛事),推动体育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一体协同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4.推动体育深度融合探索“体育+”和“+体育”,推动体育与旅游、文化、健康等行业协同融合发展。以特色文化体育活动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品牌体育赛事培育为依托,以发展体育产业为保障,深入推进体育、文化、旅游、健康深度融合发展。

(七)围绕夯实基础,构建体育发展新格局

认真履行政府工作部门职能,加强制度建设,夯实基础性工作,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加快实现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创建平安建设先进单位,为体育强市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深入研究体育执法政策,推进体育综合执法,加强体育市场监管。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加大体育文化宣传力度,弘扬体育精神,传播健身理念。做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办结率达到100%。抓好信息化、保密、统一战线、安全生产、美丽乡村建设、人事干部管理、后勤保障和工会、妇联工作,落实好离退休老干部各项待遇。

三、保证措施

(一)加强政治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深化理论武装,夯实基层基础,提高担当能力,为开启体育强市建设新征程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确保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二)坚持依法行政。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加快补齐规章制度短板,提高规章制度执行力,强化刚性约束。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社会、舆论监督,加大审计监督,深化政务公开,切实增强监督效能。

(三)优化营商环境。认真落实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要求,继续做好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前置审批和二级运动员认定工作。完成全市高危体育项目经营单位普查。建立执法数据库,理顺监管方式。会同卫生、文化执法部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持续优化体育营商环境。

(四)深化作风建设。持续纠正“四风”,坚决遏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坚持局风引领,倡导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着力破解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倡导正确选人用人标准和导向,建立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让激流勇进、实干担当在体育系统蔚然成风。

(五)建设廉洁机关。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有关要求,严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及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促进干部清正、单位清廉、政治清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