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3963/2022-00011
  • 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
  • 规划,重点工作
  • 2022-03-15
  • 2022-03-15
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做好三农工作、稳住三农基本盘,对于保持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总的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锚定“两个确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开展“三标”活动,着力稳粮食安全、稳重要农产品供给、稳脱贫产业、稳农村大局,着力推进产业发展、种业振兴、乡村建设、深化改革、农民增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一、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一)稳定粮食生产。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推动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和责任制考核,分解下达2022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压实粮食生产属地责任。抓好粮食生产耕、种、管、收全过程生产管理,全力以赴夺取粮食丰收。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持续抓好机收减损。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实施粮食作物绿色高质高效发展,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积极发展旱作农业,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探索丘陵旱地高效生产技术应用。2022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0万亩以上,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26亿斤以上。
(二)稳定畜牧业生产。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不断提升畜牧业现代化水平,强化规模以上养殖场监管指导,升级改造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持续开展美丽牧场创建活动,稳固畜产品产能。完善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建立生猪产能调控基地,落实生猪产能逆周期调控机制。探索推广集约养殖和智慧养猪新模式。推进生猪就地屠宰加工,提升“调猪”向“调肉”转变水平。落实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继续实施国家粮改饲试点项目。加强全产业链监测预警服务,指导养殖场(户)科学生产。2022年全市能繁母猪保有量稳定在6万头左右,奶类产量稳定在8万吨左右。
(三)抓好渔业生产。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开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实施连片池塘标准化升级改造和尾水治理,推广绿色健康水产养殖技术和模式,开展渔业资源养护行动,调整养殖品种结构,稳定水产养殖面积。2022年全市渔业利用水面面积稳定在8.6万亩左右。
(四)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常年菜地保有量,开展蔬菜作物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冬春蔬菜淡季供给能力。开展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创建成果,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完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鼓励发展绿色食品。扎实做好肉蛋菜应急储备工作,提高“菜篮子”应急保供能力。2022年提升建设高标准“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2000亩。
二、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
(五)加强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统筹利用撂荒地,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巩固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和“大棚房”专项整治成果。强化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长效机制,落实管护主体、资金、责任,切实提升建后管护水平。综合运用深耕深翻、秸秆还田、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施用土壤调理剂等农业措施,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和地力水平。推进农业深度节水控水,推广节水灌溉设施和技术。开展耕地土壤污染防治,落实省市县三级耕地土壤污染预警制度,加强耕地土壤分类管理。做好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试点工作。2022年完成郑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编制工作,建设高标准农田4.5万亩。
(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应用和种业发展。整合市级科研资源,组建郑州市农业科技研究院。加快郑州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农业双创中心建设,探索实行重点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制度。实施农业重点领域科技创新项目,开展技术创新示范。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构建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推广体系。落实农技推广效能提升工程,健全农技推广服务网络。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技术服务指导。加快推进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完成具有郑州特色的地方畜禽、水产、食用菌种质资源系统调查。支持种业企业提高科研投入,开展良种联合攻关,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培育一批国内一流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加强植物新品种权保护,鼓励种业原始创新。2022年持续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应用,选派优秀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参与全市科技特派员、特派服务团活动。全市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超过95%。继续办好第四届郑州种业博览会和小麦、玉米新品种地展博览会。
(七)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推动设施农业、养殖业、农产品初级加工业等农业机械化发展。优化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做好重要时节农机化生产服务。抓好农机专业合作社主体培育,加强合作社规范化管理,增强合作社经济效益和发展活力。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提高农机装备科技水平,引导农机产品提档升级,推动农机装备创新产品转化应用。加强农机安全生产服务,预防和减少农业机械事故发生。2022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7%以上。
(八)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分类分型培训现代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带头人,积极培育各类新型农民。按照“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要求,积极提升农民专业技能,逐步提高持证比例。2022年完成省定农业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农村劳动力持证比例大幅度提高。
(九)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发挥农业产业化在构建乡村产业体系、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带动就业增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做好农业产业规划布局,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培养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休闲农业精品园区。继续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行动,延长产业链条,做强速冻食品等面制品,做优油脂制品,做大畜产品、乳(饮)制品,做特红枣、大蒜等果蔬制品,提升大枣、大蒜、石榴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抓好农业品牌建设。2022年,完善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加快推进荥阳石榴现代农业产业园等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建设认定县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30个。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园(区)5家。新培育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新增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15个,努力争创国字号品牌。
(十)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示范组织。继续做好家庭农场名录管理,把符合条件的规模农业经营户纳入家庭农场范围。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层供销合作社等各类主体大力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服务。2022年持续抓好登封市、中牟县2个省级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建设,新郑市1个省级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建设。力争农民合作社达到5800家、家庭农场达到800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600家。
(十一)深化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强土地承包合同及相关档案资料管理,持续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推动各地建立健全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流转土地经营权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机制,推广使用示范合同文本,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做好农村集体资产年度清查,进一步摸清农村集体资产家底。用好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推动农村集体资产盘活利用,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和管理。抓好巩义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总结好确权、赋权、活权的制度成果。贯彻落实省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办法,严格审批程序,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
(十二)防范化解农业生产风险。把疫情防控与农业农村安全生产结合起来。制定完善应对极端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加强监测预警,科学防范低温冻害、干旱洪涝、地震等灾害。强化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和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防控,重大病虫中短期预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单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重点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统筹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控,推动构建“分区防控、无疫小区建设、净化场创建”三位一体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新格局。强化农机、渔业、农药、饲料兽药、畜禽养殖、畜禽屠宰、农村沼气等重点行业安全生产。加强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抓好粮食、生猪、蔬菜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物价,满足市场需求。强化涉农领域舆情管控。
(十三)加快农业灾后恢复重建。深刻吸取7·20特大洪涝灾害的沉痛教训,针对防汛救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查弱项、补短板,创新治理体系,提高应急水平,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将1.02万亩Ⅰ类水毁高标准农田重建项目纳入提质改造计划,加快前期工作,实现实质性开工。加快2.45万亩Ⅱ类水毁高标准农田恢复建设。对于10.38万亩Ⅲ类水毁高标准农田项目及时组织开展评估和验收。将3.16万亩水毁非高标准农田全部纳入2022年度新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计划,年底前基本完成主体工程。
三、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十四)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推广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推进秸秆、尾菜、农膜、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化利用,加快建立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种养循环体系。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行“肥药两制”改革,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水肥一体、节水灌溉、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等技术和产品,持续推进化学肥料、农药、兽药减量化。推进畜禽养殖圈舍低碳化建设和改造,推广水稻田精准灌排技术,发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减少重点种养环节碳排放。积极参与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
(十五)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巩固农业污染防治攻坚成效,补齐农业污染治理短板。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培育畜禽粪肥还田利用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探索包装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机制,打击非标农膜入市下田。持续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常态化。持续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查问题整改。2022年全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稳定在92%左右。农膜回收处置率达到95%。防止发生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造成环境污染。
(十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创建成果。加强农产品生产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产地准出制度,倒逼农产品生产企业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进落实“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完善11个品种规模化生产主体名录,加强安全监测和质量监管。加强农业转基因各环节监管,有序规范农业转基因研究、试验、生产、经营、进口、加工活动。2022年全市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在98%以上。
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十七)抓好美丽乡村精品村和示范村建设。分层分类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构建美丽乡村发展长效机制。坚持以精品村建设为引领,依托各村特色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建设和运营融合发展,高标准完成精品村建设任务;梯次抓好示范村建设,加强规划引领和资金保障,高质量打造具有郑州特色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对所有规划保留村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切实改善村容村貌。2022年全市完成50个精品村建设任务,创建80个示范村,基本形成3-5个美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十八)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扎实推进“治理六乱 开展六清”工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实现“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亮起来”的阶段性目标。持续推进“美丽庭院”创建和“农村厕所革命”。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监管,深化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持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运行成效,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22年全市新增“美丽庭院”达标户3.5万户以上,“美丽庭院”(五美庭院)总达标率不低于35%。
(十九)建设数字乡村。引导平台企业、物流企业、金融企业等各类主体布局乡村,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畜禽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方面的应用推广,加快实现农业产业体系、生产经营体系、农产品供销体系信息互通。实施数字乡村试点建设。
(二十)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协调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持续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乡村治理方式,持续发挥新密市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和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的引领带动作用。总结推广各地乡风文明建设经验,积极推介一批乡风文明建设典型案例,示范引导广大村民养成健康文明习惯,自觉抵制陈规陋习。组织开展好农民丰收节、“新时代乡村阅读季”等活动。深入梳理挖掘地域特色农耕文化,大力弘扬符合当前时代特性的农耕文化。配合开展平安乡村建设、“三零”创建、扫黑除恶、非法宗教整治等工作。
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二十一)完善监测帮扶机制。建立常态化监测机制,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纳入监测范围,简化工作流程,缩短认定时间,确保应纳尽纳。建立完善精准帮扶机制,强化帮扶责任落实,对按程序纳入的监测对象,及时指定帮扶责任人、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对因灾因病因疫有返贫致贫苗头的农户,及时落实社会救助、医疗保障等帮扶措施。健全跨部门工作会商和信息互通机制,推动全市防止返贫监测和低收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数据共享。认真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政策指南,严格把握监测对象退出标准,规范退出程序,及时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做好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
(二十二)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巩固提升脱贫村和产业薄弱村特色产业发展水平,深入实施田园增收、乡村旅游、电商流通等产业发展,支持脱贫地区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不断加强扶贫产业发展项目库建管。推广脱贫攻坚期内有效帮扶模式,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强化龙头带动,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探索直播带货、电商销售、以购代捐等消费帮扶模式,提升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收入。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达到50%以上,重点支持实施优势特色产业项目,补齐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压实就业帮扶责任,广开就业渠道,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有针对性做好有劳动能力、弱劳动能力脱贫群众就业工作,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
(二十三)推动帮扶政策落地见效。持续做好各类帮扶政策的调整优化,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强督促检查和效果评估,促进各项政策落细落地。扎实做好后评估反馈问题整改,不断提升整体工作水平。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持续做好涉贫信访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稳步推进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切实满足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需求。继续做好结对帮扶卢氏县工作。
六、落实政策保障措施
(二十四)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政策机制。落实郑州市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及2022年全市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实施意见,依托“郑州市智慧考评信息平台”开展2021年度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进一步完善乡村振兴组织领导、责任落实、要素保障、社会动员、考核督导等工作机制。
(二十五)扩大农业农村投入。谋划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项目,逐步推进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项目库建设,加强农业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和管理。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优化农业保险产品和服务,完善多层次农业保险保障体系,争取更多农村金融服务政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完善郑州农业担保股份有限公司的政策性担保功能,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政担服务体系,创新担保产品,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二十六)抓好农业农村法治建设。加强法治宣传学习,推进落实“八五”普法规划,重点抓好促进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宣贯实施,强化“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年度述法制度,持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动态调整权责清单,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加强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监督,推进事中事后监管,做好“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监管,加强跨部门联合监管。加强农业农村重点领域执法,开展农资打假、种子执法、打击私屠滥宰违法行为、渔政亮剑、重点水域非法养殖和捕捞等执法整治。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提升信用体系法治化规范化水平。依法规范处理信访事项,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二十七)严格资金内部审计和绩效管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强化部门预算绩效管理主体责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持续做好中央、省、市财政等各类资金项目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双监控”。配合做好年度预算执行、高标准农田、灾后恢复重建等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和主要负责人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加强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审计监督,推动重大政策措施落实。
(二十八)规范机关日常管理。严格执行公文运转、机要保密、会议筹备、督查督办、公车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办公用房等规章制度。持续提升依法行政、意识形态等工作水平。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节能减排、垃圾分类。推进机关电子政务等信息化建设,提升办公效能。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加强综治平安建设,深入推进“零事故、零案件、零信访”创建,常态化开展国家安全、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疫情防控、防灾减灾等工作,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二十九)扎实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扎实做好行政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依法依规管住管好用活机构编制资源,促进职责、业务有机融合。有序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理顺事和业的关系,优化职责配置,整合重组机构,提高事业单位整体服务效能。
(三十)抓好能力作风建设。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在大学习大培训大练兵大提升中扛牢责任、提高能力、锻造作风,努力提升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水平。加强干部人才培训,配合开展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提升基层农业农村干部专业素养,建设过硬三农干部队伍。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化行风建设,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积极稳妥、有力有序推进今年和“十四五”农业农村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