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4042/2022-00027
  • 郑州市城乡建设局
  • 规划,计划,重点工作
  • 2022-05-21
  • 2022-05-21
郑州市城乡建设局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市城建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全会及经济工作会、省市“两会”、全国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精神,以树立“三标”意识为总要求,以“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为总目标,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和“五聚焦五强化”教育活动为抓手,加快“三项建设”,提升“三项管理”,突出“一个保障”,守住“一个底线”,精准发力,科学施策,奋力推动全市城乡建设事业实现新突破,努力为加快郑州国际化、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树立“三标”意识

一是找准赶超标杆。按照“工作有标杆”的要求,在省内当第一的基础上,自觉在国家中心城市队列中找标杆、树标杆、对标杆,做到找准定位、目标合理、计划科学,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方向性,努力在“十大战略”行动中当先锋出重彩。

二是加强过程管理。按照“落实有标准”的要求,在推动工作中立标准、推标准、对标准,强化动态闭环管理,创新思路方法,确保各项工作可量化、可考核,做到任务明确、标准清晰、结果可验。

三是定高突破标志。根据省委“前瞻三十年、谋划十五年、做实近五年”和市委“一年起势、三年成势、五年胜势”的部署,努力在“十大战略”行动的重点突破中定目标、成标志,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确保实现横向有进位、纵向上台阶,每项工作都要有阶段性或者突破性的标志。

(二)加快“三项建设”

1.加快防洪能力提升和灾后农房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金水河综合整治工程。力争2022年汛期前帝湖、大学北路桥、水上餐厅、北闸口等四个防洪卡口改造工程完工;2023年汛期前河道工程完工、年底前除涉铁工程外全面完工,实现“河安、水清、路通、岸美”目标。

二是优化提升市政道路排水能力。已竣工投用道路和在建、新建道路,要进一步提升防洪排涝标准,其中29处积水点改造年底前完成20处、其他积水点加快前期进度;36处防洪评价编制、古荥明渠、李月庄明沟、5座PPP项目雨水泵站提升改造年底前完成;西干渠年底前完成前期、明年5月底前完成。

三是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完善出台《郑州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形成海绵城市建设闭环管理,到今年底,全市海绵城市达标区面积占建成区域面积比例达到25%以上。印发《郑州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稳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四是全面完成水毁农房灾后恢复重建。督促各区县(市)加快推进力度,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力度,6月底前,45个“新村模式”达到交房条件、39个“社区模式”主体完工;8月底前,39个“社区模式”达到交房条件;10月底前,受灾群众全部实现搬迁入住。

2.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全力推进市政重点工程建设。在建工程抓进度,下穿二七广场隧道工程确保9月底建成通车,彩虹桥拆解工程7月底前全部完成、新建工程加快推进,渠南路快速通道工程陇海路以北段年底前具备通车条件,其他城市路网工程年底前完工25条以上。新建工程抓开工,农业路西延、新龙路、紫荆山路-长江路组合立交、火车站东西广场地下人行通道工程等4项工程力争6月底前开工建设,迎宾东路(中州大道-杨金路)等21条支线路网工程12月底前开工建设。

二是盯紧抓牢民生实事建设。2022年计划打通“断头路”50条,总长度41.6公里,总投资16.1亿元,其中市管道路19条、区管道路31条。计划2022年6月底前完成征迁工作并全部开工建设,9月底前建成20条以上,12月底前全部建成通车;全年计划建成公共停车泊位5万个以上,进一步缓解群众停车难问题。

三是协调推进公用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一批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其中郑开同城东部供水工程、郑东热电燃气机组工程、南曹污水处理厂、郑州新区污水处理厂二期、西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等加快推进,新建改建燃气管网100公里、供热管网30公里。

3.加快城市更新提升建设

一是健全完善城市更新工作机制。完善组织架构,切实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筹作用,协调资源规划、发改、财政、金融、文广旅、文物等相关部门,组建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及时研判解决工作推进中发现的问题,重大问题提请市领导小组研究。督促各区县(市)参照市级组织架构,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积极引进外力,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等方式,引进专家团队,为城市更新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支撑;督促各区县(市)采取多种融资模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加强包装推介,积极学习借鉴深圳、厦门、成都等地市经验做法,对我市前期梳理的项目进行筛选、包装、推介,提高项目质量,争取更多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参与。

二是扎实做好城市体检。在跟踪抓好去年城市体检结果运用、做好“治病”后半篇文章基础上,尽快启动今年城市体检,尽早发布城市健康指数,综合评价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为城市更新和高质量发展“找准病灶”“开出良方”,达到“治病”效果。

三是强力推进安置房建设。督促各开发区、区县(市)在市安置房建设暨问题楼盘攻坚化解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按照《郑州市安置房建设工作三年行动方案》部署,切实扛稳抓牢属地责任,不等不靠、主动攻坚,确保安置房早建成、群众早回迁。

四是持续推进核心板块建设。计划新建续建项目160个,尽快完善板块内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配套,其中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板块内的高铁南站四个中心等主体功能基本完工,具备企业入驻条件。

五是加快推进“新城建”工程建设。着力构建以数字化场景为核心的“CIM+”应用体系,到2022年年底前,基本建设完成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初步形成城市三维空间数据底板。

(三)提升“三项管理”

1.提升建筑市场管理

一是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探索建立“极简审批”模式,再造社会投资一般工业项目、住宅项目等审批流程,加大联合测绘、区域评估、“多规合一”平台应用,提升网上办理水平,重点抓好政府投资类市政项目跨度时间梳理,有效减少审批“跨度时间”。扩大告知承诺制范围,实现建筑业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一站式办理。推行数字化审图,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施工图审查服务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二是引导建筑企业做大做强。围绕“半年红”、“全年红”目标,提请市政府尽快印发《关于支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加强建筑业总部建设,持续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继续引导企业“强筋骨练内功”、“走出去引进来”,促进大中小企业百花齐放,建筑业高质量健康发展,力争全年建筑类四上企业新统计入库205家,建筑业产值增速达到8.5%以上,继续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保持前列。

三是繁荣建筑设计创作。提升城市建筑风貌设计水平,通过开放设计市场激发市场活力,支持勘察设计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拓展域外市场,打造勘察设计郑州品牌。牵头做好“河南省房屋修缮定额”编制工作,不断完善计价依据体系。

四是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继续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开展绿色建造示范工程创建行动,推动公共建筑能效提升。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0%以上。加强新建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的全过程监管,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和保温一体化技术。继续推进新能源水泥罐车替代工作。

五是全面提升建筑市场监管水平。坚持依法行政,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法律六进”活动,树牢服务型行政执法理念,健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深入开展建设工程违法发承包专项治理。完善信用监管体系,强化市场与现场监管联动,在印发《郑州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基础上,尽快出台《关于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推行工程保证制度的通知(试行)》,强化“红黑榜”信用评价结果运用,建立“失信工地”黑名单制度,进一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积极推进工程款支付担保和施工过程结算,依法治理“三包一靠”违法发承包突出问题,从源头预防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加强招投标市场监管,大力倡导工程总承包模式,加强项目经理和项目总监变更管理,探索远程异地评标、评定分离。

2.提升工程现场管理

一是狠抓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一要健全制度机制。充分发挥市建筑施工安全专业工作委员会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督导考核、责任追究、信用惩戒等制度机制,提升建筑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尽快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郑州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二要抓住重点关键。深入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常态化做好安全生产源头预防,及时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加强施工安全闭环管理。针对多发频发的高坠、坍塌、物体打击等三类事故,开展专项治理、靶向治疗。加大督导巡查力度,统筹安全、质量、控尘等部门监管力量,对监管工地实行网格化管理,加大督导检查频次,集中力量抓安全。三要坚持多措并举。提升智慧化、专业化安全监管水平,全面推行智慧化工地建设,实现全覆盖、全时段、可视化、信息化监管;加大专家团队对危大工程的指导幅度和强度,加强指导检查评比,确保及时发现消除安全隐患,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四要严格责任追究。对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的,给予通报约谈、信用扣分、媒体曝光、行政处罚等联合惩戒;特别是对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坚决一票否决、列入“黑名单”、直至清出市场,形成强大威慑。同时倒查行业监管责任,对失职渎职、失察失管的,严格追责问责。

二是严格工程质量监管。持续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全面推广《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常见质量问题专项治理,加大对检测行业、预拌混凝土、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关键岗位的监管力度,提升建筑工程实体质量水平。继续实施“精品战略”,通过开展“质量月”、观摩交流、系统性培训等活动,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

三是提升消防审验标准化水平。进一步规范消防审验流程,加强消防审验信息化建设。强化全过程监管,明晰各方责任,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尽快解决未验先用等遗留问题。

四是提升扬尘管控精准化水平。加紧研究制定我市差异化评价和管理办法,针对不同季节、不同项目、不同区域实行差异化管理、标准化控尘,做到统筹扬尘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综合实效;统筹常规化管理与针对性措施,提升重大项目的服务保障能力;统筹服务与监管,提升文明执法效能;统筹常态化巡查与智慧化监管,提升科技控尘水平;统筹牵头协调与联防联控,提升控尘监管合力;统筹重点攻坚与系统治理,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整体效果,确保实现我市“PM10平均浓度完成省定目标、稳定退出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后20位”的总目标。

3.提升村镇建设管理

一是加强中心镇建设。按照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大力推进中心镇提质扩容,进一步申请建设资金,支持全市23个中心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可持续融合发展。

二是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督促承担5个市级试点村落的县市,加强对传统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的保护利用,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其他县市也要依托古村落,因地制宜打造文旅、休闲、康养单元。

三是提升农村住房建设品质。加强农房建设风貌引导,完善更新农房设计图集,持续开展农村危房改造。督促各县市做好对农房建设过程的指导,加强农村建筑工匠培训,不断提高农房建设质量。

(四)突出“一个保障”

一是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扛稳抓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三年提升行动”。坚持以党建促城建,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统筹起来、与中心任务融合起来,坚决防止党建、业务“两张皮”现象。

二是全面强化能力作风建设。一要全面提升能力素质。重点提升政治能力、统筹能力、协调能力、专业能力、履职能力等“五种能力”。二要大力转变工作作风。大力弘扬“干事干净干练”的优良作风,以整治推诿扯皮、庸懒散满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重点,狠抓正、反两方面典型,重点整治不想干、不会干、不敢干、不能干的问题,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坚持走好群众路线,树牢“人人都是服务员、行行都是服务业、环环都是服务链”的理念,以我们的“实干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以我们的“贡献度”提升群众的“满意度”。三要树立鲜明导向。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模范带头、以上率下,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营造奋勇争先、比学赶超、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坚持以结果论英雄,以实绩来检验,看政绩用干部,对争光出彩、贡献突出的党员干部要重用重奖,坚决不让实干者、老实人吃苦又吃亏,大力营造争先创优、有为才有位的选人用人鲜明导向。

三是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加强廉政教育和监督执纪,持续开展以案促改活动,构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纠“四风”、树新风,坚决纠正忙忙碌碌的形式主义、辛辛苦苦的官僚主义,真正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解决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之事上,以服务为民实效践行初心使命。

(五)守住“一个底线”

一是强化底线思维。今年要召开党的二十大,安全稳定就是大局,就是我们要坚守的底线。各级各部门要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任何时候都不能思想麻痹,任何事情都要考虑政治影响,任何环节都要提前研判,有效防范化解各种潜在的风险隐患。

二是维护安全稳定大局。一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坚决遏制建设领域重、特大安全事故,确保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切实提升建设工程本质安全水平。二要抓好城建系统信访维稳工作,特别是企业改制、拖欠工程款、特殊利益群体等问题必须要引起高度关注,提前加强分析研判,依法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群众诉求,坚决不能发生来自城建系统的干扰。三要抓好建筑行业疫情防控工作。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督促各级各部门绝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要严格按照《建筑行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部署,切实把“八个一”工作措施落细落实,坚决把建筑行业疫情防控守住、守牢、守好。

三是提高应急处突能力。深刻吸取“7·20”特大暴雨灾害教训,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紧紧围绕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不断提升应急处突能力。督促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防汛工作,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风险意识,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宁可“备而无用”,不可“用而无备”,层层制定完善防汛方案和应急预案,强化应急队伍建设,配齐配足防汛物资设备,加强防汛演练和应急值守,确保做到有备无患、万无一失、安全度汛。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