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4042/2023-00095
  • 郑州市城乡建设局
  • 重点工作,工作总结
  • 2023-02-15
  • 2023-02-15
郑州市城乡建设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要点

一、2022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城乡建设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围绕“33311”工作思路,坚持稳中求进、难中求成,全市城乡建设各项工作均取得明显成效。

(一)“三标”活动扎实推进

坚持将“三标”活动与能力作风建设年一体谋划、深度融合,明确追赶标杆、衡量标准、突破标志,梳理形成局党组层面“三标”内容7项、班子成员34项、机关各处室及直属单位110项,其中整体工作以成都为标杆、建筑业发展以武汉为标杆,永葆奋进姿态,全面学习追赶。一年来,全局上下坚持在国家中心城市行列中定标杆、找差距、明方向,争先进位、比学赶超的氛围更加浓厚,各项年度目标任务均顺利完成。

 (二)“三项”建设加速推进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一是加快市政道路建设。2022年,市城建局负责的市政工程项目已累计完成产值71亿元,其中渠南路(陇海路以北段)、下穿二七广场隧道工程主体已基本完工,彩虹桥旧桥拆除全部完成、新建桥梁主体完成80%,农业路西延、新龙路等开工建设,打通“断头路”50条。二是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统筹推进。制定出台《郑州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与验收导则》等文件,有效提高海绵城市建设政策保障水平,全市海绵城市达标区面积占建成区面积比例达到25.2%。加快综合管廊在建项目建设,8个在建综合管廊项目已形成廊体83公里。三是协调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公共停车泊位、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其中全年建成公共停车泊位5.2万个,郑州东部原水干管工程已开工,新建供水管网80公里、热力管网42公里、燃气管网85公里。

2.城市更新和安置房建设全力推进。一是城市更新方面。组织成立城市更新市级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制定了“管理办法”“更新规划”“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建立“市级统筹、区级推动、横向协作、纵向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已发布更新项目37个,总投资3255亿元,2022年完成投资149亿元。二是安置房建设方面。出台《关于积极推进大棚户区改造项目货币化安置工作的实施意见》,引导群众自愿选择以购代建、货币化安置等多种方式实现快速安居。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对接,与国开行签订1600亿元贷款规模的战略合作协议,农发行首批27.5亿元贷款已批复,多渠道融资路径已打通。全年建成安置房面积2739万平方米,回迁安置群众16.16万人。

3.防洪能力提升和灾后农房建设稳步推进。一是扎实开展“7·20”问题整改和以案促改工作。严格落实“统一思想坚决改、对照问题靶向改、举一反三深入改、统筹推进全面改”“四个改”要求,立行立改问题全部完成,长期整改问题持续推进。二是金水河综合整治工程加快推进。2022年汛期前帝湖、大学北路桥等四个防洪卡口改造工程顺利完工,有效保障了金水河正常泄洪排涝。加强与亚投行的沟通对接,目前下游7个标段、上游1个标段顺利开工。三是水毁农房灾后重建任务按时保质完成。全市需集中安置1.2万户,共安排84个集中安置类项目,按建设模式分为美丽乡村模式45个、城镇社区模式39个,全部按时实现竣工交房。四是建筑领域防汛能力明显增强。已完成年度积水点改造任务12处、雨水泵站提升8座。李月庄明沟实现开工建设。修订防汛预案、专案,组建23支应急救援队伍,加强防汛物资设备储备,开展各类防汛应急演练200余次,保证了安全度汛。

(三)“三项”管理提质增效

1.建筑行业管理成效明显。一是建筑业产值保持稳步增长。代拟出台《关于支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深入开展助企纾困活动,组织实施建筑企业政策奖励,共对308家(次)实施市财政资金奖励3188.69万元。经受住了四季度超预期疫情影响,全年完成建筑业产值5516亿元,增速1.7%,占全省1/3,保持了增长韧性。二是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制定“1+9”“一揽子”改革方案,推行联合审图、“验登合一”,最长审批时间压缩至41工作日以内,建筑许可指标连续两年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第一。优化招投标监管流程,进一步缩减投标保证金退还时限。开展施工图审查差异化管理,对于信用评价AAA级勘察设计企业扩大免审范围,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三是建设市场秩序更加规范。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出台“建筑工程信用评价办法”,评定AAA级企业419家,发布“红”“黑”名单信息141条、13条。全面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全年移送违法线索153件,完成“双零”企业资质动态核查2475家,配合开展“欠薪”专项整治行动。强化设计引领,按照“设计郑州”要求,引导全市勘察设计企业做优做强、多出精品。按时发布建筑材料价格信息,新增材料99种,助力企业经营发展。四是绿色转型发展扎实推进。成功申报全国第一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全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291万平方米、通过施工图审查的绿色建筑面积1556万平方米。新增纯电动混凝土运输车451台,淘汰燃油车1886台。

2.工地现场监管更加严格。一是全面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督导检查,有效防范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创建省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76项。二是全面提升质量管理能力,加强质量监督标准化、智能化、差别化、信息化机制建设,强化精品意识、提升监督效能。全年获得“鲁班奖”等国家级奖项5项、“中州杯”等省级奖项19项,创建省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83项。三是科学精准管控扬尘,统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个大局,坚持差异化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控尘管理智慧化、精细化水平。我市PM10全年平均浓度为77微克/立方米,空气综合指数全国排名稳定退出后二十。四是认真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坚持迎难而上,按时完成会展中心、中博中心、技师学院等医学观察点建设任务和下沉社区支援服务工作。五是严格消防审验,优化调整审验环节技术审查和现场评定工作分工,探索标准化验收模式,积极服务国际金贸港、五十六高中、地铁6号线等省市重点项目验收。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平均办理时限分别压缩至3个、6个工作日。

3.村镇建设管理科学推进。一是完善农村住房安全保障机制。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对脱贫人口住房安全的常态化监测,逐步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完成24户危房改造任务。二是做好农房建设过程指导。加强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全市已累计培训农村建筑工匠1676人。科学编制农村住房设计图册,引导村民依图册建房提高农房建设质量、改善农村建筑风貌。三是强化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指导各县(市)积极申报省市专项补助资金,加快编制保护与发展专项规划,同时深入挖掘我市历史文化资源,推荐8个省级传统村落申报国家级传统村落,其中登封市白坪乡寨东村、登封市大金店镇袁桥村、新密市超化镇超化村、新密市大隗镇大隗村等4个村已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四)“一个保障、一个底线”夯实稳固

不断强化“党的建设”这一根本保障,坚持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三年提升行动”,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体党员干部精神面貌和能力作风显著增强。持续强化“安全稳定”这一底线思维,扎实开展建设领域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重复信访积案集中治理、“平安工地”创建等工作,为保持建设领域安全稳定大局奠定了有利基础。

二、2023年工作要点

2023年,市城建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市委全会,省、市“两会”,全国、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以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为统揽,紧紧围绕全市“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大局,聚焦“一个中心”,开展“两项行动”,实现“三个突破”,统筹“四个加强”,着力扬优势、补短板、稳底盘、激活力,在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增进民生福祉上做出新贡献,在提升城乡建设品质、转变城乡发展方式上取得新突破,在推动建筑业绿色转型发展、培育增长新动能上开拓新局面,在守牢“质量、安全、消防、廉洁”四个底线、提高发展效益上展现新作为,在提升“政治素养、专业能力、服务水平、工作效能、风险意识”、持续改进能力作风上见到新成效,努力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一)聚焦基础设施建设这一“中心工作”

一是全力推进市政重点工程。按照通车一批、开工一批、谋划一批的思路,计划全年通车10条、开工15条、谋划20条,完成年度投资90亿元以上。在建项目抓进度。渠南路主城部分陇海路以北段基本完工,陇海路以南段主体工程完成70%以上;彩虹桥拆解新建工程、金水路西延跨西流湖桥等10条路网工程今年年底基本完工;农业路西延等在建工程强力推进。新建项目抓开工。宏达街等力争上半年开工,经开第十七大街、郑开大道交通优化提升等年底前开工。拟建项目抓前期。围绕持续完善快速路系统,健全区域联系道路,加快推进南三环东延、中州大道南段、渠南路(新郑段)等项目前期。

二是持续推进河渠项目建设。金水河综合整治工程,力争2023年主汛期前完成全线河道工程、年底前完成岸上主要工程施工。古荥明渠要加快项目建设,确保汛期前完工;西干渠要加快项目前期,尽快开工建设。

三是积极推进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建设。高效率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确保2023年底前全市海绵城市达标区面积占比28%以上。提请印发《郑州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等10个政策文件,加快推进8个在建管廊项目,力争年底前全市建成廊体累计达到85公里。

四是协调推进公用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一批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其中南曹污水处理厂、郑州新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郑开同城东部供水工程、龙湖水厂工程加快推进,新建燃气管网60公里、供热管网25公里。加快推进停车场建设,深挖建设潜力,创新机制方法,力争全年新增公共停车泊位6万个以上。

(二)开展“两项行动”

1.开展城市更新行动

坚持“规划先行、样本引路,市级统筹、县区为主,分级推进、分步实施”的思路,坚持具体化、项目化推进,并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力争成为第二批全国试点城市之一。计划到2023年底,入库项目达到60个、开工建设项目达到20个,力争完成年度投资1000亿元左右,着力打造新时期城市发展新动能、经济增长新燃点,促进城市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一是完善“1+2+N”城市更新政策体系。完成《城市更新工作若干规定》立法,推进制定《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以及城市更新金融支持、融资贴息等配套政策,适时成立城市更新导入基金,为城市更新项目提供有力政策和资金保障。二是新谋划推动一批城市更新项目。结合城市体检成果,加快推进项目入库和实质性开工。项目入库方面,市内五区、三个开发区(以下简称城八区)原则上每季度至少入库1个项目、年内至少入库10个项目,区县(市)原则上年内至少入库4个项目。项目开工方面,2022年的在库项目原则上要在2023年上半年全部开工,2022年的储备库项目上半年转入项目库、下半年全部开工,条件不成熟的及时调整出库。2023年新入库项目,城八区年内至少各开工5个项目、区县(市)至少各开工2个项目。三是扎实开展城市体检活动。扎实开展城市体检活动,构建完善城市体检指标体系,认真查找分析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针对性开展专项整治,为城市更新行动找准方向,有效缓解“城市病”。四是开展完整居住社区试点。依照试点方案,编制技术导则,健全完善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公共服务、便民商业、市政配套、休憩空间等设施及物业管理、社区管理机制,推动社区治理迈上新台阶。五是不断优化工作机制。加强城市更新项目库管理,探索构建智慧化城市更新信息平台。完善工作例会、专题培训、定点帮扶、专家智库等相关制度,确保项目落地见效。

2.开展安置房建设攻坚行动

继续围绕安置房建设三年攻坚计划,重点抓好融资贷款、项目建设、群众回迁等工作,力争2023年新增建成安置房面积3000万平方米以上,实现安置房建设任务大头落地,动迁群众实现户均1套安置住房,安置房建设投资原则上达到1000亿元。一是提升融资贷款规模。在已打通政策性银行贷款路径的基础上,加强与国开行、农发行对接,研究将安置房纳入保交楼范围,进一步研究完善金融支持政策,优化拓展贷款模式。各辖区也要做好贷款项目申报,加快融资贷款批复进度,做到装地和融资项目手续办理、申报贷款同步推进,力争实现土地装入后,贷款授信快速审批。二是加快安置房建设和群众回迁进度。围绕年度工作目标,加快推进安置区建设和货币化安置,通过“建、租、购”三条主渠道,全面加快回迁进度。对目前尚未开工的安置房项目,要积极鼓励引导群众采取货币化、购买存量房等方式予以安置;对确需实质性开工建设的,要全部立即开工。加强对各县区督查力度,实行“一对一、手拉手、面对面”精准帮扶,确保项目快速建设。三是紧盯房屋征收问题项目整改。根据省政府房屋征收问题项目整改要求,全力做好安置房建设和群众回迁工作,确保年底实现征收问题项目累计完全整改销号率达到50%以上(200个项目)。四是不断完善安置房手续。成立市区两级安置房手续办理工作专班,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开辟绿色通道,发挥行业监督、指导工作职能,快速推进安置房手续办理工作,力争实现分房即可网签的目标。

(三)实现“三个突破”

1.建筑业转型升级有突破

进一步发挥建筑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全年计划新增特级资质企业3家,产值增速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排名位居前列。一是鼓励本地企业做大做强。探索推进项目要素支撑,支持我市建筑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提升本地企业市场占有率,实现投资到产值的最大转化。二是加大域外企业引进力度。鼓励常年在郑经营的域外央企在郑设立区域总部,或与本地企业成立合作平台、组成联合体,参与轨道交通、桥梁隧道等重大项目建设。三是稳妥推进建筑企业混改。深化建筑领域国企改革,支持中建七局主导的中豫建投集团重组、国基集团与河南铁建投的混改工作,学习借鉴上海建工集团、南阳建工集团改革路径,探索组建郑州市“大建工”集团。四是推进智能建造与“新城建”耦合发展。积极培育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的骨干建筑企业,尽快形成示范效应,实现弯道超车、换道领跑。力争全年培育智能建造骨干企业10家、示范项目5项,推动“新城建”CIM平台和运行管理中心建成投用。五是加大助企纾困力度。继续开展好“万人助万企”活动,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各类困难问题,全力化解债务、涉诉等各类风险。

2.审批制度改革有突破

围绕优化建筑领域营商环境,进一步突破瓶颈、打破藩篱、再造流程、压缩时限,确保建筑许可指标引领全省,在全省评价中继续保持第一名,营商环境便利度在全国排名取得持续提升。一是持续优化审批流程。根据审批事项变化和企业最新诉求,持续优化细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推进线上线下全流程融合,并优化固化业务办理流程图,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与获得感。二是压缩审批跨度时间。大幅压缩政府投资项目的手续办理跨度时间,真正发挥系统全流程监管的作用,同时加大“体外循环”“隐性审批”专项整治力度,努力推动“流程之外无审批”。三是推动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按照住建部有关要求,强化“工改”3.0系统建设,加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数字化管理改革,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与部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推行房屋建筑“竣工即验收、验收即交付”。统筹推进企业资质改革,强化数据共享,规范审批流程。

3.绿色低碳发展有突破

按照住建部、住建厅有关工作要求,着力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努力为社会提供高品质建筑产品。一是继续推广装配式建筑。落实“郑用郑材”原则,研究出台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文件,着力打造4-5家骨干企业,初步形成我市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加强政策宣贯执行,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力争2023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不低于35%。二是加强绿色建筑应用。继续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积极编制郑州市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完善相关支撑政策,提升绿色建筑推广成效。通过优秀课题评选和示范工程建设,鼓励引导更多社会资金加大科研投入,积极推广应用新材料、新工法、新产品。三是抓好扬尘污染防控。继续落实经济发展、扬尘防控双统筹,健全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上下联动机制,做好扬尘管控差异化、精准化、智慧化管理,保障项目能够不间断施工。坚持“一区一策”精准防控,重点抓好城乡结合部、老旧小区改造、乡间道路等扬尘管控。四是完成新能源混凝土运输车推广任务。

(四)统筹“四个加强”

1.加强市场管理

一是坚持严格执法。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高效查处违法分包、挂靠等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坚持放管并重,继续抓好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工作。二是强化招投标服务。严格依法实施招投标活动监管,加强招投标代理机构及从业人员负面清单管理。采取提前介入、容缺办理、绿色通道等方式,积极服务省市重点项目按期完成招投标活动。三是积极推进“设计郑州”。围绕“建筑设计”单元,开展勘察设计大师、优秀建筑设计推荐评选,鼓励本地企业主动参与大型公共建筑、地标建筑设计竞标,全力打造“郑州品牌”,力争勘察设计行业产值位居全省第一,增速达到6.5%以上。强化勘察设计质量管理,全面推行数字化交付和审查,加快BIM技术应用。四是加强工程造价服务。掌握市场动态,定期发布典型工程造价信息和指标;印发《郑州市应急抢险计价工程计价指导意见》,不断完善计价依据体系。五是强化人才保障。按照“人人持证、技能河南”总体目标,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和本土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助力我市建筑业转型升级提质。全年计划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8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5万人、职称评审4000人。

2.加强现场监管

一是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整改提升,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结合季节施工特点,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紧盯危大工程、有限空间作业等重点部位和重点领域,加强安全生产条件复核,加大动态管控和联合执法力度,着力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风险隐患。紧盯重大节假日、重大活动等重点时段,分类制定专项整治方案,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努力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严格事故责任追究,充分发挥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作用,严格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对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的,综合运用通报约谈、信用扣分、媒体曝光、行政处罚等联合惩戒措施,同时要倒查监管责任,对失职渎职、失察失管的,严格追责问责。二是严格工程质量监管。持续抓好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标准化,将检测和预拌行业标准化监管作为突破,进一步树立“精品”意识,全年创市级以上优质工程奖等70项。深化“互联网+监管”模式,研讨制作检测行业管理信息平台,不断优化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学习广州等城市先进经验,探索实施房屋建筑工程分期(分块)联合验收。三是提高消防审验效能。加强消防审验信息化建设,坚持把消防工程质量管控贯穿于工程建设全流程,明确消防审验重点难点,加强全过程、前置性技术指导,提高验收时效性和通过率。加强建设领域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行业管理,研究出台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3.加强村镇建设

围绕乡村全面振兴,统筹推进村镇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持续提升建设品质。一是加强农房建设管理。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因地制宜推广农村住房标准设计图册;持续开展乡村建设工匠技术培训,计划新培训300名,累计达到1800名。二是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指导县(市)推进市级补助资金项目建设进度,组织申报国家和省专项保护资金,提升25个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成效。三是继续培育发展中心镇。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指导加快雁鸣湖镇、贾峪镇等中心镇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打造宜居宜业美丽小城镇。

4.加强党的建设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3年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各基层党组织要精心组织,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全面学习、准确把握,坚决抓好贯彻落实。通过党组班子率先学、专家授课示范学、线上线下互动学、结合业务深入学等多种形式,坚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举措和生动实践。二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强化大抓党建、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切实把基层党组织锻造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城建事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从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决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严格监督执纪问责“三不”一体推进体制建设,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持续开展以案促改活动,筑牢廉洁自律思想防线,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紧紧扭住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不放松,持之以恒纠“四风”、正作风。四是深入开展“三标”活动。坚持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找坐标、定标杆,奋力赶超、进位升级,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强化闭环管理,创新思路方法,确保各项工作标准清晰、结果可验、落到实处;按照“挑起来摘果子”的思路,定高阶段性或突破性标志,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实现横向有进位、纵向上台阶。五是抓好信访稳定。坚持控新、治旧、防变相结合,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落实《信访工作条例》,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排查化解行动,特别是对个别久拖不决的信访积案,要按照“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依法依规”的思路,想方设法尽快解决,确保全系统和谐稳定。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