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2522/2024-00013
  • 郑州市财政局
  • 规划,计划,重点工作
  • 2024-04-26
  • 2024-04-26
中共郑州市财政局党组关于2023年度全面工作完成情况的报告

中共郑州市委:

今年以来,郑州市财政局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与“落实三标要求 促进四个提升”活动,广开源促增收,强管理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更加精准,支持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建设迈上新台阶。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3年财政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初步统计,2023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1165.8亿,增长3.1%。其中:税收786.4亿,增长8.6%;非税379.4亿,下降6.7%。收入质量为67.5%,较去年提升3.4个百分点。我市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在全省排第11位,较上年提升7位;收入质量排第8位,较上年提升8位。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524亿,增长4.6%;其中:民生支出1093亿,占一般预算支出的71.7%,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市本级支出490.4亿,下降11.2%。

2023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387.9亿,完成预算的97.6%,下降25.6%。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535.2亿,下降16.2%,其中土地出让收入相关支出下降29.7%。

    二、加强财政收支管理,着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广开源促增收,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着力解决收支突出矛盾,创新方式方法,多措并举开源增收。夯实税源管理。开展广开源促增收、财源税源管理等专项行动,督促落实好20条措施,探索形成“1+16+N”财源税源管理工作模式,实现市、区县(市)、乡镇(办)三级联动抓税源,出台《郑州市税费共治办法(试行)》,探索楼宇经济税源管理、网格化税源管理和土地使用税管理等增收新模式,推行小税种征管试点。多方争取资金。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262亿元。争取免抵调增值税21.6亿元,较去年增长6.5%。争取亚投行贷款资金13.4亿元,支持灾后恢复重建。争取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15.5亿元,占全省的27%。盘活国有资产。协调推进污水净化公司国有股权出让,通过股权分期付款方式,增加收入5亿元。盘活利用存量资产,实现公租房租金收入2.7亿元,罚没资产处置收入1073万元。加强清缴力度。联合基层办事处,追缴以往年度缓征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和污水处理费1.5亿元。组织121家国有企业,上缴国有资本收益1.3亿元。

(二)政策加力提效,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坚持把稳经济、提信心摆在重要位置,全面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及稳经济各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加快留抵退税办理,全市留抵退税退库56.2亿元,其中小微企业退库6313万元,做到应退尽退。创新政采“不见面开标”,降低制度性成本,累计为12755家供应商减免投标保证金12.8亿元,为218家中小微企业提供普惠信贷融资6.4亿元。优化营商环境。综合运用应急转贷周转资金、“郑科贷”、“外贸贷”等纾解企业资金难题,“郑科贷”授信规模116亿元,累计授信105.2亿元,撬动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助力科技企业发展;投放应急转贷周转金26.9亿元,累计投放139.6亿元,为广大中小企业节约融资成本约3.9亿元。通过“亲清在线”平台累计发放惠企惠民资金82亿元,通过“一卡通”发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35.16亿元,惠及民众173.82万人。保持必要支出强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积极争取政府债务限额421.7亿元,其中第二批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91.5亿元,占全省的17.3%,同比提升了6.3个百分点,支持棚户区改造、城乡发展、社会事业等117个重大项目建设,稳定市场预期。

(三)统筹财政资源,全力以赴保障重点

聚焦“十大战略”行动,围绕“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建设和郑州都市圈建设,优化支出结构,加强政策研究,创新支持方式,支持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稳步推进。

支持推进“四高地”建设。支持打造创新高地。完善“1+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完善市级财政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制度,激发科研创新活力。拨付资金90.5亿元,支持重大科技专项、高新技术企业奖补、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支持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拨付资金41.2亿元,重点支持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引入和发展,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及铝工业转型升级、制造业技术改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支持打造开放高地。做强做优政府基金,全市母基金到位资金超百亿元,有力支持超聚变、比亚迪等重大项目引入。支持打造人才高地。拨付资金12.8亿元,推进“黄河人才计划”实施,完善郑州研究院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快建立科学、完备、高效的郑州市引进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合作办学)财政保障机制。

支持建设“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重点支持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安排资金8.3亿元,支持空中、陆上、网上、铁海联运等四条“丝绸之路”协同发展,机场三期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深入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强链补链试点建设。重点支持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拨付资金4.8亿元,支持2023年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华始祖杯”全球华人书画大赛圆满举办,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黄河国家博物馆等项目加快建设。支持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和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重点支持创建国际消费中心。投入资金4.7亿元,支持开展“双节”促消费、第四届“醉美·夜郑州”消费季系列活动,间接带动消费超160亿元,有效促进商超餐饮汽车家电等消费市场回暖。

支持加快“郑州都市圈建设”。支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拨付资金362.1亿元,保障彩虹桥工程、新龙路、郑州南站及陇海外绕线工程、省道315与省道238乔楼至汜水段新建工程等重点项目投入,加快轨道交通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等项目建设,实现3号线二期、10号线一期、12线一期通车运营,郑济高铁、郑许市域铁路开通运行,加快实施金水河综合整治、积水点改造,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支持推动城市更新。支持城市更新项目入库,现有在库项目161个,总投资6210亿元。加快郑开同城东部供水等工程建设,都市圈现代化水网体系初步形成。支持老旧小区改造。拨付资金3亿元,支持市内五区开工建设223个小区。引入社会资本,推进全市加装电梯402部。支持乡村振兴。安排资金17.8亿元,支持小麦灌浆管理,加快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促进旅游民宿等产业发展。开展夏粮抢收和减损理赔,全面就高理赔4742万元。支持基层网格化治理。拨付资金3亿元,支持村级组织、社区组织保运转,扶助社区微网格、三级网格、群众服务、社会组织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加快完善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体系,促进组织优势与数字优势叠加融合。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投入资金43.9亿元,保障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支持西部生活垃圾焚烧电厂等新能源清运行业发展,促进贾鲁河西流湖综合治理、新建公园游园等绿化提质。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大民生领域支持力度,支持办好省市重点民生实事,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全市民生支出1093.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1.7%,较上年增加0.5个百分点。社会保障更加健全。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8.9亿元,支持做好“一老一小一青壮”工作,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稳定基础养老金标准,足额保障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推动普惠托育服务发展,支持大学生群体就业,落实人才奖补政策,对青年个人创业贷款全额贴息,帮扶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美好教育更有保障。教育支出252.1亿元,推进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保障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正常运转,重点加大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投入,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切实解决寄宿制高中教师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民办教师养老补贴、外聘教师工资保障等问题,支持“9+1”市属高中新建、郑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教育项目建设,推动多个校区停滞项目复工,消除施工现场基坑安全隐患,提升教学环境。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文化旅游体育支出15.7亿元,支持举办国际国内重大赛事、文旅惠民等活动,更新健身路径、新建智能健身驿站,推动文物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免费开放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康郑州加快建设。卫生健康支出113.6亿元,加强医疗卫生机构重症救治能力和常态化预警能力建设,做好新冠“乙类乙管”后资金保障,推动门诊共济和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制定阶段性降低医保费率政策,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费率降低1个百分点,全年减征职工医保费9亿元。支持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出台《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支持郑州获评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取得中央财政扶持资金2亿元。住房保障兜底更牢。住房保障支出67.6亿元,落实青年人才首次购房补贴政策,支持棚户区改造和公租房回购,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万套(间),支持城发集团完成收购存量房源项目47个、36万套、7.2万间。统筹财政性资金118亿元开展竞争性存放,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保交楼”,稳市场、稳民生。

(五)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提升财政治理能力

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强基础管理,提高财政管理效能,防范化解风险。绩效管理提质增效。初步建成市级预算绩效指标库,涵盖438条共性指标、3684条分行业分领域指标。出台《市级新增重大支出政策和项目事前绩效评估管理实施暂行办法》,开展10个财政事前绩效评估,涉及资金11.6亿元。加强财政政策研究。开展城市轨道交通成本规制,探索土地综合开发收益、发行政府专项债等途径,解决地铁建设运营资金平衡问题。加强管理监督。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一体化融合,在全省率先启动资产数据迁移工作。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复查、财会监督专项行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等,提升监管成效。兜牢“三保”底线。严格执行“三保”预算审核、执行监督、风险防控机制,压实县区落实“三保”主体责任。重点关注教师、环卫、农民工等特殊群体,重点监测支付风险较大的区县(市),优化直达资金及工资发放专用账户制度,在“三保”支出足额落实前,其他资金不予审批。

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夯实管党治党责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定期专题研究党建工作,压实党建责任。严格落实党组议事制度,召开党组会31次。严格落实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坚持“第一议题”学习制度,高质量开好组织生活会以及党组书记、支部书记讲党课活动。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报告率100%。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严守意识形态阵地,做好民族、宗教等统战工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新选任10正科级干部、12名副科级干部,14名正科级干部轮岗交流,树牢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导向,让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实干者实惠,有效激发财政干部队伍活力。

(二)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和“四个提升”活动。认真抓教育。以主题教育为引领,与“四个提升”活动一体推进,制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开展2期主题教育读书班,组织全局200余名干部职工进行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列出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五项清单,落实“四下基层”制度要求,用好“深、实、细、准、效”调研五字诀,与财政业务融会贯通,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回应群众需求、推动解决问题,以更加有力举措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开门搞活动。组织全局2轮基层党组织书记研讨交流,2批中青年干部骨干座谈,以讲促干、选树标兵,有效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深入开展“第三方评议”,组织16个区县(市)、92个市直一级预算单位、41家二级预算单位对局32个处室(单位)进行评价评议,以评促改、以议促建。走出去对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针对财政改革发展难题,找榜样、树标杆,对标北京、上海、南京、合肥、深圳、青岛等先进地区财政部门学习事前绩效评估、农林养护先进经验;对标省财政厅、市政府、市城建局等先进部门相关处室学习管理经验,累计开展对标49项,形成高质量对标报告31篇。上门做调研。坚持群众路线,树牢服务意识,按照“三分之一以上人员,三分之一以上时间”的要求,上门做调研、搞服务,为群众、为预算单位办好事、办实事。领导干部带头到县区、预算单位宣传政策、现场辅导,累计开展调查研究197次,有效解决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资金难题、规范管理外聘教师工资、促进“三保”等民生政策资金落实、高效完成受损小麦理赔,赢得了预算单位和群众的认可。在双活动交叉推进中,学习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有力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与挑战。

(三)树牢党规党纪意识,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入贯彻中央、省、市纪委全会精神,认真落实财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部署,着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政风险防控和“一岗双责”的落实。组织召开全市财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制定《郑州市财政局廉政风险防控方案》,排查87个风险点,制定315条防控措施,建立坚实的“防火墙”,确保财政资金、财政运行和财政干部“三个安全”。严格落实廉政提醒谈话制度,开展新入职、新任职干部廉政谈话会,扎实开展以案促改,强化关键节点警示教育,召开元旦春节、中秋国庆廉政谈话会,组织全局党员干部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廉洁文化教育中心开展廉政教育,筑牢财经法纪意识。积极配合市委巡察工作,扎实做好反馈问题整改,强化权力运行监督,维护风清气正政治生态。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思想,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市本级“三公”经费支出7568.8万元,仅为年初预算金额的75%。倡树节约反对浪费,推进“光盘行动”、“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活动,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

四、2024年工作谋划

2024年,市财政将围绕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部署,坚持“稳住盘子、想出法子、拼出样子、不掉链子”的工作思路,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注重精准和可持续,抓牢“用好财”“理好财”“管好财”,着力保运转、促发展、防风险,全力支持推动经济发展全面提速提质,为努力开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坚定不移加强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上来,确保财政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深刻领会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坚定不移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打造高素质财政干部队伍,巩固风清气正、团结干事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是多措并举筹措财力。积极落实开源增收20条措施,加强财税协同,充分挖掘“小切口”税源。主动谋划特色项目,高质量储备项目,积极争取专项债发行额度。做大基金规模,发挥基金招商作用,支持产业发展。有效盘活资产资源,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借助社会资本力量,提升市管企业融资能力,加大与金融机构合作力度,有效拓展财力空间。

三是优化支出保障重点。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压减非刚性非急需支出,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保持在合理水平。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用好政府基金、专项债、担保贷款、应急转贷周转资金、贷款贴息等工具箱,全力推进“十大战略”行动和“十大建设”工程,建设“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支持打造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对外开放、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压实“三保”主体责任,优先足额保障“三保”支出,做好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住房、文化体育等民生实事。

四是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深入实施零基预算,强化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有效衔接,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绩效管理闭环系统,提升预算编制科学性。合理评估预算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和财政承受能力,在保证运转平稳的基础上,通盘考虑产业发展、民生支出、城市建设、债务偿还等重点支出,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做好重大政策事前绩效评估和事后绩效评价,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提升绩效评价质效。

五是补短强弱防范风险。民生保障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避免过度保障引发“三保”风险。加强政府采购管理,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强化预算编制管控力度。加快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问题清查整改,盘活存量国有资产。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会监督。防范财政运行风险,严控暂付款规模,强化库款监测预警,编制“1+6”化债方案,积极争取隐性债务风险化解试点。防范债务风险传导,引导企业建立“631”债务偿还机制,严防债务风险交织叠加,守牢风险防控底线。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