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2258/2024-00020
  • 郑州市文物局
  • 重点工作
  • 2024-06-20
  • 2024-06-20
郑州市2024年文物工作要点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市文物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全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和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盯“十大战略”行动、“十大建设”工程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全国重地总目标,全面深化“三标”活动,着力在加快推进文物系统性保护和活化利用上下功夫,在提升文化强市、文物大市影响力上挑重担,深入推进文旅文创融合高质量发展“出圈出彩”,全面提升“天地之中、华夏之源、功夫郑州”城市品牌和城市文化软实力,积极为赋能社会经济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郑州实践作出文物行业更大贡献。

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在全系统开展《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专题学习,作为“第一议题”“三会一课”和中心组理论学习的重点内容,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丰富学习形式,提高学习质量,着力在真学真懂真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积极参与市委宣传部“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重大主题文化宣讲推广活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郑州实践研究、文化基因解码和兴文化工程及研究制定推动郑州文化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研究编制“十五五”文物事业发展思路构架。

(二)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实施细则,持续纠治“四风”。按照统一部署,4—7月在系统党员中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增强党员干部遵守纪律的自觉性。配合做好文化遗产领域违纪违法问题清查工作,确保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文化遗产。加强“三重一大”全程监督,完善权力配置和督查检查、跟踪问效等系列制度运行监管机制,制定印发《关于建设“清廉文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深化以案促改和党性党风教育。巩固拓展巡查整改成果,健全完善全系统内控管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工程全过程监督,助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

开展“四强”支部创建活动和“机关大讲台”,强化党建工作和业务建设深度融合发展,完善“双抓双促”工作机制,按照“一单位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要求,推进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持续完善局系统意识形态和网络舆情风险研判机制,加强论坛、报告会等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管理。

二、全面加强文物保护管理

(四)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按照市委“重地建设”推进要求,明确任务分解,以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考古活化场景、文旅文创综合体为保护利用活化主要形式,按照项目库、储备库、种子库三库分级管理模式,稳步推动文化遗产“十大保护展示利用组团工程”。推进大河村、北宋皇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做好裴李岗、双槐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前期工作,积极以博物馆群+大遗址公园等形式打造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全景式展示和传播中华文明。研究成立郑州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政策研究中心,选配专业人才力量,健全工作运行机制措施,进一步加强统筹规范系统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全程管理与监督。

(五)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

以二七纪念馆为引领,推动革命文物保护活化利用展示。持续做好余明礼烈士旧居、嵩山八路军抗日工作站旧址、山头湾夜校农民协会旧址等一批革命文物本体保护维修工程,积极参加全省革命文物协同研究基地工作座谈会、晋冀鲁豫四省革命文物优秀讲解交流推介活动和“红色精神‘郑’传承”活动。

(六)推进数字文博建设

围绕市政府“数字郑州”部署,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巩义石窟寺、北宋皇陵、“一带一路”青花瓷艺术空间等数字化保护工程建设。积极配合国际商都历史文化片区做好中轴线保护展示项目。持续完善郑州市文化遗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系统运维管理,确保信息数据安全。发挥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加大考古文博的信息化管理和展示利用,提升文物管理信息化服务水平和文化遗产数字智慧管理水平。

(七)提升文物保护科技水平

强化文物科技创新赋能,加强多领域多学科合作,启动碳十四测年加速器实验室的运行,加大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打造郑州“玄鸟”考古实验室。与郑州大学合作启动共建“中华源”考古实验室,启动区域科技实验平台调研。加强博物馆科技团队培养、硬件建设和人才培养。成立局系统文物保护工程研究中心。

(八)坚守文物安全底线

压实各级政府文物安全责任、各级文物部门安全监管责任、文博单位管理使用者直接责任。逐级签订2024年度文物安全目标责任书,完成文物博物馆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工作。严格落实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突出完善系统各级文物安全人防、技防措施,加大文物安全隐患“拉网式”排查整治力度,打造郑州文博规范化、体系化、现代化安防体系。研究制定《郑州市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2024—2026年)加强文保单位安全防范2024专项整治方案》,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明确文物管理责任,遏制文物安全事故发生,推进文物安全系统化、标准化、数字化建设。全面提升文物稽查支队业务水平,加大经常性文物行政执法巡查力度,确保文物安全。协助完成市人大《郑州市双槐树遗址保护条例》立法工作,做好《郑州市商代都城遗址保护条例》立法调研。持续联合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与公安部门联合举办打击文物犯罪图片展,始终保持文物安全高压震慑态势。

三、深化文物价值研究与阐释

(九)加强重点课题研究

以“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夏文化研究”两个“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及双槐树、大河村重大课题研究为抓手,推动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工作。积极开展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2013—2018年度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考古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加大夏商文化研究,积极参与兴文化工程和文化基因解码工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出台《关于加强郑州文物科技创新的实施方案》,全面提升文物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

(十)重点开展不可移动文物调查管理

成立郑州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郑州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任务重点,做好文物普查技术标准培训。全面梳理掌握全市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情况,积极邀请专家现场指导田野调查和复查工作。做好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前期准备工作,积极建立郑州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总目录,逐步加大对具有重大价值文物的保护力度。

(十一)加强做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配合申报工作

持续加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保护展示工程监管和提升。深化双槐树河洛古国、青台遗址、大河村遗址等关键遗址考古发掘、学术研究,加强与剑桥大学合作,邀请大英院士助力仰韶文化研究联合攻关,积极配合做好仰韶文化联合申遗筹备工作,切实增强“仰韶文化是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关键载体”的国际认同。

(十二)加强学术研讨交流

梳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发掘裴李岗遗址的一系列新发现,举办裴李岗遗址考古新发现与裴李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新时代古都文化遗产保护论坛暨中国古都学会2024年年会。筹办“大唐·青花瓷”国际学术研讨会、大河村仰韶文化博物馆开馆暨大河村遗址发现60周年学术研讨会,提升郑州国际影响力。

(十三)提升考古科研能力

加强全市文物考古工作规范管理,推进文物勘探与考古发掘业务融合,规范勘探发掘巡查规范化建设,优化文物勘探发掘和靠前服务。加大新密新砦、登封王城岗、巩义稍柴等夏文化关键区域考古调查与勘探。加快东赵遗址、花地嘴遗址、新砦遗址等“夏文化”研究重点遗址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黄河流域重大研究项目——双槐树遗址、大河村遗址考古发掘研究工作进度。加强“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郑州商都书院街商代贵族墓地的考古研究与保护。联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动植物、天文、环境、体质人类学等多学科考古研究。

(十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加强文物交流合作,深化“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加强“中华文化走出去”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持续参与中国社科院赴埃及、罗马尼亚开展考古发掘及学术交流工作,提高国际传播能力。

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十五)加强百家博物馆建设

推进黄河国家博物馆、大河村仰韶文化博物馆、郑州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中国古代冶铁博物馆、河南南水北调博物馆等骨干博物馆建设。修订出台《郑州市博物馆事业发展扶持办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体系建设,不断激发民间收藏力量发挥历史文化宣传展示补充作用。做好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定级评估。办好郑州市讲解员大赛,承办全省博物馆讲解员大赛。

(十六)加强博物馆空间活化利用

加强顶层设计,挖掘郑州文化资源的价值内涵,谋划在考古院设立文创研究院,争取政策支持在各级博物馆成立文创运营实体,加强文物文化创意增值服务产品开发与供给。在利用公共空间开展数字剧场、演绎剧场、剧本杀等沉浸式体验项目,以及主题展览、文化沙龙、会议会务、轻食茶餐等常态化消费服务项目,强化惠民服务,推进文物收藏单位活化利用工作措施落地。积极向省文旅厅、省文物局推荐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

(十七)举办特色展览活动

加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利用丝绸之路沿线发现的青花瓷和郑州出土的青花瓷及国际博物馆收藏的青花瓷,举办“大唐·青花瓷”专题展览等系统活动,打造郑州“青花瓷故乡”独特珍贵文化符号。积极筹办“孔子印象展”“郑州商代青铜文物精品展之鼎”“晋国霸业——山西两周青铜展”等一批专题展览,提升广大市民文化福利。

(十八)深化文旅文创融合发展

配合做好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商都博物院、考古院观摩项目和文博开放单位活动策划。协同推进黄河、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郑州段建设。加快推进中华文明主题乐园元宇宙版和中华文明探源元宇宙体验馆落地。以古遗址、古城址、古建筑、博物馆为支撑,积极培育文物主题游径,筹办文化遗产研学十佳案例和十佳线路遴选推介活动终评会。积极与郑州文旅体集团等文化创意公司合作,进一步挖掘城市文化遗产资源,多手段多形式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有机结合,充分展现郑州厚重的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的文化记忆。聚焦展现“年轻郑、文化郑、国际郑、科技郑”主题,积极助力擦亮“天地之中、华夏之源、功夫郑州”城市品牌,为推动郑州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强市提供支撑。

(十九)推动考古文博传播

加强与主流媒体、知名网络平台合作,加大新技术赋能文化遗产展示全媒体传播推介力度。持续推进50集系列文化遗产宣传片的播出。启动第九届“天地之中杯”廉政暨文化遗产创作漫画大赛前期准备工作。编辑或出版《大唐·青花瓷鉴赏》《中华传统中文化研究》《郑州名人文化研究》等一批文物书籍。发挥“商都文明大讲堂”“天中讲坛”“商都讲坛”“郑博讲坛”等学术平台优势,不断提升古都郑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影响力。

五、健全工作保障机制

(二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大兴文物系统专业学习之风、调查研究之风、担当实干之风,激励系统干部职工干事创业、进位争先。持续加强文物系统干部队伍和人才梯队合理化建设,加大文博、考古人才院校选调和自主招录力度,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敬业奉献、求实创新的文物工作队伍。加快推动市考古研究院智库建设。

(二十一)提升机关规范化水平

严明上下班等工作纪律,严格落实请销假制度,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机关管理水平。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加强文物系统资金使用进度动态监管,跟踪检查区县(市)文保经费使用情况。严格落实“13710”工作制度,健全“马上就办抓落实”工作机制和跟踪督办重点事项措施,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切实改进文风、会风、作风。按照要求抓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招商引资、国家安全、网络安全、机要保密、档案管理、统战、信访、政务公开、依法行政、平安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工青妇、节能减排、爱国卫生等各项工作任务。

(二十二)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市委、市政府部署交办的各项临时任务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