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1609197/2017-00033
  • 郑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 文化
  • 2017-10-13
  • 2017-10-13
对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 第B(2017)424号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颜顽梗代表:

    您在郑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新时期提升市民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已收悉,针对您提出的几点建议,我局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探讨,现结合我局职能答复如下: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建设既是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力量。但从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的整体情况看,普遍存在着文化建设滞后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中,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它几乎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建设现代化的城市,文化是不可缺少的,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品位的城市,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城市。

    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提高城市的文化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是我市在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在这方面,近年来,我市文广新系统以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各项工作均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新时期提升我市市民素质,加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

    (一)聚焦文化民生,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一是相继出台《郑州市“十三五”文化事业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郑州市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细则的通知》等文件,夯实了我市文化建设的政策法规基础。二是搭建服务平台,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三是坚持以文惠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持续提升。四是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二)打造精品力作,文艺创作生产再结硕果。一是艺术创作百花齐放。全市共推出新创剧目30余个,复排剧目24个,先后获得国际级奖2个、国家级奖1个、省级奖7个。二是文艺精品展演取得良好成效。以“中原大舞台”、“戏曲进校园”等为平台,组织优秀精品剧目进剧场、进高校演出70场次,受益群众近10万人次,达到了以文化人的效果。三是各类文艺赛事取得丰硕成果;四是对外文化交流影响力不断增强。

    (三)把握正确导向,广播影视行业实力不断增强。舆论引导能力不断提高,充分发挥媒体助政、舆论监督作用,坚强对全市广播影视行业的管理,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舆论支持和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文化节会精彩纷呈。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了绿城读书节,突出“互联、互通、惠民”特色,组织开展“书香家庭”等评选活动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省人大、市政协调研我市全民阅读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通过读书活动,极大提高了我市市民素质。

    (五)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监管成效显著。始终保持“扫黄打非”工作高压态势,着力构建新型网上“扫黄打非”格局,建立健全县、乡、村网络体系,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

    以上工作成绩的取得,为新时期提升我市市民素质,加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尤其需要值得提出的是:今年6月13日,我市在郑州图书馆建成“郑州好人馆”并正式对公众开放。该馆筹建于2016年6月,2017年5月中旬建成并试开放,展厅面积1500多平方米,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感动中国、豫出好人、敬业奉献、志愿服务、孝老爱亲和凡人善举等9个展厅,按照“展现平凡人物的不平凡事迹”的策划宗旨,以展示郑州好人相关事迹为主要内容,并突出表现“感动中国”人物精神。好人馆每个展区均采用“文字+图片+视频播放”的模式,深度再现郑州好人的风采和事迹,以扩大身边好人的示范带动效应,使参观者在传承中凝心聚力,传递善行。在这里,参观者能做的不仅仅是认识“郑州好人”、学习“郑州好人”,还可与“郑州好人”互动,用电子文字祝福“郑州好人”、寄语郑州的发展等。在当天的开馆仪式上,郑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俊峰指出,近年来,郑州市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以打造“大爱之城”为目标,大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活动,充分挖掘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树立看得见、学得了的榜样。全市重大典型、最美人物、身边好人不断涌现,带动和促进了市民道德素养的不断提升,争做“郑州好人”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郑州已成为传递正能量的新名片和道德建设的高地,也是全国唯一一个连续三年产生感动中国人物的城市。

    作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下一步,我们在提升市民素质,加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充分发挥行业的职能作用,在积极采纳你在建议中提到的措施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弘扬主旋律,多创作健康向上、弘扬社会正能量的优秀文化作品,真正让各种类型的文化产品成为提升市民素质的有效载体,寓教于乐。

    2.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能力,坚持公益文化场所免费开放,坚持和组织开展送文化下基层、进乡村等活动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

    3.加强对文化市场和新闻出版的管理力度,清除黄赌毒等精神垃圾,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精神文化生活氛围。

    4.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力度,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神塑造引导作用,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

    5.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组织开展各种主题文化活动,以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提升市民素质为目的,发挥文化教育的潜移默化和细雨润物效果。

    6.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引导的主阵地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到日常的形势教育、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宣传等主要宣传之中,在宣传教育中引领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加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最后,再次感谢您的建议,并欢迎以后再提宝贵意见。

 

 

                                                                                                                      2017年7月13日

 

 

 

 

 

 

 

 

 

 

 

 

 

联系单位:郑州市文广新局公共文化处  邮    编:450018

联 系 人:许华波                    联系电话:69095823

抄    报:市人大选工委、市政府督查室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