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2266/2017-00554
  • 郑州市教育局
  • 综合,政务,建议,提案,建议提案
  • 2017-08-14
  • 2017-08-14
关于郑州市义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议案答复(编号:A(2017)129号)

丁香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郑州市义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快速增长,郑州中心城区人口集聚速度远超预期,外来务工人员逐年增加,随迁学龄人口随之增长,加之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效应,中小学校规划建设滞后等方面的原因,我市义务教育资源不足问题突出,大班额现象严重,随迁子女入学压力较大,直接影响义务教育质量和师生身心健康,严重制约基础教育健康协调发展。

一、实施《郑州都市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14-2030)》,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推进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均衡发展

2015年1月,市规划局、市教育局共同编制的《郑州都市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14-2030)》经市政府批准实施,为我市义务教育学校预留出了发展空间。自2010年起,市政府连年将中小学校建设列入民生十大实事强力推进。特别是在“十二五”(2011-2015)期间,我市持续加大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力度,市区投入73.91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165所(小学114所,初中51所),可增加4929个班、22.93万个学位(小学3429个班、15.43万个学位,初中1500个班、7.5万个学位);同期,有127所中小学校投入使用,有效缓解了“择校热、大班额”的压力和家长们的择校焦虑。“十三五”期间,我市确定每年市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30所,投入使用中小学校20所的目标任务,并列入市政府“民生十大实事”之一。

二、落实教师教育和编制人事工作政策,实行县域内教师资源统筹管理,实现人力资源均衡配置

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教师队伍补充机制,进一步落实公开招聘规程中关于高层次人才的补充机制,继续推进省级示范性高中赴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选聘优秀毕业生工作,遵循“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的原则,通过招才引智、公开招聘、免费师范生等多渠道引进优秀教育人才。完善城镇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农村和薄弱学校任职任教的机制,逐步实现县域内学校间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学历结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大体均衡。扩大教师流动范围和比例,确保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按照《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要求,综合生源、班额、学科结构等情况,全面掌握中小学教职工配备情况,在各县(市)、区之间合理调剂、互补余缺,探索教师定编方式改革,确保重新核定编制后全市公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不减少。

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创新教师培训机制,坚持基础性培训、需求性培训、引领性培训并举,分层分类培训,市、县两级联动,继续实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高中教师培训引导发展计划和各类专项师资培训计划,每年集中培训不少于15000人次。进一步提升师资水平和教师职业价值,发挥名校长、名师和骨干教师辐射示范作用。

三、坚持“两为主”原则,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

多年来,我市坚持以流入地县(市、区)政府安排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接收为主渠道的“两为主”原则,切实保证随迁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最大程度地满足随迁子女的入学需求。2016年,郑州市区小学新生入学人数为76731人,其中随迁子女29771人,占小学入学总人数的38.8%;市区参加小升初就近分配总人数为57212人,其中随迁子女21505人,占就近分配总人数的37.6%。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达到27.8万人,其中在公办中小学就读的有25万人,占比约为90%。

为更好保障随迁子女就学工作,我市将进一步强化流入地县(市、区)政府的责任,着力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加快解决随迁子女就学财政转移支付问题,加大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弥补流入地政府接收随迁子女就学的财政支出。

 

2017年8月14日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