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6049270/2019-00156
  • 郑州市科学技术局
  • 建议
  • 2019-06-26
  • 2019-06-26
关于提高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确保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后劲的建议
关于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第B(2019)344号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赵长升代表、郭素勤代表:

感谢您们对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们提出的“关于提高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确保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后劲”的建议收悉。我局在收到建议后,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现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答复如下:

一、郑州市全社会研发投入现状

2017年,郑州市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158.7亿元,比上年增长11.8%,比全国低0.5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1.74%,高于全省0.45个百分点,但低于全国0.39个百分点。

在我市的研发经费构成中,企业研发经费占据主导地位。2017年度企业研发经费总投入137.9亿元,占总经费的比例为86.9%,高于全国9.3个百分点;政府属研究机构研发经费投入10.1亿元,占总经费的比例为6.4%;高等学校研发经费投入10.7亿元,占总经费的比例为6.7%。

2018年度全社会研发经费(R&D)统计填报数预计超过200亿元,同比增幅达30%以上,投入强度有望突破2%,基本实现预定目标。全市专利申请量达70128件,同比增长38.7%,全省占比45.4%;新认定公示高新技术企业671家,创历史新高,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23家,同比增长55%;加快搭建创新引领型平台,新建各级各类研发平台476家,其中省级221家,全市累计建设市级以上研发平台2795家;新增技术交易机构126家,国家网技术合同成交额82.34亿元,同比增长160%。

虽然郑州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较快,但与我市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直接影响全社会创新的活力和动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统计和分析,我市在全社会研发投入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R&D经费投入强度较低,研发投入结构不平衡、不合理

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郑州R&D经费投入强度排名较低,与北京、上海、天津、杭州、成都等先进城市相比差距较大。

在现行研发经费统计构成中,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是研发活动的三大执行主体;2017年,在我市的研发经费构成中,企业研发经费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达86.9%,而非企业研发经费占比为13.1%。非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贡献较低,对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依赖程度高,与武汉、成都等城市相比差距较大。

(二)规上企业建设研发平台比例较低,引进的研发总部项目较少

2017年,我市规上工业企业拥有市级及以上研发平台的466家,占比16.4%,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的仅22家,占比0.8%,新增的240家规上工业企业中,建有研发平台的仅有11家。另外,我市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引进的生产加工型企业较多,研发总部项目较少,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研发投入强度。

(三)部分单位研发创新意识不足、科技管理不到位

据统计,未上报研发活动的企业占四分之三左右,部分企业研发创新意识和数据上报意识明显不足;部分大型企业科技管理体制不健全,对科技投入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意识不强,对科技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部分单位没有建立科研科目和研发辅助账,统计报表填报不规范存在漏报、少报、不报现象。

(四)研发投入数据归集方式与统计口径不统一

各职能部门对指标内涵认识及统计口径不一致;部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缺乏研发投入归集统筹协调机构,统计范围未实现全覆盖。

三、开展的工作与成效

(一)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2017年,针对我市研发投入短板问题,分别出台了《印发郑州市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实施方案》《郑州市激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方案》,激励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后又出台了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细则、技术转移补助实施细则、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准备金管理暂行办法、产学研合作计划实施细则、支持新型研发机构政策意见、加强示范区知识产权工作暂行办法等配套政策。2019年5月又出台了《郑州市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的若干政策措施》,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激励,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政策环境,我市在科技型企业培育、企业研发活动、研发投入补助等方面有了明显成效。

(二)加大企业培育力度,科技创新主体不断壮大。加强主体培育,促进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大力实施市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后补助普惠性政策,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激励,我市在科技型企业培育、企业研发活动、研发投入等方面有了明显成效。比如,我市2018年科技型企业为4465家,同比增长23.3%;全市有效高新技术企业1323家,同比增长55%;申报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项目的单位为1014家,是2017年的2.3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2845家,有研发活动的752家,较上年增加212家。享受规上企业研发费用后补助专项的企业共443家,研发投入总额77.58亿元,比上年增长32.5%。

(三)加强调研指导,研发统计工作不断加强。市统计、科技等部门通力协作,多次共同成立全社会研发投入调研组,赴16个县(市、区)、开发区调研座谈,积极全面了解全市重点企业、省级以上研发平台研发活动和运行状况,摸清全市研发活动相对密集的工业、建筑业、服务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研发活动基本情况,并全面开展统计调查工作,深入挖掘R&D投入数据潜力,督促工作推进。各县(市、区)、开发区均成立研发投入工作小组,督导全社会研发投入及统计填报工作。

四、下一步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2019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工作预期目标值已下达,市科技局及各县(市、区)、开发区作为责任主体单位,高度重视研发投入工作,结合年度工作计划,按照年度研发投入数据填报及反馈的环节,分级、分批组织调研指导工作小组,对企业、高校和院所进行政策宣讲指导、实地走访座谈、数据分析研判。加强对企业研发投入督导,强化与辖区内高校、院所和军工单位的衔接沟通,切实掌握相关情况及数据,实现应统尽统,防止漏填漏报,力争实现2019年郑州市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的目标。

(二)壮大科技创新主体。鼓励各县(市、区)、开发区在培优做强本地创新主体的基础上,按照“四个一批”的要求,在引进创新龙头企业上狠下功夫。注重引进研发总部企业,鼓励外来的大型企业在我市建设研发中心,扶持小企业成长为规上企业,不断提高研发投入主体总量及体量,研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文件,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力度,激发各创新主体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费用,助推我市研发投入强度快速提升。

(三)加强企业研发会计科目设置督导。加大调研座谈、政策宣讲的力度,切实加强对企业研发会计科目设置督导与服务工作,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重点单位和企业,要进行一对一服务,避免因会计科目设置问题造成研发投入无法统计,确保研发投入统计工作高质量完成。

(四)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各县(市、区)开发区要会同统计部门建立规上企业R&D经费投入数据库,开展动态监测,指导研发投入数据与企业相关统计数据的匹配性。按单位性质和产业领域对2018年研发投入统计初步预估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对研发投入工作要做到提前着手、提前介入,要把加大研发投入作为常年开展的持续性工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把功夫下在平时,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工作。发改、工信和城建等行业主管部门要对本系统、本行业研发投入实行动态监测,开展业务培训。

(五)加大科技专项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联合出台措施办法,积极推动“1+N”第二批配套政策的制定出台,确保财政对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积极协调科技专项资金快速拨付下达,提振企业研发信心与活力,保证政府财政资金能够发挥更大作用。探索建立多元化科技经费投入体系,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和文件,引导和带动更多社会资金和力量投入科技研发活动,加大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与利用。按照“四个一批”的要求,加快培育引进创新引领型企业、人才、平台、机构,主动布局,积极谋划,不断提升我市科技创新水平,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六)瞄准差距补齐短板。从郑州市“十三五”规划中关于“力争2020年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的目标来看,我们还有比较大的差距。2017年R&D研发投入强度为1.74%,2018年的数据还未确定。从时间上来看,我们还有两年,任务非常紧迫,这需要我们要有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和更大的毅力,借着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的势头,大胆探索,实践更加开放包容的科技创新政策和措施,从人才到资金、到市场,全方位加大对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奖励力度,以“千金买马骨”的举措,激发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力,快速实现研发投入强度的提升。             

 

2019年6月26日

 

联系单位:郑州市科技局基础研究与资源配置处       

联 系 人:周江殿                     联系电话:67177259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