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2266/2019-00338
  • 郑州市教育局
  • 综合,政务,建议,提案,建议提案
  • 2019-08-22
  • 2019-08-22
对郑州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B(2019)032号建议的答复

王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行校长职级制,提高学校专业化管理水平”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加强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工作力度,市教育局成立关于改革攻关总课题组,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中立亲任为课题组负责人,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局长刘鹏利任为总协调,办公室主任孟杰、组织干部处处长崔林斌、教科所所长张五敏为核心成员,下面分设5个子课题组,并抽调系统精干力量,创造性地用行动研究的形式推动此项工作,力争为我市推行校长职级制提供可行性论证和路径措施初探。目前,前期的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根据您在建议中提出的有关问题,现将有关情况向您介绍如下。

一、了解掌握全国中小学校长职级改革现状

为了全面深入了解全国各地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情况,课题组成立了四个专题调研组分赴全国各地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常务副局长刘鹏利和47中校长郭勤学赴山西长治;组干处处长崔林斌带领七中王保军校长、62中宋大伟校长、科技工业学校支德银校长赴山东济南和潍坊;组干处副处长康伟杰带领实验高中校长孙海峰、44中校长张松晨、63中校长赵东亮赴西安、上海;教科所所长张五敏带领2中校长王瑞,57中校长李宇红赴北京、天津、石家庄、武汉、深圳和中山,进一步了解了前沿地区的职级制改革情况。

5次调研,7个省份,9座城市,基本覆盖了全国实行职级制的各级各类城市,全方位了解了这些地区的改革经验和心得。我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试点改革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主要有以下历程:

——1993—2003年为初探阶段:局部试点。上海市是第一个试点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地区。经历了先行试点、扩大试点与并轨、全市全面推进、平稳发展与完善等几个阶段,到2001年1月,上海市产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批各职级校长,这标志着上海市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探索实践初见成效。北京市原西城区教育局从1996年开始酝酿中小学校长职级制,从1997年初至今进行了初步的实践。

——2004—2010年为辐射阶段:区域跟进。自上海开展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试点成功以后,许多地方也相继进行改革探索。山东潍坊市从1999年开始试点,取得成功后,山东在全省自上而下推行校长职级制,并纳入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督政的重要内容。2004年,广东省中山市启动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工作,2008年,天津北辰区教育系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了一系列的制度体系。西安阎良区作为西安的试点,从2016年3月提出到2017年9月正式分批次施行,武汉市和合肥市也已经将职级制改革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2011年至今为深化完善阶段:上下联动。2011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这意味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这份文件明确提出要在基础教育领域“探索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这一阶段的改革意义深远,因为校长职级制改革已经不再是个别地方的“单兵作战”,而从实际行动上成为国家层面的改革,开始自上而下改变校长选拔任用管理的文化和制度,进一步理顺对中小学校长队伍的领导与管理。

整体来看,上海启动最早,理念和制度设计最先进,潍坊、中山推行的比较系统彻底,天津、深圳、济南、长治、西安阎良正处于探索实施阶段。综合分析各地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的过程和内容,剖析当下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的现状特征,这对把握改革的时代背景,破解改革过程中的体制性障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策价值。同时,也将为郑州市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全国全面调研结束以后,下一步我们将赴省内唯一的“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地区”许昌市开展进一步的调研,充分汲取本土经验。

二、郑州市校长职级制改革的主要设想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郑州教育实情和校级干部队伍建设实际,初步酝酿和谋划了郑州市关于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改革的政策措施建议。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切实加强学校党的建设

进一步把好办学方向,端正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健全党群工作机制,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监督保障。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新任命学校党组织书记应具备校长任职资格,并与校长职级相对应。 

(二)取消中小学校及其干部行政级别

为了实现人权和事权配套统一,建议列入校长职级制实施范围的中小学校一律取消行政级别,按隶属关系归口县(市)区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新任干部按有关规定和程序选拔,不再套用行政级别。新设立的中小学校不再确定机构规格。

(三)设立校长职级序列,建立完善的晋降级制度

职级序列是职级制的核心内容,改革试点地区都建立了具有共性、又彰显各地特色的校长职级序列,这将为校长职业发展搭建了梯级攀升的激励机制。建议郑州市中小学校长职级分为四级九档,分别为初级校长(一、二等)、中级校长(一、二、三等)、高级校长(一、二、三等)、特级校长。

(四)落实校长职级绩效工资待遇

校长职级绩效工资按照校长职级、职级年限、学校规模和办学条件确定,纳入财政预算单列,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发放。职级绩效工资标准按照上年度所属学校教师月人均应发工资50%-150%核定。纳入职级管理的校长职称级别工资按校内同级别专业技术岗位最低档执行,同时不再享受校内绩效待遇。

(五)完善校长考核评价制度

建立校长业绩评价制度。校长聘期内实行学年度考核和聘任期满考核。考核结果与校长业绩评价、职级认定挂钩。建立社会参与的校长办学满意度评价制度。按照考核结果,实行职级晋级和降级管理。

(六)打破校长终身制,实行聘期制

校长每个聘期为3年,聘期内一般不作调整。校长聘任期满后,其职务、职级自然解除,经考察、考核合格,可以续聘或交流聘任。

(七)实行校长任职资格制度

担任中小学校长必须具有相应的任职资格。建立校长后备人才库,校长后备人才从现职副校级、中层优秀干部中,经综合考核合格后,认定相应校长任职资格。

(八)完善校长交流任职机制

年龄在45岁以下的初聘校长,应有在2个以上学校任职、任教经历。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职满2个聘期的校长应当交流,原则上不得连续任职超过3个聘期。

三、改革预期效果

综观各地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效果,可以认为校长职级制实施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效果是明显的。因为有前车之鉴和成型经验,郑州市校长职级制改革风险可控,前景可期。

(一)有利于克服校长职业倦怠

提高校长薪酬待遇,是部分地方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初衷之一。在现行工资待遇基础上,增加了“职级绩效”,由地方财政负担。职级制工资一般依据校长的职级序列、学校绩效考核等确定校长的职级工资水平,这样,校长就有了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推进学校各项工作不断提升的动力和积极性。

(二)校长专业发展有望获得有效促进

在职级制改革的制度设计中,主要从三个途径促进了校长专业化发展。一是通过去行政化,在入职关卡提升校长队伍的专业水平,给校长更大的专业发展空间;二是通过考核标准的专业化及职级序列的建设,为校长打造专业发展的引领与示范作用;三是通过建设与职级制相对应的专业发展标准、培训规划与培训课程体系。

(三)将打造专业规范的队伍建设制度文化

以职级制改革为契机,逐步建立、完善以校长职级评定为核心的校长专业发展制度体系,校长人事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从校长专业发展起点入口环节,到选拔任用、考核管理、继续教育、退出机制等都有了制度规范和保障这种制度体系既是一种规范,又是一种引导和激励。

四、关于推动落实层面的策略建议

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从课题研究的层面,要酝酿和启动此次变革,重点把握和应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加强领导是前提。改革自上而下易,自下而上难。建议省教育厅继续在职级制改革研究和探索上给予指导和帮助,营造舆论氛围,给予综合保障。建议郑州市委、市政府层面从国家中心城市教育改革发展的展位出发,将此项改革提上议事日程,并集聚组织、编制、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群策群力,共同推动此项改革。

二是统一思想是基础。新旧制度的更替、观念的冲突、思想的转变,让每一位学校干部都要认真学习、领会这项改革的重要意义,认真做好思想动员、增强大局意识、积极配合改革。

三是理顺关系是核心。新的评价方式的使用,校长需要理顺五种关系。即:行政工作与党务工作的关系、任职资格与工作实绩的关系、各类不同学校之间的关系、个人成绩与集体成绩的关系、校长和教师(包括处室主任)的关系。

四是制度配套是保障。职级制的实行,需要制定出台一系列与之配套的制度。如:职级认定(考核)制度、职级(奖励)工资制度、校长(后备)选拔制度、干部交流使用制度、监督管理制度等。制定科学、公正、公平的考评体系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五是求稳推进是关键。推行可以“以点带面、抓好试点、平稳起步、温和推进”,先从市直学校开始,同时也可选取一个县(市)、一个区先行先试,待积累经验和时机成熟后,逐步在全市铺开。

六是着眼长远是长效。校长职级制改革不是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探索和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和相关法人治理结构,应该成为中小学教育综合改革更为宏大的目标和导向。

目前我们已经起草了有关配套文件的讨论稿,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分析研判改革的形势,论证改革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理论探索和实践谋划,争取尽早完善建议方案和可操作性实施意见。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郑州教育事业的关心、关注、理解和支持。

 

2019年6月25日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