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3963/2020-00607
  • 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
  • 建议提案
  • 2020-08-21
  • 2020-08-21
关于对郑州市域耕地全面进行修复治理的建议的答复
关于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B119号建议的回复

王小玲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对郑州市域耕地全面进行修复治理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郑州市耕地保护和修复治理工作的关注和关心。耕地保护和修复治理工作,是保障公众健康,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农业绿色、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郑州市农委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属地管理、使用者责任原则,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加快补齐耕地生态环境保护突出短板,对照工作目标,查缺补漏,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明显好转,乡村绿色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工作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土壤污染防治体系逐步完善。

一、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

自2017年以来,市土肥站及各县(市)土肥站按照省站工作安排,每年组织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项目实施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耕地质量建设持续增粮为核心,以政府推动、政策引导、企业参与及社会力量合力推进为原则,结合我市耕地质量实际情况,制定我市年度耕地质量规划方案。根据方案制定的目标任务,2017年完成233个土壤样品采集、晾晒、处理、化验等工作;完成小麦、蔬菜等跨年度田间肥效试验17个。2018年度完成361个土壤样品采集、晾晒、处理、化验等工作;完成小麦、大蒜、蔬菜、玉米等田间试验23个。2019年度完成358个土壤样品采集工作。为我市耕地质量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耕地质量监测

为加快土壤环境监测制度和能力建设,完善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制度,加强土壤与可食用农产品协同监测能力,一是构建耕地质量监测网络。郑州市在14个原有的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的基础上,2019年新增27个总计41个,有效充实监测网络。二是实现耕地质量持续监测。在监测点每年进行土样采集化验,对生育期内作物进行动态监测及产量实地测产、秸秆的测重、氮磷钾含量化验等工作。年采集化验土壤样品28个、植株样品110多个,分析项次800余项次。通过监测,我们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生产能力进行动态掌握,分析作物产量与土壤养分消长规律,判断施肥是否合理,为科学施肥、保护耕地质量、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化肥减量提供依据。

三、持续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

(一)积极开展化肥零增长行动。2018年初,制定了郑州市2018—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组织推广小麦、玉米、蔬菜、果树等减肥增效技术模式。一是改进施肥技术。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机械施肥及配套施肥等技术,充分发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头作用,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改善耕地质量。二是大力推进有机肥应用。积极推广应用有机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推进秸秆还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提升耕地基础地力,减少化肥投入。三是积极推广新肥料、新技术。研究推广缓释肥、水溶肥等新型肥料产品,推进农机农艺融合。2018年化肥使用量209846吨,2019年化肥使用量200525吨,2019年我市农作物化肥使用量继续保持负增长,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39.3%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87%。

(二)积极开展农药零增长行动。加快转变病虫害防控方式,大力推进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实现农药减量控害,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一是领导重视,组织得力。先后召开了郑州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三夏”生产工作会议,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小麦中后期病虫害监测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小麦赤霉病预防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在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植保站抽调技术骨干组成专家组先后到各县(市、区)指导病虫害大面积防治。二是多方宣传,普及技术。通过当地农业信息网、移动手机平台、广播、电视等媒体,普及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各县(市、区)结合生产实际,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活动。三是多措并举,狠抓落实。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灯光、性诱剂、色板诱等诱杀,降低害虫的基数,大面积推广使用阿维菌素、苦皮藤素、苦参碱、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农药或植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2019年我市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159.47万亩次,玉米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37.5万亩次,共计196.97万亩次,统防统治覆盖率39.66%;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178.86万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4.1%,农药利用率达到39.35%;2018年农药使用量614.72吨,2019年农药使用量614.51吨,实现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

四、稳步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废旧农膜回收处理工作

为进一步防治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废旧农膜残留污染,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按照《河南省清洁土壤行动计划》要求,2019年在中牟县开展农膜区域性回收利用省级示范试点工作,在中牟县、惠济区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示范试点经验。截至目前,中牟县覆膜量3874吨,回收利用量3500吨,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0.3%;在官渡镇设立了4个农药包装废弃物收集站,56个回收点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有偿回收工作,形成了完善的回收、集中、处理体系,2019年度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12.4吨,已全部无害化处理到位。惠济区回收体系也已建立。在2019年示范试点取得成效的前提下,制定了2020年度工作任务目标:2020年10月底前,各县(市)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要达到90%,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工作要推广到全市各县(市)及惠济区。2020年下达中牟县和惠济区的140万中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已经到位,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废旧农膜回收处理工作正稳步推进。

五、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为加快推进郑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提高优质粮食和蔬菜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和“菜篮子”产品有效供应,市农委每年向有关县(市)分解下达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要求,对高标准农田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支持高标准农田主要用于粮食和蔬菜生产。突出粮食功能区和“菜篮子”产品生产优势区,科学规划重点布局。突出建设重点,改善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环节,配套完善灌排设施,提高抗灾减灾能力。切实落实政府责任,持续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鼓励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筹资投劳,参与农田建设和运营管理。2019年郑州市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2.8万亩,总投4200万元。目前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2020年郑州市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3.1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0.6万亩,目前正在建设中。通过持续改造提升,全市高标准农田单位面积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不断夯实粮食安全和“菜篮子”产品保障基础。

六、加快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

以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为重点,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主要利用方向,全面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利用能力,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一是加强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加快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提升现代化装备水平。严格按照规范建设清粪工艺、防渗防雨防溢流处理、污水池容积、配套管网等设施设备;对大型规模养殖场推行“一场一策”,对中小型规模养殖场改进养殖工艺,建设完善粪污收集储存设施和小型厌氧处理设施,在田间地头建设储粪池和输送管网,打通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鼓励养殖密集区采取建立粪污收集处理中心、就地就近还田等措施,确保污水不乱流、粪污不乱堆。二是大力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新模式。探索政府、社会资本和养殖企业合作模式,加快构建“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综合利用”市场化运营机制。引导鼓励养殖密集区通过引进第三方处理利用服务型组织,构建了“分散收集、集中处理、综合利用”模式。三是进一步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围绕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等关键环节,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集成攻关与模式示范,研究提出经济适用的综合配套技术,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效率。

截至目前,适养区内的550家规模畜禽养殖场,已有543家配套建设了规范的、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粪污储存处理设施,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98.7%,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7.1%。规模养殖场配套率和综合利用率均超额完成省农业厅下达的2020年度目标任务。

七、下一步打算

在今后工作中,结合我市实际,着重从以下几点开展工作: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微信、横幅等媒体,大力宣传保护耕地质量重要性,使耕地保护理念深入人心,增强群众和种植大户对耕地质量保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努力实现耕地质量保护“四个能力”较大提高。即:尽快提高耕地质量预警预报能力;全面提高耕地质量保护科技服务能力;稳步提高基本农田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基本农田抗灾减灾能力;三是继续健全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建立不同地区地力数据库和监测点,建立健全全市基本农田数据档案,记录监测全市耕地地力变化情况,密切关注耕地质量动态变化,建立耕地质量评价制度和耕地质量预警系统,为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耕地地力培肥措施、耕地质量管理提供资料,并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指导和服务。

 

2020年8月21日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