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2709/2020-00204
  • 郑州市公安局
  • 建议
  • 2019-07-20
  • 2019-07-20
关于对进入智能化红绿灯缓解市区交通拥堵的建议的回复
关于对市人大十五届二次会议第B383号建议的回复

尊敬的熊孝忠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入智能化红绿灯缓解市区交通拥堵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制定交通信号灯时智能化提升方案并努力实施。

近年来,交警部门积极向上级部门建言献策,制定了交通信号灯配时智能化提升方案,对300余处重要交叉口更换了公安部智能信号机,完善了配套的视频流量检测器。系统建成以来,实现了相关路口实时流量的综合研究,能够根据视频检测设备识别左转、直行等不同方向的流量状况,自动调整红绿灯配时,不仅实现了单一路口的信号配时优化,同时能够进行干线协调,实现车辆绿波通行,使我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智能化程度显著提升。

交通信号绿波协调控制的做法。

交警部门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最大强度安排出勤人次巡查道路,采集流量信息,分析流量特征,通过网络、电话、信笺、媒体反映等途径充分了解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合理诉求,努力把握我市交通流发展态势,对市区1500余处信号灯路口基本控制方案进行观察、调整,再观察、再调整,全面地、持续不断地进行优化。

一是认真梳理市区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方案,确保我市全面建设时期交通态势平稳。依托智能交通信号系统在市区按到了等级,流量特征等重新划分、梳理子区158各,实现协调交叉口844处,使我市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率位于全省一流、国内领先水平。这些子区主要以绿波协调可控路口划分,把流量特征、地理位置、相近的路口以瓶颈点为边界点划分为同一子区,间距超过一公里的孤立路口实时单点控制。目前我市共有绿波协调控制子区(3个路口以上协调)85个,联动协调控制子区(3个路口及以上)73个。

二是改革创新,挑战各种难关,实现了有效的双向绿波协调控制。原有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是在历史数据、方案、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微观调整。面对群众诉求、各界期盼,交警部门结合我市施工区域及路网前提条件,将道路环境良好的郑东新区作为重点区域,依托环形路网结构,大胆尝试、改革创新,将原有控制方案推到重来,探索实施双向绿波协调控制方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对干道沿线每个交叉口不同方向交通流量、渠化模式、重点车流进行实地观测,确定统一的信号周期;第二、对干道每个信号灯控制路口停车线之间的距离,开车时的实际旅行时间进行精确测量;第三、认真研究先进的交通控制理论、知识,不留死角,学习运用作图、数解、归纳等方法制定初步的绿波协调控制方案;第四、对每个路口制定的初步方案进行方案下达,下达完成后,需要一遍遍长距离实地勘测,协调效果(这个时候多数情况下可能达不到绿波效果),并找出问题所在;第五、通过试验、调整、再试验、再调整,三三两两,同步校对,周而复始的调整各项信号控制参数,最终形成有效的绿波协调策略。

三是绿波协调控制实施效果。交警部门共协调成功双向绿波道路4条,包括金水东路(中州大道---东四环,长约7800米,共9处信号灯控制路口);黄河东路(中州大道--金水东路,长约4300米,共8处信号灯控制路口);农业东路(龙湖外环西--龙湖外环东,长约4500米,共9处信号灯控制路口);东风东路(中州大道--金水东路,长约6600米,共18处信号灯控制路口)。协调成功潮汐绿波道路2条,包括平安大道(商务内环--G107辅道,长约5400米,共7处信号灯控制路口);三全路(长兴路--花园路,长约5700米,共10处信号灯控制路口)。

金水东路、黄河东路、平安大道等道路实施绿波协调控制以来,道路沿线停车次数大约减少了40%,交通综合延误降低了25%,车速提高了30%,大大提升了主干道的通行能力。

    欢迎您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