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3963/2021-00075
  • 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
  • 建议提案
  • 2021-06-10
  • 2021-06-10
关于支持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建议的答复
关于对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B368号建议的回复
李燕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支持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建议”已收悉。首先感谢你对郑州市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关注!你的建议很有针对性,对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具有积极作用。经认真分析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郑州市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我们也充分认识到: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力抓手。“十三五”期间,我市投资近20亿元实施了标准化可追溯菜篮子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园、现代农业产业园、环城都市农业、产业扶贫、到户增收等农业项目建设,引导、推动各地根据特色资源、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状况因地制宜发展蔬菜、林果、花卉、中药材、畜禽、水产、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特色种养业方面:2020年种植蔬菜83万亩、水果28万亩、花卉9.3万亩、中药材3万亩,食用菌2万吨。生猪存栏70万余头,全市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分别为9.16万吨、11.18万吨、8.95万吨、9.5万吨,优质农产品供应更加丰富。特色加工业方面:一是围绕特色农产品、特色食品、服装、鞋帽、玩具、手工艺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我市劳动力资源优势,把工厂建在乡村,实现家门口增收。二是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原料基地建立生产基地、仓储设施或农产品加工项目,吸纳农民创业就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形成企业与农民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特色旅游业方面:以建设“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区”为发展目标,深入挖掘黄河及大运河文化、中原农耕文化、嵩山养生文化等人文资源,通过科学规划、示范引导、政策扶持等措施,推动了全市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示范点1个,全国十大精品线路1条,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三星级以上精品园区58家。实施了一批区域特色经济项目,登封“仙人谷”项目、登封大熊山革命老区、新密尖山伏羲山大峡谷跻身国家4A级景区,新密神仙洞、登封仙人谷跻身国家3A级景区行列。同时,开发了农业全产业链体验游,初步形成三全、思念、好想你食品加工体验游,大枣、石榴田园风情游,黄河鲤鱼、雁鸣湖大闸蟹美食游,优河湾等生态农业园区采摘休闲游,溱源洞穴等乡村民宿度假游、禅心居等文化康养体验游等特色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方面: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全市共建成集电商知识、政策宣传、代购代销、快递收发、便民服务、金融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电商扶贫中心5个,镇级服务站38个,村级电商公共服务点1192个,打造了“溱美新密”“我看荥”“轩辕故里”等县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直播带货”、短视频等新兴互联网销售方式蓬勃兴起。出台《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郑政〔2018〕11号),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开展代耕代种代收、大田托管、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全市各类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达1600多个,从业人员达10万人。
二、存在问题 
正如您所提到的,我市的农业特色产业还存在规模小、链条短、效益低、知名度不够等问题,缺乏像中牟大蒜、河阴石榴、新郑红枣等享誉全国、产值规模超10亿元的优势产业集群。而像二七樱桃、荥阳柿子、中灵山核桃、登封芥菜、嵩极杂粮、尖山金银花等品质较好的产品因规模小、产品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对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带动作用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投入保障不足、农村发展活力不强等。
三、下步计划开展的工作
我市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地理条件优越,气候光照条件适中,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发展特色乡村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下一步,我们既要看到我市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有利条件,又要看到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生产粗放、结构趋同、布局分散等问题,更要紧抓消费升级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带来的机遇,结合您提的建议,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一)持续加强政策引导
立足本地实际,在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可追溯菜篮子基地、美丽牧场等项目的基础上,创新政策支持途径,制定一系列引导扶持政策,重点引导乡村立足自然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发展带动能力强、就业增收效果好的等乡村产业。
一是扶持经营主体。通过贷款贴息、资金奖补、项目建设、减税降费等方式,加大对参与乡村特色产业经营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二是实行土地流转补贴。加大土地流转补贴力度,引导各县(市)加大土地流转工作力度,引导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济主体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具有本地特色和竞争力的特色产业,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三是实施产业强镇兴村行动。依托国家级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市级产业兴村等项目,以乡村为载体,对我市石榴、芥菜、西瓜、大蒜、草莓、樱桃等特色优势产业进行重点扶持,着力支持提升生产基地、仓储保鲜、加工营销等设施装备水平, 补齐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短板,引导各地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发展壮大一批优势突出、链条融合、效益明显的乡村特色产业;打造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创业活跃的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四是加强金融支农。积极发挥郑州农业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在扶持“三农”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协调金融部门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对接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筛选建立乡村特色产业融资需求主体“白名单”,量身定制特色信贷产品,精准提供信贷支持,并给予延长贷款期限、降低贷款利率、缩短审批流程等政策优惠,切实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增加农业保险专项资金额度,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范围,引导郑州市特色农业保险提质增效。
(二)强化产业发展用地保障。一是协调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探索出台“点状供地”土地政策,对农业设施、乡村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乡村休闲旅游、康养、文创、“互联网+”农业等乡村产业项目需要使用零星、分散建设用地的,按照建(构)筑物占地面积、配套设施点状布局,在符合乡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前提下,按土地规划用途及点状建设用地控制要求,实行灵活供应的供地方式。目前,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正在研究相关政策,对接省厅相关部门,争取适时出台相关政策。二是鼓励县域内开展全域乡村闲置校舍、厂房、废弃宅基地整治,移民搬迁旧宅基地腾退节余、村庄建设用地整治复垦腾退和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新增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返乡入乡创业生产经营。
(三)强化人才科技支撑。一是鼓励人才下乡兴业。联合组织、人社、税务等部门通过创业担保免息贷款、对创业载体进行资金奖补、实施税费减免等方式加大对企业家、大学毕业生、农民工、复退军人到农村创新创业支持力度。二是加强农村人才培育。着眼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需求,实施农村人才定向精准培养计划,分产业、分层次、分时段持续开展特色种养殖、旅游、电商等专项技能培训,实施产教融合发展,稳步提高乡村特色产业从业人员的知识素养和从业技能水平。支持采取合作订单、定岗定向等方式培养专业技术技能和经营管理人才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三是积极搭建平台。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积极投入农业农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广泛合作,实施一批产学研一体化共建基地,推广优质高产高效种养新技术、新模式,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大力;聚焦生物安全、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开发一批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