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利用博物馆文物资源加强对中小学教育”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非常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开展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思路。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动每一个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
一、我局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的情况
(一)校外教育基地命名工作
2007年开始,我局开始校外教育基地命名工作,2017年出台了《郑州市中小学校外教育基地准入管理办法》。2017年我局命名了第一批郑州市中小学校外教育基地,包含6所综合实践基地和18所专业实践基地,任期两年一届;2019年我局命名了第二批郑州市中小学校外教育基地,包含10所综合实践基地和35所专业实践基地。命名的校外教育基地为我市中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研学旅行提供了丰富的校外教育资源。
(二)博物馆开展教学活动情况
博物馆是我们重要的校外教育资源,郑州市中小学校外教育基地中博物馆类场所共有6家,分别为河南博物院、河南自然博物馆、黄河博物馆、郑州博物馆、郑州自然博物馆及大河村遗址博物馆,这些场馆每年可为近百万人次青少年提供参观及课程服务。以河南博物院利用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情况为例:
1.接待人次。以常态化开展活动的数据为例,2018年河南博物院累计接待中小学生386302人次,占全年观众参观人次的39.4%,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各种主题教育活动近1000场次,有效服务团体未成年观众78401人。围绕博物馆文化主题、传统节日和专题展览,开展专属文化课堂、实施互动教育项目、开展馆内研学活动,拓展针对中小学生及其家庭的文化增值服务,累计开展国宝讲解小明星专属课堂47期,服务学生及其家庭1009人次;历史文化进校园宣讲4次,受益师生1020余人次。
2.课程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特点,河南博物院结合展览设有“特约讲解”“历史教室”“华夏古乐”“中原国学讲坛”“中原历史文化宣讲团”等教育项目,除开展研学参观外,还开发出针对性强、独具特色的精品课程,如特约讲解深度研学系列;历史教室连锁教育机构博物馆学程系列;华夏古乐展演系列;中原历史文化宣讲团优秀传统文化展演系列;中原国学讲坛公益讲座系列等。
3.馆校合作。
(1)历史教室。河南博物院多功能历史教室在河南省实验中学、郑州四中及河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设立教育连锁空间,进一步扩大参与群体和服务范围。2018年院外开展活动51场,服务观众1344人次。
(2)中原历史文化宣讲团。先后面向河南省实验中学、郑州四中、河南省实验小学、郑州五中、郑州市回民中学、郑州市图书馆、南阳路街道丰乐社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近15场次,受众4000余人次;承担郑州四中、省少儿图书馆院外历史教室的社会教育活动,累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12场。
(3)博物馆。黄河博物馆在2019年开展了“黄河知识进校园”、“我心中的母亲河”“河南省首届孝心少年走近母亲河 感恩父母情”“世界水日 中国水周”等主题活动,参与主题活动中小学生1040人次,年度内共接待各类中小学团体146批次。郑州博物馆2020年共计开展校外教育活动58场次,为35345名未成年人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校外教育活动,走进二七区外国语小学、外国语中学、互助路小学、桐淮小学等多所学校,推陈出新,打造了创新型校外教育平台。
(三)“双进”暖心工程
随着国家“双减”工作落地,减轻了学生校内课业负担,给学生腾出更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双减”后的空白,需要“双增”填补;如何有效落实“双增”,实际解决中小学生的课后教育与托管问题,是“双减”政策落地实施的大事要事。“双减”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好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郑州市中小学校外教育基地“双进”项目,是我局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特点,筛选出河南博物院、郑州科技馆等15家郑州市中小学校外教育基地,利用学生在校课后、周末及寒暑假时间,开展的基地课程进校园、中小学生进基地活动。2021年12月14日至12月16日,共有13家中小学校外教育基地,前往21所中小学校,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开展23节进校园课程。郑州科技馆、郑州博物馆等基地,依托场馆自身特色,课程设计新颖有趣,节奏合理,互动性强,课堂气氛热烈;嵩之阳实践基地将传统武术送进校园,专业教师的精彩示范博得了学生的阵阵喝彩。
二、今后的工作
何代表在建议中提到“博物馆对中小学生教育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如何更好利用丰富博物馆文物资源加强中小学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不仅是政治任务更是教育需要,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强化落实举措,搭建博物馆与学校的桥梁,做好博物馆课程开发,更充分地发挥博物馆文物资源的教育效益。
第一,进一步挖掘梳理、活化利用博物馆文物资源,加强对接沟通,制订并实施适合青少年的博物馆教育计划与课程。“双进”暖心工程助力“双减”政策落实,在“双进”项目中我们已将博物馆课程融入课后延时服务之中,在2021年12月13日-19日期间,我们组织协调了15家中小学校外教育基地前往21所中小学校,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开展23节,时长约2小时的进校园课程。课程内容涉及传统文化、非遗技艺、科学探索、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等内容。2022年因为疫情原因,“双进”项目暂未开展,但是我局已初步建立财政保障机制,为规模化开展“双进”项目提供经费支持。
第二,加强馆校合作。河南博物院与河南省实验中学、郑州四中、河南省实验小学、郑州五中、郑州市回民中学合作开展宣讲活动;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先后与中州大道小学、柳林二小、柳林八小、昆丽河小学、众意路小学等学校签订共建协议,合作组织开展多场社教活动。又先后与河南经济技术学校、金水区三十四中学等签订共建协议,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历史文化知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场所。
第三,鼓励市县两级教育部门积极申请财政经费,购买博物馆研发的优秀教育课程,为中小学生提供服务。为了实现常态化助力“双减”,探索形成财政组织保障:各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积极争取资金,为规模化开展“双进”项目提供经费支持;鼓励通过政府采购形式引进校外教育基地课程资源;对参加“双进”项目的工作人员,按照相关规定给予补贴。政府举办的公益性校外教育场馆,按照现有渠道,统筹利用自用经费,争取“双进”项目专项经费纳入各自年度财政预算,逐步增加服务规模和效益。
第四,鼓励支持优秀博物馆申请省、市校外教育基地、研学基地。2017年我局印发了《郑州市中小学校外教育基地准入管理办法》,文件明确了博物馆、纪念馆属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民族文化教育基地。2017年和2019年两届郑州市中小学校外教育基地命名工作分别引入了6所国家级和省级优秀博物馆。在第三届的郑州市校外教育基地评选中,我们将拓展博物馆资源,经过专家评审引入更多具有教育意义的博物馆资源。
再次感谢何代表给我们提出的宝贵建议,文物文化资源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一所博物馆就是一所优秀学校,让我们携起手来,充分挖掘博物馆资源,开发文物特色课程,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出更大贡献!
2022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