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1609197/2022-00048
  • 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 人大建议
  • 2022-09-26
  • 2022-09-26
关于讲好“黄河文化”故事,赋能郑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答复
关于对市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第367号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李电萍代表:

您提出的《讲好“黄河文化”故事,赋能郑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郑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该建议从讲好“黄河故事”,赋能郑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力的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黄河国家战略、弘扬黄河文化的时代责任和打造黄河文化品牌的发展机遇三方面进行了阐释。特别是您提出:“针对弘扬‘黄河文化’这一主题,组织专家,梳理出文博和文旅资源,谋划推出研学游线、旅游产品和组织规划,设计制作相关区域道路旅游标识,进行指引,同时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这些建议对推进郑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我局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并以此作为改进工作、促进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您提出的建议,我局分管领导召集业务处室认真研究,形成答复意见。 现答复如下:

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郑州,提出黄河战略以来,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及郑州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建设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为目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行动,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不断创意创新,深化文旅融合,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全景式集中展示地,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不断塑造文旅产业新优势,持续提升国家中心城市文化软实力。

(一)加强研究明确工作思路。我市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座谈会,对黄河郑州段沿线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梳理和实地调研,切实摸清了工作底数,全面掌握区域内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现状。并提出弘扬“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一个总体定位:即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两大发展布局:对内,推进“两带一心”“一园三核”文旅发展布局,对外,联动开封、洛阳,打造“郑汴洛”黄河黄金文化旅游带,带动全流域。三个具体目标:全球华人寻根拜祖圣地、黄河流域国际旅游门户、世界黄河文化旅游目的地。四大文化IP:“山河祖国”。山,是指“中岳嵩山,天地之中”;河,是指“母亲黄河,民族之魂”;祖,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国,是“河洛古国,文明之源”。

(二)文旅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全市省级及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1个,规模以上企业511家。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开城首演直播全网播放量4160万;开业10天内项目七次登上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相继发布多次专题稿件和多语种稿件。二砂文化创意园区、芝麻街1958、瑞光创意工厂等艺术街区打造涵盖时尚、休闲、娱乐、旅游等功能的文化创意园、旅游休闲区,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文化艺术气息,正在成为城市空间布局的新亮点。深入实施“一区一剧场”行动,开展“黄河杯”小剧场艺术节、“小剧场演出月”,提升郑州文化魅力。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参与市民达576万人次,直接拉动文化消费1.35亿元,被评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先进城市。智慧旅游建设稳步推进,全市旅游信息数据采集工作基本完成,16家4A级景区数据接入省级监测平台,150余家旅游经营单位信息接入国家项目试点数据库。“码上游郑州”微信程序为游客提供便捷信息服务。

(三)文旅产品吸引力加快提升。我市现有A级景区51家,其中4A级以上景区24家。乡村旅游成为疫情防控常态下新的文旅经济增长点,截至2021年底,我市已成功创建国家、省、市三级乡村旅游品牌185个,其中包括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37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和18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镇,乡村旅游发展的雁阵效应显著,在全省居于领先地位。积极指导市辖各区和协调相关部门,以休闲特色街区和夜间经济为抓手,按照“一区一特色”、“一街一特色”的原则,依托市内特色商业街区和历史文化街区,郑州市已培育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服务功能完善、消费集聚效应显著的高品质旅游休闲街区。二七区德化步行街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德化步行街、龙湖里、海汇港成功创建为首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管城区北顺城-代书胡同文化街区、惠济区艺贸国际仓、金水区农科路酒吧休闲一条街等3家街区已向省厅推荐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已培育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7个、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37个,河南省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园区14个,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18个,推进郑州市都市型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支持登封创建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融合示范区,推出伏羲山、具茨山等一批乡村红色旅游重点村和红色精品线路。组织参加红色旅游讲解员大赛和培训活动。截至目前,郑州市红色旅游精品景区1个(新密市豫西抗日纪念园)。

(四)促进文旅服务便民惠民。一是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依托公共文化场馆创办的“群星讲堂”、“公益舞台”、“公益展厅”、“公益讲堂”等平台,为未成年人搭建梦想舞台,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为农民工提供免费培训服务,为智障群体提供定点服务,使特殊群体文化权益得到保障。二是探索服务联盟模式。按照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通借通还要求,狠抓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从市级到各县(市、区)级、到社区馆,实现了有效联接,建成各类图书馆分馆341个、24小时街区自助借还机8台、文化馆分馆186个。三是促进公共服务均等。按照“政府购买、院团演出、群众受益”的思路,促进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发展。自2011年起,每年组织开展“舞台艺术进乡村、进社区”、“戏曲进校园”等惠民演出近3000场,惠及群众600多万人次“天中讲坛”自2015年创办以来,连续举办350余场,直接受益群众1500万人次。郑州精品剧目展演活动持续举办150余场,线上线下观众达600多万人次。四是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建设。郑州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向深度融合,电子图书、微信平台让读者24小时全程阅览。市、县、乡、村四级公共电子阅览室覆盖率基本达到100%。五是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力量发展壮大。全市共有68家文化艺术类社会组织,成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领域重要力量。

(五)扩大城市品牌影响力。成功举办黄河文化主题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积极讲好“黄河故事”“郑州故事”。加强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2022年6月,《山·河·祖·国》郑州文旅宣传片登录央视国际频道,全年播放780期,节目信号覆盖亚、欧、美等版块140多个国家,凭借“父亲山、母亲河、始祖地、国之初”的独特城市定位,搭建起海内外华人沟通桥梁,向全球展示郑州城市文旅形象,有力凝聚了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共识,大幅提升了我市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的辨识度和影响力。创新举办壬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吸引全球华人“云”聚黄帝故里,辐射全球190个国家超5亿人群受众,得到省市领导充分肯定。成功举办“郑州十景”“郑州十佳地标打卡地”评选活动,策划推介“母亲黄河·民族之魂”之旅、“华夏起源·寻根问祖”之旅、“中岳嵩山·天地之中”之旅、“古都新生·郑风国韵”之旅、“少林功夫之旅”、“红色之旅”、诗歌文化之旅、研学体验之旅、乡村休闲之旅、都市生活之旅十条精品旅游线路。成功举办“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研学行走大思政等活动,推出黄河文化游、红色路线游、读懂中国游、世界遗产游、时代郑州游等五天研学游线路。同时,“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主题宣传推广活动话题总浏览量突破IO亿人次。积极申办世界大河文明论坛,力争论坛落户郑州,搭建中国同世界范围内其他大河流域国家文化交流的国际级永久平台。围绕“黄河、黄帝、古都、嵩山、运河、河洛”等核心资源要素,结合乡村振兴主题,大力发展精品民宿、文化研学、生态观光、非遗展示、田园体验等全域旅游新业态和新产品,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产品。

我们作为郑州市文化旅游发展的政府主管部门,积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工作,是我们的使命担当。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强区域合作,致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更好发展,努力打造黄河文化主地标城市。聚焦“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目标,把握“整体工作争先进成高原,重点工作创一流起高峰”要求,全面开展“工作有标杆、落实有标准、突破有标志”活动,积极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行动,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一个大的文化产品,梳理文化脉络,提炼文化内涵,做好“山河祖国”文章,塑造“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子品牌,讲好黄河故事、郑州故事,创作推出大量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以“寻根地、朝圣地、体验地、教育地”为核心,以沿黄河文化带、环嵩山文化带和郑州中心城区文化板块“两带一心”为骨架,串珠成链、全景展示、形成体系,率先创建国家“文旅文创创新示范区”,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集中展示地,推动文化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全面增强郑州的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国家中心城市的竞争力。

李电萍代表,最后,再次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市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积极采纳您的建议,也愿我们共同携手,共创黄河旅游发展美好未来,助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

 

 

 

                   2022年8月25日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