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2258/2023-00023
  • 郑州市文物局
  • 人大建议
  • 2023-04-24
  • 2023-05-15
关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郑州区域文化遗存保护和利用的建议的答复
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B(2023)233号建议的回复

尊敬的何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郑州区域文化遗存保护和利用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文物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对您的提案,我们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快建设郑州沿黄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体系”

按照市委、市政府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两带一心”城市历史文化布局,积极推进沿黄文化带、环嵩山文化带和中心城区文化板块项目建设。

一是构建沿黄考古遗址公园带。我局已经启动了双槐树“河洛古国”、青台遗址、汉霸二王城、西山遗址、大河村遗址等八处考古遗址公园相关筹备工作,并积极申报郑州商城、大河村、西山遗址、宋陵为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配合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黄河沿线集中展示黄河文化、中华文明主线的黄河生态文化带。

二是高质量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研究梳理“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百大标识项目,为我省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大标识,建设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探源地、实证地和体验地提供支撑。印发了《郑州市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推进6个黄河科研课题相关工作。积极争取申办世界大河文明论坛。持续推进汴河遗址公园相关工作、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涉及魏长城的相关工作、夏文化研究和石窟寺保护利用等工作。截至目前,汴河遗址公园项目、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涉及魏长城的相关工作已立项。

三是聚焦聚力文博领域场馆建设提质升级。加快推进国有骨干博物馆建设,郑州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中国冶铁遗址博物馆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郑州博物馆新馆、郑州二七纪念馆等文博场馆积极开展提质升级。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已于2022年7月26日正式开馆,推出的“巍巍亳都,王都典范——郑州商代都城文明展”“郑州百年考古展”“中华牙璋展”等展览迅速成为市民网红打卡地。目前,全市拥有备案博物馆52家,初步具备开放条件的博物馆58家,总数110家,其中国家三、二、一级博物馆10家。

二、关于“加快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及仰韶文化博物馆重点项目建设”

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目前园林景观工程除受高压线、新龙路、坟茔、汽配城等影响区域外基本建成,正在进行苗木养护及补栽工作;仰韶文化博物馆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已完成,正在进行机电安装及装修装饰工作;核心区保护展示工程正在进行模拟探方及模拟城墙施工;仰韶文化博物馆陈展工程形式设计初步设计工作已完成,正在与市发改委委托的第三方评审机构对接完善初设文本。我局将继续协调相关单位沟通解决建设难题,加快推动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及仰韶文化博物馆建设工作。

三、关于“持续深化沿黄关键大遗址的考古发掘和展示利用工作”

我局今年将围绕文化强市战略、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重地建设,加强郑州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重要遗址学术研究,加快裴李岗遗址、双槐树遗址、青台遗址、大河村遗址、王城岗遗址、花地嘴遗址、新砦遗址、东赵遗址、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考古研究及资料整理工作。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黄河流域“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巩义双槐树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推进国家重大社科基金课题“2013—2018年度巩义双槐树遗址考古发掘与综合研究”研究工作。做好郑州商城遗址两院二期考古发掘研究、就地就近完整保护和成果宣传工作。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强强联合,加强横向学术研究规模化合作,共同推进裴李岗遗址、南城遗址等重要遗址的考古发掘、科研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希望能继续得到您持续的关注和呼吁。我们也将研究深化落实您提出的宝贵建议,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履职尽责,为我市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利用,为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再次感谢您对郑州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支持,欢迎您继续给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