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3963/2023-00024
  • 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
  • 人大建议
  • 2023-04-28
  • 2023-04-28
关于加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要素保障的建议的答复
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B(2023) 070号建议的回复

尊敬的李政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要素保障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乡村建设行动的关注,现对您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关于“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动”方面

在乡村建设方面,郑州市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秉持“分层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科学、全面的规划体系。

在市级层面。我市将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纳入到《郑州市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全局中,科学把握乡村变迁发展趋势,将村庄划分为城郊融合类、拓展提升类、特色保护类、整治改善类和搬迁撤并类,综合考虑自然景观、乡土文化、产业资源等要素,划定了全市乡村风貌分区和特色风貌带,突出山区、丘陵等地理区域风貌和历史文化差异,确定了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在县级层面。各地统筹布局县域城乡国土空间,深入挖掘本地历史文化、地域特征、风貌特色,提出本地区乡村风貌塑造方向,对于重要节点地区明确详细的管制要求。如巩义市聘请杭州规划院联合河南省城乡规划院,围绕“两河三山”,着力打造沿黄河、伊洛河,环浮戏山、嵩山、长寿山五大组团。

在乡镇层面。各地积极将乡域内村庄统筹规划,推动乡镇规划与村庄规划合并编制,严格落实市县规划确定的空间管控要求,形成乡域内整体竞争力,助力打造“一镇一业”。

在村级层面。“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持续推进,坚持不挖山、不填湖、不毁林,突出地域特色,尊重村庄自然地形地貌、居住习惯、地域文化、村庄建设脉络和街巷格局,因地制宜划定各类管控边界,严守各项管控要求,保护历史文化和乡村风貌,统筹布局乡村内部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助力打造“一村一品”。

二、关于“完善腾退机制、开源节流”方面

近年来郑州市面对城市面积扩张对农村土地面积造成的压缩,多措并举持续强化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

一是制定相关政策文件,量化土地使用指标。出台《郑州市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在编制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时,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在制定市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落实好省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安排至少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安排至少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村民住宅用地。

二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盘活利用闲置资源。持续完善“三权分置”改革,不断强化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和管理,在中牟县和中原区试点搭建了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依法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实现形式,有利于促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出台专项指导意见,明确闲置宅基地认定标准、盘活程序和盘活用途,积极在巩义市全域、50个美丽乡村精品村以及各地自行选定的村庄内探索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房屋盘活利用工作,截至目前50个精品村累计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房屋1739处,激活了闲置资产,发展了乡村产业,提高了农民收益。

三是加大专项整治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严格落实《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任务分工的通知》要求,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常态化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整治,坚持农地农用,严禁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探索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和建设用地整理,盘活农村存量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腾挪空间用于支持乡村建设和发展。

三、关于“合理布局产业,因势利导”方面

郑州市充分发挥大区位、大物流、原材料产地优势,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理念,统筹产销和园区布局,形成生产与加工、产品与市场、企业与农户协调发展的格局。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优化空间布局。遵循农业发展规律,结合各地种质资源、地理成分、物候特点等独特资源禀赋,在最适宜的地区培植最适宜的产业。例如,登封市基于丘陵山地地貌、耕地细碎化和农田水利条件差的自然条件,重点发展林果业、设施蔬菜、中药材种植、食用菌等产业,目前种植核桃、梨、杏、苹果、葡萄等22万亩以上,设施蔬菜和食用菌种植发展势头良好,形成了一批种植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的生产经营主体。

二是整合优势资源,推动产业集聚。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强镇,促进农产品就地增值,带动农民就近就业。目前,我市共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强镇7个。其中,新郑市观音寺镇以种植优质小麦为基础,依托当地小麦加工企业,大力发展优质小麦深加工,年销售额达5.58亿元。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全市累计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28个,其中省级19个、市级9个,集群内关联企业300多家,合作社150多个,带动本地及外地百余万户农户增收。推进政策集成、要素集聚、企业集中、功能集合,建设省、市、县三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园)160余个,有力推动了产加销贯通、贸工农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创新发展方式,丰富业态布局。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坚持农旅融合,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健康养生、采摘体验、运动休闲、特色餐饮、民宿体验等特色产业,引导城市居民到美丽乡村消费,增添发展动力。丰富加工产品,培育加工业态,积极在城郊布局中央厨房、主食加工、休闲食品、方便食品、净菜加工和餐饮外卖等加工,发展“中央厨房+冷链配送+物流终端”“中央厨房+快餐门店”“健康数据+营养配餐+私人订制”等新型加工业态。

四、关于“注重城乡协同、共建共享”方面

郑州市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是着力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和公共服务便利度。统筹资源要素、动员各方力量,建好建优交通道路、水电气暖、垃圾污水处理以及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与广大农民生活品质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数字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和新型能源设施等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设施,着力打通农村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大力推动优质资源向农村下沉,加快补齐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短板,努力构建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融合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可及。

二是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质升级。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坚持走绿色引领、生态优先、融合共生的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径,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长效管护机制建立健全为重点,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从基本达标迈向提质升级。

三是分层分类、梯次有序抓好和美乡村建设。我市在美丽乡村精品村和示范村基础上,将加快启动实施一批和美乡村示范村项目,统筹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注重塑形铸魂“双标并达”、硬件软件“齐头并进”,加强政策和资金倾斜,坚持建设和运营有机结合,助力和美乡村串珠成链、组团发展,引领全市乡村实现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强化要素保障,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