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3963/2023-00028
  • 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
  • 人大建议
  • 2023-04-28
  • 2023-04-28
关于以农业循环为基础带动发展有机农副食品生产加工的建议的答复
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B(2023) 107号建议的回复

尊敬的张学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以农业循环为基础带动发展有机农副食品生产加工的建议”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郑州市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关心和支持,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持续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主要包括:

(一)固本强基,做好耕地土壤污染防治。耕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近年来,我市坚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6.57万亩,配套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4万亩;全面巩固受污染耕地分类管控成果,因地施策落实优化施肥、原位钝化、种植结构等风险管控措施,同步开展农产品与土壤样品协同监测,促进农产品供给由满足“量”的需求向更优质、更安全的“质”的转变。

(二)抓点带面,做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面对复杂繁重的农业绿色发展困境和千头万绪的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我市农业农村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抓住突出问题和短板,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的理念,对照“无废城市”建设要求,重点做好畜禽粪污、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等四种主要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截至目前,全市适养区内的规模畜禽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为100%,年度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6.6%,农膜回收率达到98%,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7%,基本达到了把农业资源过高的利用强度缓下来、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降下来的初步目标。

(三)积极探索,推进农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和绿色转型发展。一是坚持“美丽村庄、美丽田园、美丽公路、美丽河道、美丽产业”一体布局,全面盘活土地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建成50个美丽乡村精品村,推出7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二是依托美丽牧场建设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畜禽养殖场生态绿色发展,打造具有“现代、生态、规范、富民”内涵特质的畜禽养殖场,目前我市已有8家养殖场成功创建河南省美丽牧场。三是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择优选取种养布局合理、循环链条顺畅、产业初具规模的生产主体,积极探索生态农业扶持政策。2022年全市创建首批省级生态农场2个,全省创建国家级生态农场10个,2023年全省计划创建国家级生态农场20家。

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在现代化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发展上仍然存在一些普遍困难,如缺乏成熟的市场运作模式、专项资金缺口较大、项目配套及人才储备不足等。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锚定建设农业强国总目标,以源头减量、资源利用、减污降碳和生态修复为抓手,大力支持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研究和推广。从制约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入手,组建专家团队,围绕以沼气的多级循环利用为纽带的“猪-沼-果”“一气两沼”以秸秆的五料化综合利用为纽带的“秸秆-基料-食用菌”“秸秆-青贮饲料-养殖”模式等循环农业模式,特别是针对您提出的“豆渣-沼渣-食用菌”模式,开展全面调研、充分论证,尽快摸清不同复合系统的科学参数和设计标准,建立健全相关支持政策体系,形成适合郑州实际的、标准化、可复制、可推广运作模式,不断提升我市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发展水平。

2.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支撑。优化农业科技资源布局,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人才等要素向农业绿色发展领域倾斜,研究提出适应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绿色发展技术集成创新方案。遴选推广绿色环保、节本高效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提高应用水平。

3.培育农业绿色发展的经营主体。探索建立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建立农业资源台账制度,开展调查监测,搞好分析评价。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依托生态农场、美丽牧场重点项目落实,推动支持政策向生态基础良好的循环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倾斜,建立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4.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围绕废弃物“减量化使用、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生态化发展”总路径,持续推进农膜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支持规模种养企业、专业化公司、农民合作社等建设运营农业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设施,推动农业废弃物第三方治理,为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