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2995/2023-00095
  • 郑州市应急管理局
  • 应急管理
  • 2023-05-29
  • 2023-05-29
关于加强郑州市城市应急管理建设建议的答复
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B120号建议的回复

马玲代表

您在市十届人大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郑州市城市应急管理建设的建议》(第B120号)已收悉,我们根据您们提出建议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结合我们所做的工作现答复如下:

2022年,在省减灾委的正确指导下,在郑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紧紧围绕强化基础建设,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积极应对暴雨、洪涝、风雹等自然灾害等方面,圆满完成各项防灾减灾救灾任务

、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开展情况

(一)树牢防灾减灾救灾理念

一是强化理论学习。市委、市政府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救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及《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作为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第一议题”学习的重要内容,把“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把《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作为案头卷、枕边书,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组织各区县(市)防办和市防挥部相关成员单位参加应急管理部应急资源管理平台线上培训。开展各类防灾减灾救灾专题培训班,开展线下培训针对疫情等因素,利用视频会议,组织线上培训。对接市委组织部,将应急处突能力培训写入《郑州市2022年干部培训计划》,纳入全市各级各类培训班次。

三是增强全社会风险意识。持续推进与《郑州日报》、郑州电视台、中原网等主流媒体的合作,广泛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宣传。积极组织“5·12”防灾减灾主题宣传周、“10·13”国际减灾日、森林防火宣传月、防灾减灾“五进”等各项活动。建成安全应急防灾减灾体验馆开展防灾减灾和安全宣传科普活动,积极组织群众、团体参观体验,线上线下共参与1.6万余人次。全市组织现场体验式防灾减灾教育演练16747场,参与人数2315211,受益5786671人次,有效提升了全民安全避险意识、自救互救技能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2022年,全市共组织开展各类防灾减灾和安全宣传教育活动5.1万场,受益709.5万人次。

(二)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

一是发挥减灾委统筹协调作用。印发《郑州市减灾委员会2022年工作要点》,组织协调市减灾委成员单位完成减灾委年度重点工作。修订并印发《郑州市减灾委员会工作规则》《郑州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规则》,充分发挥减灾办的综合协调作用。

完善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完善防汛工作机制,编制印发《郑州市防汛应急预案》《郑州市防汛应急工作方案》,明确党委政府领导防汛救灾责任,构建协调全局的防汛救灾指挥体系。印发《郑州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会商研判工作制度》等文件,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会商研判工作机制,组织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城管等涉灾部门开展自然灾害风险研判工作,并形成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和风险监测信息进行下发。出台《郑州市“131631”气象预报工作机制》《郑州市暴雨红色预警信号下停课工作实施细则》等文件,确保“三停”强制措施有章可循。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送

    是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编制修订各类应急预案12229个,市本级和16个区县(市)突发事件总体预案编制17个市级专项预案修订印发38个,县区专项预案修订印发374个市县乡村四级防汛应急预案和紧急避险安置预案覆盖率100%应急、城建、水利、城管等重点单位制定防汛应急预案和紧急避险安置预案,全市共计6897个。各类防灾减灾预案以防为主、关口前移,有效发挥预案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作用。

是开展各类预案演练。去年6月18日,组织了“2022年河南郑州应对特大暴雨灾害应急演练”,开展了13个现场演练科目,楼阳生书记、王凯省长、周学文副部长、琼色局长全程观摩并总结点评。以复盘演练为带动,全市开展森林火灾、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等演练7049次,参加58.3万余人次,全面检验了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和救援协同作战能力。

(三)提升防灾减灾救灾水平

是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积极开展郑州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一期)建设,提升城市安全风险辨识、防范化解水平,提升智慧应急水平。建成城市防洪排涝监测预报预警系统(一期),构建城市“内涝监测一张图”,对城区道路积水、雨量、河道水位等监测点的水情、雨情实时获取、自动预警,实现对城市防汛的全面感知、精准预测和科学调度。

是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扎实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治理,强化落实各项火险防控措施,开展野外火源治理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编印《森林防灭火应急实用手册》,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组织开展综合演练活动。

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依据《郑州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21-2035年)》,将主城区原38个防涝分区细化为186个防涝分区,实施了河渠治理、排水管网完善等措施,内涝防治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有序实施水利、排水管网、明沟暗渠、隧道桥涵、地下空间、积水点改造等一系列工程提升项目。

四是深化智慧应急综合能力建设。建设郑州市应急指挥大厅与“数字郑州·智慧应急”软件平台投入使用,共接入各部门数据3亿余条。建立数字防汛系统,接入5000多路视频信号,将全市17.6万名基层安全劝导员、灾害信息员和重点部位责任人纳入管理。完成全市17条应急指挥信息专网线路铺设和设备调试,实现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专网贯通

(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基础

一是加快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针对“7·20”灾后恢复重建要求,加紧建设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住房、就学等项目,全市乡村住房84个集中安置区和城镇住房重建任务全部完成,水利设施得到巩固并在度汛中发挥作用,市政、交通、教育、医疗等恢复正常,17万亩水毁农田全部修复完成,城市内涝治理切实有效。

认真开展洪涝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动员全市深入开展洪涝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改,主汛期前排查各类风险隐患点1200余处,建立“隐患、责任、整改”三个台账清单,逐条逐项限期闭环整改整治或落实应急措施。在重大事件整改基础上,举一反三开展城市安全隐患全面排查整治,对城市运行安全领域开展全方位汛前检查。

是全面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以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为契机,在水利、自然资源、房管、交通、城管、林业、气象等领域开展详细的综合风险普查,目前全市应急系统已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调查数据总量36603项。特别是,围绕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老旧危房、临时建筑、地下停车场、临坡、临崖、煤矿塌陷区等重点部位和重点区域,大力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全市纳入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的隐患点384处,投入治理经费3.15亿元,已全部完成治理。

是成立郑州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院积极与国家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院对接,成立郑州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院,作为郑州市城市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总技术支撑单位,通过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五)强化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提高地震灾害防范水平扎实做好地震跟踪监视,加快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建设认真开展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完善《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指引》,持续提升震害防御能力。推动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全市已建成各类应急避难场所399处,应急避难场所总的有效面积为1481万平方米

二是规范灾情信息管理。建立系统内部联动机制,确保遇突发事件和灾情时,第一时间掌握相关情况,妥善做好应急救助工作。建立外部联动机制,规范灾情信息报送,确保灾情信息第一时间上报。组织全市灾害信息员参加国家、省级灾害信息员培训,开展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网上模拟演练

是提升综合应急保障能力。加快推进郑州市综合性应急救援保障基地暨豫中(郑州)区域性应急救援保障基地(物资储备中心)建设,确保今年8月份前完成队伍装备正式入驻。加强防汛物资储备,市级2022年投入7762万采购防汛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目前共储备4大类、41个品种、72469台(套)防汛抢险救援物资装备。抓好生活类救灾物资准备,市县两级17个救灾仓库储备生活类救灾物资50个品种15万余件。

    四是加强基层灾害应对能力。全市县乡村分别组建不少于50人、30人和10人的专兼职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立乡镇应急管理委员会和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救援队、物资储备库、应急调度平台“1+4”体系,以及村(社区)安全劝导站和安全劝导员、灾害信息员、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1+3”体系,全市共明确安全劝导员、灾害信息员、专兼职应急救援队员17.6万余人。扎实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下发《郑州市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奖励办法(暂行)》,申请财政资金40万元,用于对获得国家级、省级示范社区荣誉称号的社区进行奖励。截至目前,全市获得市级以上示范社区188个,其中国家级57个、省级64个、市级67个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持续开展专题学习和研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风险挑战讲话和指示精神,推动党员干部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持续优化防灾减灾救灾体系,不断完善预警与响应联动机制,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以实际行动做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坚决守住守好不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金标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二)提高基层基础设施抗灾韧性。以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工作为抓手,提高基层关键基础设施和重点场所的安全韧性。以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农村住房设防水平和抗灾能力评估为切入点,提高基层重要设备设施和应急避难场所抗御常见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应急管理部门作为实战部门,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工作急需“一专多能”的人才,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更需拥有过硬实战本领的人才。目前,缺少应急、气象、水利等相关专业人员,应急管理人才培养亟需加强,我们将积极争取在郑州建立应急管理干部学院,培养专业化人才,充实到应急管理系统中。

(四)抓好宣传培训和实训实演。持续加强对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充分发挥政府、社会、新闻媒体、网络的力量,进一步加强灾害背景、灾前征兆、防灾准备的宣传;针对潜在灾害风险和区域灾害特点,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应急演练,使公众面对灾害保持清醒和冷静,理智应对,熟练掌握自救互救措施,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能力。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你们今后继续关心、关注我市应急管理建设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安全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联系人:张强宇

联系电话:0371-67170005

 

 

 

2023529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