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3103/2023-00108
  • 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人大建议
  • 2023-09-28
  • 2023-09-28
关于探索区域企业供需互助新模式建议的答复
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B(2023)082号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罗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探索区域企业供需互助新模式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关心。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搭建对接平台、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开展助企帮扶、强化本土企业培育、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不断强化区域经济活力,促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支持扩产增效。我市出台《郑州市建设中国制造强市若干政策》,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市场,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各级展销会、展览会,场地租赁费、布展费按70%的比例给予补贴,每户企业每年补贴金额不超过100万元。同时,帮助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引导企业融入“一带一路”。今年又出台《郑州市促进工业经济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若干政策措施》,对企业举办新品发布会、宣传推介会、订货会和经销商大会等活动,按照实际场地租赁费及会场搭建费用给与50%的补贴;鼓励企业扩大产销规模,精准开展产销对接活动,帮助企业增订单、拓市场、稳产能。

二是搭建对接平台,促进本地内循环。联合世界工厂网举办本地产品线上对接活动,上线“郑好有”平台,进一步打通供需双方信息壁垒,加强城市工业经济内循环,通过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手段,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积极打造新的应用场景、新的商业合作模式,提升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同水平。目前已汇聚线上企业近千家,签订产销协议600多份,进一步稳住了郑州市市场主体,增强了产业链供应能力。举办本地产品产销对接会,利用郑州市企业家培训班举办契机,以郑州市本地企业家为主体,举办系列产销对接会,目前已举办10期,郑煤机、三全、郑州日产等500余家企业参与,共计签约金额200亿元。组织开展“双节”促消费“兔年迎春”汽车焕新季活动,鼓励本地汽车生产企业开展让利促销活动,积极拓展本地市场,对活动期间给予生产企业推广活动补贴。

三是举办系列活动,做好要素保障。通过整合“技术、人才、资金、市场”等资源,盘活资源供给,增强区域市场主体活力,两年来共举办产销、产融、用工、产学研等四项对接活动632场。联合郑州银行、浙商银行推广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项目如“郑州科技贷”“专精特新贷”“科技人才贷”等,切实推动解决全市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共举办142银企对接会场;联合市人社局共同举办郑州市2022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招聘专场活动,共有超聚变等70余家重点企业参加,提供就业岗位3100余个;组织专场“直播带岗”活动,邀请可口可乐、新大方等6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近千个,总观看量共计6万余人,共举办用工对接126场;举办产学研对接,联合武汉大学、福州大学举办产学研对接会,推介无人机应用及智能驾驶、医学影像及医疗电子应用等科研项目,中原智能电气、郑州正邦科技等一批企业与高校和科技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共举办产学研对接会167场。

四是深入企业一线,开展助企帮扶。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建立以市委、市政府一把手为领导的组织机构,动态调整市级领导包联企业(项目)名单。组建市级工作专班,分设三个工作组,进一步加大活动推动力度。各开发区、区县(市)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四大班子共同参与,组织各级干部下沉一线、贴企服务,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企业服务网。建立健全“13345”工作机制,坚持“点办理、批处理”,突出用好“亲清在线”系统,做好问题收集、梳理、转办、督办、反馈5个环节,实现问题解决的闭环管理,帮助巩义市企竹林德盛公司对接郑州地铁集团,推荐使用其车厢配件产品等,截至2022年底,共收集企业问题13009个,已解决12984个,解决率99.8%,

五是加强本土企业培育力度,促进集聚发展。以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为抓手,着力健全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构建龙头企业带动、优势企业集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培育生态。强化龙头企业培育,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中明确支持领军型企业(集团),对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超过50亿元、100亿元的企业进行年度表彰,分别给予100万元、2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强化“三高”企业培育,认真落实《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组织评选认定郑州市2022年度十大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每家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每年动态遴选企业纳入三高企业培育库,通过政策“组合拳”予以重点扶持,2022年认定三高培育库企业1192家,累计达到3227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出台实施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建立“创新性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国家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梯次培育路径,截至2022年底,培育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791家,其中国家小巨人企业112家,单项冠军企业7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5家。强化小升规培育,推动出台实施《郑州市促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若干意见》,印发《郑州市推进工业企业升规入统实施方案》,建立完善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分类开展指导服务,引导企业升规入统。

六是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力度,优化营商环境。认真实施优秀企业家领航计划,两年来,共认定1082名领航计划企业家。形成一批品牌建设意识、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强的优秀企业家群体。加强对本土企业家培训力度,联合厦门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举办专题研修班8次,在科技创新与企业转型升级、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等方面进行学习,提升企业家战略管理和领导水平,累计参训企业家1500余人次;联合浙江大学举办三届郑州市优秀企业家领航计划论坛,邀请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原所长金一南、著名军事专家尹卓等著名专家做专题报告,共计1800余名企业家参会。推动设立“郑州市企业家日”,2月28日,郑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郑州企业家日”的议案》。会议决定,自2023年起,将每年的11月1日设立为“郑州企业家日”。“郑州企业家日”加固了政企之间高效沟通、交流合作的桥梁,使营商环境更优、“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更牢,企业合法权益保护机制更完善,尊重、理解、支持企业家的社会氛围更浓厚,进一步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增强企业家的归属感和获得感,激发企业家参与建设郑州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的热情。加大企业家宣传力度,联合郑州日报开设专版宣传我市优秀企业家,挖掘企业市场开拓、技术创新、管理升级、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进一步扩大了企业家的影响力,营造关心、支持和帮助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探索构建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举办“四项对接”、“企业家日”等活动,通过搭建平台,促进资源有效配置,不断提升我市企业竞争力。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