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6049270/2024-00018
  • 郑州市科学技术局
  • 建议
  • 2024-05-24
  • 2024-05-24
  • 郑科建字〔2024〕1号
关于政府引导扶持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建议的答复
关于市十六届人大第二次会议第B(2024)018号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姚栋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政府引导扶持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建议”收悉,经认真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优化创新环境,提高创新转化效率

近年来,郑州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优化创新环境,推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一是我市不断着力引进培育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重塑实验室体系,我市全国重点实验室总数达14家;支持嵩山实验室等12家在郑省实验室加快建设。全省首个大科学装置超短超强激光平台开工建设,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工程项目等签约开工,建成后我市算力可达到全球超算算力与智算算力“双第一”,智能传感器(MEMS)中试平台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上海交大、北理工、武汉理工等5所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签约,引进中国科学院过程所、机械研究总院等14家大院名所设立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建成研发平台5453家。二是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围绕发展所需、产业所急,大力支持辖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资源互补,推动科研成果就地就快转移转化。完善提升郑州技术交易市场,打造“一网一厅多驿站”的技术转移生态体系,构建集交易、转让、融资、孵化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依托各类产业园区,着力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综合体”的全链条孵化培育体系,先后培育出泛锐熠辉、UU跑腿、致欧家居等一批明星企业。三是加快营造良好创新氛围。持续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实行“揭榜挂帅”科技项目,开展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以郑州银行为运营主体开展政策性科创金融业务,打造线上“郑好融”普惠科创金融服务平台、线下金融服务港湾网点,推出“科创E贷”“集群E贷”“善新贷”“善科贷”等普惠类科创信贷产品,探索发行知识产权收益权ABS,带动金融机构累计支持企业创新资金超千亿元。

二、强化产业集群培育和保障引导

为加快推动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市科技局在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加大研发创新支持力度,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建设一批研发平台,引进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及高端创新人才,为我市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2023年印发了《中共郑州市委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率先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意见》(郑发〔2023〕5号)、《中国郑州市委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郑聚英才计划”加快建设国家人才高地的意见》(郑发 〔2023〕19号)以及《郑州市科学技术局  郑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郑州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郑科规〔2023〕2号)、《郑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郑州市软科学研究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郑科规〔2023〕3号)、《郑州市科学技术局 郑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郑州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细则等两个文件的通知》(郑科规〔2023〕4号)、《郑州市科学技术局 郑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郑州市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实施细则 郑州市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奖补实施细则》的通知》(郑科规〔2023〕5号)、《郑州市科学技术局 郑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郑州市支持创新创业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的通知》(郑科规〔2023〕6号)等配套政策实施细则。形成支持科技创新的“1+N”系列政策,全链条、多领域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成果转化、提升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助推全市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加强人才引育服务保障

我市充分发挥政策引才效能,建立良好创新生态。贯彻落实省委“1+20”人才政策,研究制定《郑州市创新创业团队项目资助实施细则》《郑州市重点科研院所及创新平台引进人才实施细则》,通过重大战略招才引智、创新平台高端人才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等专项活动,不断激励各类人才在郑持续开展创新创业。持续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在中原科技城开展人才评价机制试点改革,加快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让本土人才成长起来,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地辐射带动人才集聚。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加强与您的沟通和联系,将您的建议进一步融入我市科技工作中,更好地促进我市科技事业的发展。  

联系单位:市科技局高新处    邮    编:450006

联 系 人:史明全            联系电话:67176525

 

                     2024年5月24日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