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B1821951/2024-00024
  • 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人大建议
  • 2024-05-15
  • 2024-06-06
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力度建议的答复
对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B(2024)181号建议的回复

尊敬的刘赛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力度的建议”收悉,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落实主体责任问题

(一)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抓住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这个关键,督促、指导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结合实际,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风险清单,建立“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年总结”工作机制,将主体责任嵌入企业日常管理,使之成为食品安全从业人员的行动自觉。一是生产环节。印发《郑州市食品生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相关制度》,对企业主要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的确定方式、能力要求、职责范围进行明确。同时,分行业制定《郑州市食品生产企业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相关记录(参考模板)》,明确肉制品、乳制品、保健食品等不同品种的日管控记录表,指导企业基于不同产品类别、生产工艺、生产条件、人员素养等,开展全环节、全员工、全工艺的风险排查,实施精准防控。同时,今年还将制定发布《食品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通用要求》地方标准,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地落实。二是流通环节。结合郑州实际,将食品销售业态拆分为小微企业、市场开办方、商超、企业总部等类型,制定“四化”(信息公示标准化、宣传培训常态化、制度建设体系化、风险防控清单化)建设指导手册,为不同类型企业量身定制相匹配的手册进行指导,降低企业执行难度,提高执行效率。督促食品销售单位建立健全日常排查管控制度,积极梳理各品类食品安全风险,在重点区域(预包装区、现场制售区、生鲜肉品区、水产品区等)分类设置“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责任公示牌”,明确风险点位和防控措施,做好风险隐患防范和日常管控。三是餐饮环节。分类制定工作指引,重点加强餐饮连锁总部、集中供餐企业、学校食堂承包企业的制度化建设,明确动态管理、考核培训、档案建设、信息公开等具体要求。充分考虑餐饮服务企业的多样性,认真梳理不同业态的关键风险点,制定9种日管控风险清单,对各业态关键风险点进行清晰描述,制定切实可行的管控措施。特别对小餐饮店的风险清单进行了条目化、模版化处理,指导主体规范经营。同时,将“标准化+食品安全”嵌入企业主体责任制度体系建设,鼓励餐饮服务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目前已制定《餐饮节约行为规范》《餐饮企业6S现场管理规范》两个地方标准。

截至目前,依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全市各类食品企业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应设全设,配备率100%。

(二)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做好食品类市场主体信息归集。发挥郑州市涉企信息归集联席会议制度优势,全市43个成员单位,15个县市区协同推进,积极推进食品领域相关信息归集公示,归集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抽查检查、荣誉信息、小微企业扶持信息、司法信息、联合惩戒信息等共15类信息,所有信息完整、准确、及时地记于企业名下,归于企业信用档案,形成了企业的全景多维画像。各成员单位将本部门产生的企业信用信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传并公示,依法构建市场主体联合惩戒大格局,让失信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二是抓好严重违法失信管理工作。根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社会危害较大,受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较重行政处罚的,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其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3年内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三是强化食品领域严重违法失信治理。开展经营主体严重违法失信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截至目前,共对46个自然人、9个市场主体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其中涉及食品的自然人44个,市场主体2个,已全部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并对其采取食品行业禁入措施,充分体现了信用监管的震慑作用。

(三)加强追溯体系建设。在种植养殖环节,农业主管部门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22.63万张,获证上市农产品1.46万吨。在流通环节,利用技术创新,在全面推行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台账记录制度基础上,指导第三方企业建立“溯本通食品安全智慧管理平台”,在全市食用农产品经营领域进行普及推广。食用农产品经营单位在“溯本通食品安全智慧管理平台”注册后,会形成商户电子档案,生成一个独有的商户二维码。商户将经营信息及每批次食用农产品信息上传平台后,消费者使用手机扫描商户二维码,就能看到该商户的经营信息(营业执照、经营许可、人员健康证)和食用农产品采购信息(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购货凭证、检测报告、合格证明)等。

追溯平台建立商品数据库统一商品信息,实现流通产品完整系统的数据分析,可实现一次数据录入后全链条商品档案可追溯,结合经营单位的商品二维码实现商品信息全流程追溯。通过向商户提供服务工具,实现在商户收款结算的同时进行线上开票。上游商户在对下游客户销货时,只需要通过系统点选销货商品名称数量,即可自动生成电子票据,此票据可以打印,也可以发给客户保存。不仅可以查到该笔交易的详细商品追溯信息,还可以追溯到采购者。市场监管部门通过监管客户端可依托票据追溯功能实现不同节点企业主体责任划分,明确企业对应的食品安全责任。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政府监管部门便可根据这张“电子票据”追查产品销售去向,完成商品召回。

通过信息化建设使食用农产品销售行为得到有效规范,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达到了“源头可溯、去向可查、风险可防、责任可究”的目标。截止目前,全市已接入智慧管理平台的食品经营单位有3.8万家(含130家农贸市场及3家批发市场),2023年可追溯进货来源的食用农产品480余万批次,全市农贸市场内,基本实现“一户一码”,食用农产品信息可直接通过扫码公示查询。

二、关于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手段问题

为确保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高质量完成,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财政部关于促进政府采购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的通知》《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郑州市财政局关于政府采购支持稳经济促增长的通知》要求,认真开展食品安全抽检项目采购工作,采购文件经过专家论证、采购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认后发布,过程由机关纪委进行监督。评标由郑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召集专家进行评审,单位监督人员在开、评标现场全程进行监督,确保招标结果公平公正公开,确保诚信度高、技术力量强的检验检测机构入选。

为进一步规范中标机构的抽样检验行为,按照财政局有关要求,邀请专业第三方,对承担食品抽检任务的检验机构组织开展中期飞行检查和验收现场检查工作,严格对照抽检任务、抽检项目、抽检要求、数据录入等具体要求开展检查,要求承检机构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抽检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等要求开展工作,认真按照国家抽样细则和市局抽检方案进行抽检,确保抽检工作全环节、全过程从严管理,如期保质保量完成所承担的食品抽检任务。

健全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将食品安全抽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2024年抽检经费预算近2000万元,有力保障了食品安全抽检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全面提升基层食品快检能力,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组织市场监管系统食品快速检测技能业务培训班,就食品快速检测常用方法、快速检测仪器设备实操规范、快检结果验证等内容进行现场教学,切实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对食品安全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起到积极作用。

三、关于加强政府各部门协同配合和监管力度问题

(一)完善规章制度。先后制定印发了《郑州市政府食安委关于健全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郑州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郑州市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协作制度的通知》《郑州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郑州市食品安全投诉举报联动处置机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郑州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郑州市食品安全形势会商制度(试行)的通知》《郑州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建立健全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食品安全统计数据定期共享机制的通知》《郑州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印发郑州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专题会议制度的通知》《郑州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郑州市食品安全工作约谈实施办法的通知》《郑州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印发郑州市食品安全重大事项督促落实办法的通知》,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机制进一步完善。

(二)加强协同配合。充分发挥市政府食品安全办的协调作用,积极协调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协调,实现信息共享。以食品安全形势会商为抓手,切实加强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及时掌握食品安全形势变化,加强部门间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有效防范和化解系统性区域性风险隐患。食品安全形势会商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市政府食品安全办筹备组织,有关监管部门主管领导、处室负责人参加,根据需要邀请食品安全领域相关专家参加,提供会商咨询。会商围绕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监督抽检发现的风险信息、市领导批示的重要舆情和重大案件、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防控处置和对策措施等问题开展研究研判,形成会商意见或会议纪要并严格执行。

(三)加强监督抽检。一是科学制定年度食品安全抽检监测计划和年度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要点,统筹开展食品抽检工作,做到市、县两级合理分工、各有侧重,加大对我市既往抽检中问题多发、合格率较低、风险较高以及消费量大的食品品种的抽检力度,突出对食品生产企业、批发农贸市场、网络供餐、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等重点区域、环节和场所的抽检。二是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抽检。聚焦关注度高、消费量大、风险程度高的品类,以保障重大活动、节日食品为重点,开展专项抽检。三是完善食品安全抽检检测信息发布机制,依法公布信息。全面落实抽检信息公开制度,依法、及时、稳妥地发布食品监督抽检结果信息。在市局官网及时对社会公示抽检结果,并将数据上传国抽系统平台。

四、关于加强宣传和教育培训问题

一是开展食品安全多元宣传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途径进行全覆盖宣传,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升公众食品安全知晓率、满意度。通过食品安全“六进”、食品产业质量安全培训、健康饮食到社区等活动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覆盖人群300万人次。设计推出食安郑州动画形象“安安”,并制作周边产品(如公仔、帆布袋、钥匙链等)用于日常宣传活动使用。制作发布“食安郑州我来代言”“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安安贺新年”主题动画短视频,通过郑州新闻广播每天黄金时段滚动播放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或提醒。食品安全周宣传期间,开展“郑州市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有奖知识(网络)竞答”活动,共吸引微信端40062人次点击参与;开展食品安全公众开放日,组织学生、家长分别走进花花牛生产车间、肯德基餐厅及郑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了解生产加工或检验检测过程。积极开展“食安郑州”宣传报道,国家级媒体报道200余篇,信息多次被中国之声、学习强国采纳发布。二是加强食品从业人员培训。通过“豫食考核”“特食考核”和“食安学堂”等APP对全市食品从业人员进行线上培训;联合“美团”开展线上餐饮食品安全培训,全市3万多名食品从业人员参加线上学习考试;组织“法律进企业”活动,培训郑州市蜜雪冰城门店经理300余人;对全市90余名教育系统及市级学校负责人开展食品安全培训。三是积极推动企业认证。通过鼓励企业开展先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引导督促企业全面做实先进管理体系,做好生产企业内部的产品质量控制,助推企业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管控能力。严格依据《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质量提升若干政策》(郑政〔2019〕15号),对通过HACCP(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食品工业企业分别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