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3963/2024-00025
  • 郑州市农业农村局
  • 人大建议
  • 2024-05-24
  • 2024-05-24
关于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提速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建议的答复
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B(2024) 006号建议的回复

尊敬的马利民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提速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您提出的“把城市与乡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优化完善城乡布局,发挥城区引擎带动作用,做优做强中心城镇功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议,在《郑州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工作方案》都有所要求,和美乡村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求和美乡村建设树立片区化打造、组团式推进,鼓励打破村庄界限,跨村联建联营,推动和美乡村建设连点成线、集群成片、组团发展。在建设任务中要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下乡,完善教育、医疗、就业、健康、养老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逐步实现城乡均等化。

二、关于您提出的“完善养老体系”的建议,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是我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也面临着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短缺、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薄弱、医养康养结合发展缓慢等困境。

因此,需要抓好补齐短板完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积极发挥农村老年协会的福利生产功能四大着力点,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补齐养老服务短板,进一步提高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下一步,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将会在下面几个方面持续发力,加快补齐短板,推动我市和美乡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步伐。

1、补齐短板完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养老服务设施是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是满足老年人食宿和文化娱乐的载体。一要明确政府职责,转变供给方式。加大财政投入以提高各级养老服务设施水平,适度提升各级政府对福彩公益金的倾斜和额外的护理补贴力度。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如村委会以服务外包的形式由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服务、组织活动,促进公建民营以降低养老服务成本。二要补齐县、乡、村三级养老机构,并明确各自功能定位,实现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在县一级建立中心养老院以满足半失智半失能老人需求,在乡镇配置养老服务中心以满足普通老人的入住需求,在行政村建设至少一所农村养老服务站或互助幸福院以满足村内身体健康老人的日常娱乐、就餐等需求。三要进行养老服务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服务设施利用率。针对当前养老服务供给中的服务场地不足、专业化服务欠缺以及服务内容单一等薄弱环节,通过政策支持引导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向其倾斜,促进其专业化运作,提升养老服务品质,提高养老服务设施利用率。

2、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建设。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是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应对家庭照料功能弱化和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的关键举措。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社会认同度。结合农村实际,借助广播、电视、宣传栏、横幅、微信群等,加大对农村互助养老的典型经验、核心理念和功能价值的宣传,让更多老人接受互助养老服务。二要鼓励地方自主探索,创新互助养老模式。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存在邻里互助、一对一互助、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时间银行、社工服务、志愿帮扶等互助养老模式。在实践探索中,政府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社会文化结构以及老年人需求特点等因素,因地制宜探索互助养老方式。三要整合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力量,构建农村互助养老协同机制。不仅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市场力量或社工组织发挥其在农村互助养老中的生活照料、资源链接等作用,还可以通过公益感召或低偿付费来引导村干部、骨干党员、技术能人、低龄老人和老年精英等志愿者发挥力量,促进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对高龄老人进行帮扶照料。

3、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医养结合是老年健康服务中的重点内容,能够突破一般医疗和养老的分隔屏障,为老年人提供便捷有效的医养服务。一是充分调动和整合现有资源,推进市、区县、镇(乡)、村四级联建。推动市、区县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对口支援,促进养老院和县乡村卫生院毗邻建设,推进养老服务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签约合作。开展由村卫生室托管农村养老服务站或农村幸福院,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推动家庭医生出诊为老年人服务,通过家庭医生的形式激活乡镇、村卫生资源。二是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守门人”作用,夯实医养结合建设基础。乡村医生是农村医养结合施行的关键,但目前乡村卫生队伍仍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因此,要加快落实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制度,切实保障乡村医生权益。同时加强职业培训和队伍建设,逐步提升乡村医生整体素质。三是建立医养结合的管理和监测体系,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服务。各级政府要指导各个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养结合机构制定医养结合发展规划,建立统计信息监测和服务质量综合监管制度,监测医养结合进程和运行状况。

4、积极发挥农村老年协会福利生产功能。农村老年协会不仅在促进老年人社会交往,满足情感慰藉,还在参与乡村治理上具有重要作用。一是运用精神奖励和物质报酬等激励乡村老年精英,如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五老”人员,加入农村老年协会,并动员其关系网络来募集开展公益类的慈善活动。二是在积极发挥农村老年协会的自我治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功能之外,合理发挥其参与乡村治理和调解矛盾纠纷的社会功能,进而获得政府和村组织的社会支持。三是促进老年协会和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的融合。老年协会是老年社团和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而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站或农村互助养老组织是在政府支持下递送各种老年服务的活动平台和资源转换器。两者同属于为老服务组织,都倡导互助和共助精神,其复合联动运行贴近实际,能够实现外生性政府支持资源和内生性老年人互助资源的有效衔接。

三、关于您提出的“构建现代农村产业体系”的建议,一是加强政策引导。近年来,郑州市实施了生态农业示范园、美丽牧场、菜篮子基地建设等产业项目,推动了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壮大。为进一步加强乡村产业发展引导支持,2022年、2024年中共郑州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分别出台了《郑州市关于推动乡村优势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 《郑州市发展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实施方案》,将每年超7亿元的财政衔接资金支持重点引导投向乡村特色产业,重点支持具有良好资源禀赋、良好市场前景、带动增收能力强的种养业,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手工业,延伸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和以农业产业为主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用好现有资金支持。充分发挥7亿元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的引导作用,围绕我市特色蔬菜、水果、小杂粮、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种养业,重点支持石榴、金银花、柿子、花椒、菊花、樱桃等优势特色产业的种植加工技术、基础设施、仓储保鲜、品牌营销等全产业链短板项目。2024年,计划用于产业项目资金占比达到65%以上,且年底前全部建成投用。三是积极谋划实施项目。引导相关县(市)围绕我市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积极谋划项目,争创农业产业园(示范园)、农业产业强镇、畜牧业发展等产业项目,推动实施一批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发展壮大一批优势突出、链条融合、效益明显的乡村特色产业。四是积极培育产业经营主体。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争取上级与本级财政资金,通过贴息贴保、资金奖补、项目建设、减税降费等方式,加大对参与乡村特色产业经营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性。

感谢您对我市和美乡村建设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