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3963/2024-00039
  • 郑州市农业农村局
  • 人大建议
  • 2024-05-24
  • 2024-05-24
关于培育特色产业新业态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的答复
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B(2024) 233号建议的回复
尊敬的周朝晖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培育特色产业新业态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的收悉。感谢您对郑州市“三农”工作关注和支持!现结合工作职责,答复如下:
正如您所说的,“产业兴,则乡村旺”。特色产业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也高度重视,把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特色产业发展取得了一些可圈可点的成绩。一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近年来,郑州市实施了生态农业示范园、美丽牧场、菜篮子基地建设等产业项目,推动了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进一步加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引导支持,2022年、2024年中共郑州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分别出台了《郑州市关于推动乡村优势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 《郑州市发展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实施方案》,将每年超7亿元的财政衔接资金支持重点引导投向乡村特色产业,重点支持具有良好资源禀赋、良好市场前景、带动增收能力强的种养业,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手工业,延伸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和以农业产业为主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按照上级资金管理办法要求,衔接资金用于产业项目占比要实现逐年提升,2024年力争达到65%,也就是说每年约安排5亿元的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乡村产业发展。二是实施了一批乡村产业项目。2021年进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过渡期以来,全市共投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2亿元,实施产业项目503个,截至目前,这些项目已全部建成投用,在增加群众收入、扩宽就业渠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农村经济基础方面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同时,争取上级使用市级财政资金实施省、市级农业产业园项目57个,创建省、市级美丽牧场17个,进一步改善了产业发展基础条件。三是培育了一批乡村产业经营主体。截至2023年,全市共培育市级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0家,其中国家级16家,省级52家,市级102家,年销售收入过1亿元的突破30家,带动全市百万农民增收;三全、好想你、千味央厨、棕榈生态、太龙药业、秋乐种业6家企业在主板挂牌上市。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达到201家,市级以上示范农场77家。全市三星级以上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精品园区达到48个。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蓬勃发展,促进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蹄疾步稳,助推了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四是创建了一批三产融合发展示范村镇。2022年来,我市扎实开展五星党支部创建工作,其中产业兴旺星创建是五星创建的重中之重。通过五星支部创建,全市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的热情空前高涨。每年全市约有50%的村创成了产业兴旺星。其中,登封市大金店镇、中牟县官渡镇等9个镇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中牟县春岗村、荥阳市刘沟村等18个村被评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新密市高沟村、登封市王河村等14个村被评为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五是培育了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成功创建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54个,其中,创建登封芥菜等5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蜜乐蜂蜜等13个农业企业品牌,“绿宝农业”甘薯等36个农产品品牌。六是涌现出了一批新业态新模式。大量的人才返乡、企业回乡和资金下乡,催生了一大批适用于农村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涌现出一大批农村双创的典型模式。如利用土地托管进行规模化种植的“新田地”模式、“菜王”模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园的“马沟模式”;以二产带动一产拓展三产的“苏寨模式”;以土地、资金、农机、劳力、技术入股经营的“孙庄模式”;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的“伏羲山民宿模式”.......
但正如您所说的,我市的乡村产业发展还存在特色产业规模小、链条短、知名度低等问题,同时特色产业发展受土地、资金、人才等因素制约还十分明显。对此,我们也开展了专项调研,计划从加强顶层设计、项目带动、政策支持、人才科技支撑等方面共同发力,努力构建乡村特色产业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
一、加强顶层设计,为特色产业发展指引新路子
目前,我市正在编制《郑州市加快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强市规划(2022-2027)》。为进一步摸底特色产业发展现状,我们计组建由职能部门、科研院所相关专家团队对特色产业进行系统调查,按照“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花则花、宜药则药”的原则,重点对我市特色种植业发展进行布局规划,落实落细相关支持政策,引导乡村立足自然资源优势,调整特色作物种植结构,发展带动能力强、就业增收效果好的乡村特色产业。
二、强化政策资金支持,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一是用好现有资金支持。充分发挥7亿元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的引导作用,围绕我市特色蔬菜、水果、小杂粮、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种养业,重点支持石榴、金银花、柿子、花椒、菊花、樱桃等优势特色产业的种植加工技术、基础设施、仓储保鲜、品牌营销等全产业链短板项目。2024年,计划用于产业项目资金占比达到65%以上,且年底前全部建成投用。二是积极谋划实施项目。引导相关县(市)围绕我市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积极谋划项目,争创农业产业园(示范园)、农业产业强镇、畜牧业发展等产业项目,推动实施一批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发展壮大一批优势突出、链条融合、效益明显的乡村特色产业。三是积极培育产业经营主体。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争取上级与本级财政资金,通过贴息贴保、资金奖补、项目建设、减税降费等方式,加大对参与乡村特色产业经营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性。四是加大金融支农力度。积极发挥郑州农业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在扶持“三农”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对从事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小农企业主的资金需求给于优先担保、手续简化、费用减免等优惠政策。加大小额信贷工作力度,引导与邮政银行、农业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稳步扩大普惠金融和富农产业贷等相关贷款规模,支持金融机构推出符合乡村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并给予延长贷款期限、降低贷款利率、缩短审批流程等政策优惠,切实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持续扩大特色农业保险补贴覆盖面,对林果、蔬菜、食用菌、畜禽养殖、农业设施等特色农业产品给于参保补贴。
三、强化人才科技支撑,打造特色产业创新发展新高地
一是投资3.75亿元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组建郑州市农业科技研究院。实行重点科研项目攻关“揭榜挂帅”,集聚⼀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眼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需求,推广优质高产高效种养新技术、新模式,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大力,共建产学研基地,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强与组织、人社、税务等部门加强沟通协作,积极推荐我市乡村特色产业经营主体申报省、市返乡农民创业园等扶持项目,通过创业担保免息贷款、对创业载体进行资金奖补、实施税费减免等方式加大对企业家、大学毕业生、农民工、复退军人到农村创新创业支持力度。三是实施数字赋能乡村产业行动。实施农业农村“智慧大脑”项目,推动物联网、三维地理信息、遥感、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乡村生态中应用。在中牟、惠济、金水等城郊区探索“稻菜轮种、稻鱼共生”“无人农场”“智慧种田”等新种养模式,实现农业生态链绿色循环。在和美乡村实施数字乡村建设,打造数字村庄、数字田园、数字果园、数字菜园、数字茶园、数字菌园、数字药园、数字花园、数字牧场和数字渔场“一村九园”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力争到2025年,建设50个数字乡村示范试点,培育10个数字乡村特色小镇。
四、实施品牌强农行动,打造特色产业“金名片”
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理念,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整县推进全程标准化生产。加强化肥、农药、兽药及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推进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推行畜牧、水产健康养殖。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分级及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监管。建立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和农业品牌保护。鼓励各区县(市)培育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引导企业自主创新,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品牌。引导企业与农户共创一批大而优、小而美的“乡字号”“农字号”乡土品牌。力争到2025年新创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农业企业品牌2个,农产品品牌6个。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郑州市乡村产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也希望您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