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3963/2024-00041
  • 郑州市农业农村局
  • 人大建议
  • 2024-05-24
  • 2024-05-24
关于推动有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答复
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B(2024) 322号建议的回复
尊敬的袁晓曦代表:
  您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有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B322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有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注和关心。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领导和广大市民对我们的工作提出要求、进行监督,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鞭策,将会更加有效的推动促进郑州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更上新台阶。
郑州市委市政府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高度重视,为了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狠抓了相关工作。下面就相关内容分三部分作以答复,第一部分:有机农业现状。第二部分:农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第三部分:下步工作谋划。
首先答复第一部分内容:
一、有机农业现状
(一)有机农业、有机产品、有机农产品区别
有机农业是指遵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理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措施,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有机产品是指严格禁止使用农用化学品、基因工程产品,提倡用自然、生态平衡的方法从事生产和管理并按照国际有机农业技术规范从事生产所获得并通过认证的直接产品和加工制品。有机农产品认证证书指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简称COFCC)依据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制度和程序向认证委托人颁发的证明性文件,证明其获证产品符合GB/T19630《有机产品》标准。委托人获得中国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后,在产品上加施的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和COFCC标识,表明其获证产品符合GB/T19630《有机产品》标准。 
综上所述,有机农业是一种农业生产过程,其生产的产品可以申请有机产品认证,但有机产品必须经过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有机认证机构认证并取得证书后方可在产品包装或标签上标志“有机”字样、加施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而有机农产品是有机产品的一种,它是通过农业农村部门下属的COFCC认证取得证书的农产品。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有效期一年,每年需要认证委托人提出申请进行再认证。
(二)郑州市有机农产品现状及发展方向
有机食品证书有效期为1年,其认证行为已完全市场化,且认证机构由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审批,农业农村部下属中绿华夏仅为认证机构之一,企业可以自由选择。自2022年以来,我单位未接到企业关于有机食品认证的申请。不过,我市结合本地实际和市场需求,早在2020年就成立郑州市推进绿色食品发展领导小组,出台《郑州市绿色食品发展方案》,聚力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培育绿色生产主体,延长全产业链条,发展绿色高质量农业,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将绿色食品相关知识、生产操作规程等纳入日常农业技术指导、高素质农民培训和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工作之中,扩大绿色食品相关知识普及率。
二、农业高质量发展情况
(一)品牌建设情况
近年来,郑州市高度重视品牌创建工作,紧紧围绕发展都市生态农业, 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建设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59个、美丽牧场24个,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0家(国家级14家、省级54家、市级102家),创建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强镇9个(国家级5个、省级4个),创建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8个(国家级8个、省级10个),共入选河南省知名品牌66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5个、农业企业品牌15个、农产品品牌46个),辖区内现有有效期内绿色食品17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0个、名特优新农产品47个,涌现出了 “登封芥菜”、“中牟西瓜”、“新密金银花”等农业品牌,有效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种业发展情况
自2021年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以来,郑州市坚定扛稳种业振兴政治责任,以做大做强种子企业为突破口,着力打造种业强市,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种子集散地和种子企业集聚地,全市种子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一批优势种子企业成长成为建设种业强市的“主力军”。2023年,郑州市许可证有效期内正常营业种子企业99家,全年销售农作物种子3.6亿公斤、销售总额45.32亿元,分别占全省11.49%、18.06%、和34.3%。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8家,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30家。
(三)标准化建设情况
近年来,郑州市围绕发展都市生态农业, 推广绿色生产和循环农业技术,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自检体系,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水平,确保严格按标准、规范组织生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蔬菜科技示范基地“一中心两基地”加快建设,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全面完成,三大地展接续举办,获批农业部“育繁推一体化”认证种业企业7家、省级“专精特新”种业企业5家、农业农村部重点试验室2个,种子销售额占全省30%以上。全年遴选发布主导品种11个、农业主推技术31项。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9%、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4%,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
(四)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情况
为了实现对我市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倒逼生产者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一是督导企业登录国家和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为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国家和省均建有追溯平台,我们及时上级要求建立了市、县(区、市)、乡镇3级账号,定期督导企业登录国家和省追溯平台,要求从事食用农产品生产的企业全部登录追溯平台。到目前为止,共有5233家农产品生产主体登录了国家和省平台,为下步追溯管理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二是加强对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的管理。充分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的187个市场检测室和382个追溯网点,这些追溯点覆盖了全市规模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生产基地、批发农贸市场、超市和配送中心,对这些追溯点进行了实时视频监控、技术远程督导、数据采集、上传检测结果、统计分析、市场预警、质量追溯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五)乡村休闲旅游整体情况
近年来,郑州市围绕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挖掘特色农业资源,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传承中原民俗文化,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生态圈,取得了积极发展成效。截止到2023年,全市已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登封市、惠济区),全国十大精品线路1条(黄河揽胜风光游),全国十佳农庄1个(惠济区丰乐农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5个(巩义市民权村、新郑泰山村、二七区樱桃沟社区、新密市神仙洞村、登封市玄天庙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45家(其中:五星级6家、四星级16家、三星级23家);认定郑州市农业科普研学基地24家。树立了“走进乡村  寻梦田园”宣传品牌形象,培育了新郑“枣乡风情游”、二七“樱桃节”、荥阳“河阴石榴节”、“中牟西瓜节”等一批知名的农事节会活动,规划打造了“一山、一河、一体验”——“嵩山休闲养生游”、“黄河风光揽胜游”、“农耕文化体验游”等3条休闲农业精品主题线路。
三、下步工作谋划
(一)推广绿色种养模式,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完善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加强对生产经营主体的业务指导,推广绿色健康种养方式,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大禁限用药物宣传力度,开展农兽药残留限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宣贯,确保农兽药经营门店、种养殖基地和合作社等主体禁限用药物清单和常规用药使用残留限量规定知晓率100%。督促生产经营主体落实诚信责任,强化自律意识,实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建立生产记录和进销货台帐,实行索证索票制度,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严格按标生产,杜绝使用禁用农兽药和非法添加物,严格执行农兽药休药间隔期,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加强自检。
(二)强化本土特色优势,提升农业品牌价值
一是立足种业优势,建设企业为主体的种业科技创新平台,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开展育种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推进种业创新能力提升。推进种业企业培育,发展种业振兴骨干力量,打造优质企业梯队,组建我市种业企业“雁阵”梯队。二是发展特色农业,加强顶层设计,为特色产业发展指引新路子。目前,我市正在编制《郑州市加快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强市规划(2022-2027)》,重点对我市特色种植业发展进行布局规划,引导乡村立足自然资源优势,调整特色作物种植结构,发展带动能力强、就业增收效果好的乡村特色产业。三是进一步巩固种植业绿色食品发展成果,提高农产品加工、养殖业生产主体申报积极性,统筹种植、养殖、加工产品发展布局,推进全市绿色食品均衡发展。四是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品牌宣介活动,提高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充分发挥绿色食品认证主体的品牌优势、制度优势和体系优势,引领和带动农业标准化生产。
(三)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支撑乡村产业振兴
一是推动品牌创建工作。持续提升郑州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服务水平,按照农业农村部统一部署,组织有条件的美丽乡村参加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创建,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市)参与休闲农业重点县创建;按照全国乡村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点创建工作安排,组织有意愿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创建。二是做好宣传推介工作。持续开展以“走进乡村 寻梦田园”“郑在乡约”为主题的宣传推介活动,树立公共品牌形象;按照农事节点、假期安排,收集整理主题线路,通过媒体渠道及时发布,引导市民假日出行;积极参与农业农村部四季线路推介活动,提升郑州乡村休闲旅游行业影响力。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