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2266/2024-00088
  • 郑州市教育局
  •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建议,提案
  • 2024-05-30
  • 2024-05-30
关于小升初无缝衔接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议的答复
对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B(2024)330号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尚跃磊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小升初无缝衔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近年来,郑州市教育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落实国家的政策法规,坚持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课程育人功能,积极推进小初衔接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一、完善入学政策,落实属地管理责任

根据《义务教育法》以及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政策法规,市教育局每年研究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意见,坚持县级政府主体责任,招生入学工作“以县为主”有序实施。各区县结合实际,科学制定本地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方案,坚持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原则,规范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严禁违规跨区域、考试掐尖招生,实行均衡编班,不分重点班、快慢班,不断提高招生入学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二、加强课程建设,构建衔接内容体系

一是立足长远发展,推进课程一体化设计。郑州市教育局成立课程一体化指导中心,对全市中小学课程建设进行领导、指导、咨询、督查、评估等。各学校坚持正确育人导向,有效挖掘课程资源,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规律,努力建立纵向各学段层层递进、横向各课程相互配合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目标、课程设置的有效贯通。

二是突出德育为先,推进思政一体化建设。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义务教育阶段研制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同时,根据六年级学生即将步入初中生活的特点,统筹规划小初衔接阶段德育内容,精心设计和实施好毕业课程和入学课程,搭建成长阶梯,满足学生思想道德发展需求。

三是加强教材研究,推进教学内容一体化衔接。小学、初中使用的是同一个课程标准,这是小初有效衔接的基础。市、区两级课程中心及教研部门指导教师深入研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学科核心素养,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梳理教材内在逻辑关系,找寻小初各学科知识的衔接点。

三、提升育人水平,探索衔接教育方法

科学有效的小初衔接,不是单一地提前学习一些初中的课程和知识,而是在教学方法、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心理调试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衔接,为将来顺利升入初中做好准备。

一是促进教师改善教学方法。指导教师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制定学科教学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坚持因材施教,精准分析学情,关注学生个性特征和学习需要,创设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分层或个别化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

二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指导学生了解初中学习和生活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运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习惯,逐步学会自我规划和时间管理,提高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每年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组织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活动。深入了解六、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加强家校沟通协作,采取科学适切的心理调试方法,引导学生以积极阳光的心态迎接初中生活。

四是优化评价育人郑州模型。坚持“绿色评价”,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与改进提升”项目,对学生品德行为、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审美素养和劳动与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夯实全面育人理念。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扎实开展小、初教育教学一体化的实践研究,促进小初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一是完善顶层设计。完善课程一体化建设规划,明确小初衔接教育目标,建构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式,给教师提供科学系统的衔接教学指导。二是优化教育资源。从课程开发、学科教学、习惯培养、心理辅导等方面开展资源建设,打造丰富的课程资源包,为教师教学提供辅助支持,为学生学习提供多元选择。三是加强中小学联合教研。打破学段壁垒与校际边界,建立常态化的交流研讨机制,促进教师相互了解各学段的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学习方式,使不同学段教育更加融合与贯通。

2024年5月30日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