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3103/2024-00020
  • 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人大建议
  • 2024-06-28
  • 2024-07-23
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建议的答复
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B(2024)059号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孙建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建议”收悉,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抢抓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步伐,积极为企业做好服务工作,全市中小企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在调整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活跃市场、扩大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重要支撑。

一、大力开展政策宣传,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坚持精准滴灌,优化“亲清在线”财政资金支付平台,实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财税政策精准直达。扎实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常态化开展“四项对接”,持续举办“郑州企业家日”系列活动,新增“四上”企业1600家,市场主体稳定在200万户以上。结合纪念《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20周年宣贯活动,联合二七区等开展“专精特新”政策宣讲暨送法进企业活动,组织律师服务团对企业的涉法问题提供面对面咨询服务,积极帮助企业解决涉法问题。开展“送政策进企业”活动,利用调研时机,积极开展送政策进企业活动,累计发放政策汇编百余本。通过官网积极推送各级有关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及解读信息,截至2023年底,共发布各类信息近百条,编印发放《中小企业相关政策汇编》2000本。加大财政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资金扶持力度,近两年来,我市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共郑州市委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为抓手,着力健全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构建龙头企业带动、优势企业集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培育生态。强化龙头企业培育,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中明确支持领军型企业(集团),对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超过50亿元、100亿元的企业进行年度表彰,分别给予100万元、2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每年动态遴选企业纳入三高企业培育库,通过政策“组合拳”予以重点扶持。建立“创新性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国家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梯次培育路径,对首次获评的“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分别给予20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认定为“单项冠军”企业、“单项冠军”产品的,分别给予500万元、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二、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以“郑聚英才计划”为依托,围绕优化“引、育、留、用、服”全链条人才生态,综合采取各项奖励、支持措施,全力支持产业(企业)引进、保留人才。推行高层次人才认定“常态化+承诺制+容缺办”,实行快审快批、限时认定,人才到岗后直接兑现服务保障待遇,满足相关资格条件后兑现奖励资金和购房补贴。突出青年人才集聚,面向重点企业和市属高校、公立医院、研发机构,遴选一批40岁以下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博士)给予10万元培养经费支持;遴选一批40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人才领衔的创新创业项目,给予5万—10万元资助,支持青年人才在创新创业中“挑大梁”“当主角”。对于产业人才,研究制定了《郑州市产业骨干人才认定实施细则》,支持企业加大骨干人才引进力度,对认定后的优秀人才给予5万—10万元奖励。创新人才金融支撑,做实“郑州天使投资引导基金”“青年创新创业基金”,原则上对全市人才项目的投资额不低于基金可投规模的50%,设置50%投资损失允许率,为创业企业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保障。加强人才服务保障,聚焦人才工作的后半件事,在人才关心的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医疗健康、配偶安置等“关键”小事上加大支持力度,让人才真正安居、乐业。“双拎”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建设人才公寓17.2万套(间),完成配租3.5万套(间)。截至2023年底,我市引进培育顶尖人才94名、各类高层次人才1566名,在郑院士达到84人,支持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项目512个,签约重点人才项目113个、资金935.6亿元,成功获批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三、推动中小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实施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主体的品质提升专项行动。截至2024年3月,我市已累计培育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0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2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4058家,专精特新企业品牌效应不断扩大。支持企业加强质量建设,引导企业建立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全面加强质量管理。鼓励企业积极申报省长质量奖、市长质量奖,对首次获得国家、省级质量标杆的企业,按有关规定给予奖励支持。提升品牌竞争力,鼓励“企业结合地域文化,制定品牌发展战略,打造特色称号,提升品牌美誉度,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有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以参股、换股、并购等形式与国际品牌企业合作,提高品牌国际化运营能力。开展标准化建设,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修订。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价,对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标准“领跑者”并连续保持一年以上的企业,按照相关政策予以支持。

四、提供高效便捷审批服务

着力提升行政审批效能,拓展审批绿色通道,在并联审批、集中审批上加大力度、加密频次。巩固提升“15分钟便民服务圈”成效,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新增“一件事”30项、“免证可办”事项100个、“跨省通办”事项100个,实现“都市圈通办”高频事项20个、“同城通办”事项200个。动态调整投资负面清单,聚焦主责主业,构建“一业一企一强”格局。持续推进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大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市建设,持续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数字化水平。根据上级简政放权政策,在扎实承接各项省级赋权事项的基础上,对郑州市权责清单进行了重新梳理,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要求,对依据不充分或以红头文件自行设定的行政权力,一律取消;对由基层管理更加方便有效的,一律下放;对职权交叉、管理分散的,一律整合;对可以由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实施的,一律移交社会组织自律管理。印发全市127项《郑州市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证照分离”改革清单》(政网办〔2022〕15号),全市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改革事项达127项,审批时限压减32%,其中:直接取消审批18项、审批改为备案7项、实行告知承诺20项、优化审批服务82项,切实减轻了企业办证负担。

五、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以郑州银行为运营主体开展政策性科创金融业务,打造线上“郑好融”普惠科创金融服务平台、线下金融服务港湾网点,推出“科创E贷”“集群E贷”“善新贷”“善科贷”等普惠类科创信贷产品,探索发行知识产权收益权ABS,带动金融机构累计支持企业创新资金超千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健全科技金融协同机制,用好“郑好融”“郑科贷”平台,落实科创贷贴息政策,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400亿元,争创郑州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在助力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的方面,我市重点开展金融服务活动,先后组织“金融服务进企业”、“金融进万企 纾困解难题”活动,重点进园区、进平台、进基地、进“专精特新”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金融政策宣贯和金融支持。建立金融工作合作机制,会同市金融局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整合金融机构与中小微企业资源。开展“引金融活水、添企业活力”线上金融服务活动,提升区县(市)主管中小企业工作、驻郑金融机构和中小微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业务能力水平。组织区县(市)160多家中小微企业参加“送金融知识”线上交流会,主动将金融产品、金融政策、金融服务送上门,为中小微企业输送源头活水。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