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3103/2024-00041
  • 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人大建议
  • 2024-06-28
  • 2024-07-23
关于加快郑州先进计算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的答复
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B(2024)523号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李建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郑州先进计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郑州市高度重视先进计算产业发展,做强做优计算终端,提升整机生产制造能力,积极发展配套产业,强化协同创新,开展应用示范,取得了明显成效。围绕服务器、PC终端、笔记本电脑等产业链环节,引进培育了超聚变、紫光计算机、河南长城计算机、浪潮计算机等计算终端企业,正在努力打造千亿级计算终端产业基地。2023年全市电子计算机整机产量达到198.6万台,同比增长42.4%。2024年一季度全市电子计算机整机产量达到40万台,同比增长16.5%。超聚变已成为全球领先的算力设备及算力服务提供商,入选独角兽企业,专利超过2000件,位列x86服务器产业第一阵营,2023年累计产值283亿元,同比增长22%。2024年一季度实现产值70亿元,同比增长86%。

尽快取得了一些发展,但我市先进计算产业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产业链条不够完整、计算人才储备不够足等方面的问题,围绕科技创新、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人才引进培育等方面,制定实施具体措施。下一步,我们将依托产业链链长制,落实《郑州市智能终端产业链培育行动方案(2023—2025年)》《郑州市培育壮大算力产业链行动方案(2023—2025年)》,研究制定《郑州市城市算力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按照“一链一专班一研发机构一图八清单”工作机制,扎实推进郑州市先进计算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一、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以系统化创新提升技术支撑力

增强创新能力,围绕计算架构、整机产品、AI算法、算力调度、安全计算等领域,新增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特定细分领域形成技术引领优势。

一是打造高能级计算终端创新平台。支持超聚变等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建先进计算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研究院。积极对接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先进计算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落地建设河南分中心或基地。

二是开展计算终端关键技术联合攻关。重点依托嵩山实验室、河南省科学院、国家超算郑州中心、中原人工智算中心等主体,聚合各方研发资源,聚焦大规模数据处理、内存计算、智能化计算引擎、高并发高吞吐计算、分布式计算、异构计算、存算一体、边缘计算、算网融合等关键共性技术,支持郑州大学、嵩山实验室、省科学院脑科学与类脑实验室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探索量子计算、光计算等前沿计算技术,以“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实施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

三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初步建立自主创新的先进计算产业体系和协同发展的算力服务体系。依托超聚变全球研发中心,聚焦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先进算力支撑,研发产品涉及V7系列服务器、机架服务器、高密服务器、GPU服务器、整机柜服务器,FusionOS操作系统和解决方案,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建设各类研发机构,助力企业汇聚创新要素。

四是持续优化创新环境。支持超聚变等企业,发展欧拉、鸿蒙、高斯等开源技术,加快数据汇聚和共享,形成一批行业数据公共训练集,为算法开发和模型炼化提供数据支撑,构建开源创新生态。加强河南省信创服务保障中心等先进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测试评估、配认证、成果转化等服务能力。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引导各类创新主体聚焦架构设计、服务器、信息安全、算力服务等领域,参与类标准制定修订工作。

二、实施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加快打造自主生态

针对郑州市先进计算产业的优势和短板,进一步加快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在优势领域加力锻造长板,在关键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提升先进计算产业能级,打造全球重要的计算终端生产制造基地。

一是引入培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重点围绕超聚变、紫光、浪潮、长城等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力度,强化产业集聚,积极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来郑投资布局。以整机品牌带动配套集聚,推动先进计算产业向产业链上下游环节拓展,围绕产业链中集成电路、存储器、处理器、芯片模组、操作系统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缺失领域,引进计算机组件、控制芯片、外设组件等上下游企业。积极培育本地关键材料、核心元器件、专用设备等配套企业,推动企业工艺改进、效率提升、产品升级,融入骨干企业供应链,聚合提升产业链本地配套水平。

二是着力培育计算终端产业。依托高新区、航空港区、郑东新区,积极引进服务器、PC终端、笔记本电脑等产业链企业,努力打造千亿级计算终端产业基地。实施紫光计算终端制造基地、中国长城(郑州)自主创新基地等重大项目,提升服务器、计算机整机及配套产品产能,推广计算产品在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发挥紫光计算机、长城计算机、浪潮计算机等企业在细分领域的特色优势,打造存储服务器、工业控制计算机、桌面办公计算机等拳头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是持续提升超聚变服务器产能。依托航空港区、郑东新区,结合“万人助万企”活动,推动超聚变全球总部、服务器生产基地、数字化转型研究院、FusionOS生态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加快豫信电科服务器代工项目建设,强化超聚变配套产业链,提升超聚变服务器产能。支持超聚变持续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集合东西方双生态的优势,推出全新一代FusionServer V7智能服务器,将超聚变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算力基础设施与服务提供者,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四是开展集群链式招商。支持各产业集群和专业园区聚焦延链补链重点环节,加快引进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重点支持超聚变引入配套企业,加快超聚变研发中心及总部基地、华为中原区域总部等项目建设,推动华为、阿里、海康威视、新华三、浪潮等企业生态伙伴在郑投资。

五是推介先进计算典型案例。做好工信部2023年先进计算典型应用案例的推广工作,推动河南众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基于多区域生产运营运维的计算中心典型应用场景、天瑞集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水泥生产工业大脑等典型应用场景建设,在技术创新、应用落地、政府服务等方面对入选工信部案例加大支持力度,推动优秀成果规模化应用。落实工信部征集先进计算典型应用案例要求,积极推荐企业参与评选。

六是加快推进城市算力网建设。到2024年底,郑州城市算力网一期示范项目“郑高新城市算力网”建成并启动运营。在高新区范围内初步实现算力“三异”(异构、异属、异域)“四入”(算力入户、算力入企、算力入园、算力入校)目标。算力调度运营平台,初步实现区域内算力资源的并网调度、融合应用与运营服务,根据试点企业、高校及家庭用户的需求匹配相应算力产品服务,初步实现算力的统一并网、统一调度、计费交易、运营服务与安全监管。到2025年底,逐步完善城市算力网建设,实现市域内算力统一调度服务。会同庆阳、哈密两地联合探索建立跨地区算力调度、网络传输、算电融合、运营服务等协同机制,实现郑州-庆阳-哈密算力跨区域调度,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充算力产品与服务,构建起“能源一算力一市场”体系。到2026年底,城市算力网系统全面建成,机制高效运转,实现算力资源市场化高效调配,深度融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实现东、中、西部算力资源高效协同联动。推动算力服务与应用迭代更新,深度赋能人工智能、工业生产、科研教育、智慧城市等各领域,初步建成上下游协同发展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的算力产业集群,有力支撑全国一体化城市算力网建设。

三、实施人才引进培育工程,夯实人才保障

落实《中共郑州市委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郑聚英才计划”加快建设国家人才高地的意见》,实行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引育政策,引进一批先进计算领域人才。

一是加强高水平科技人才引培。依托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高新区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平台,加快先进计算领域海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鼓励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大学、省科学院、中电科二十七所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设相关专业学科,探索建立高层次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形成学科建设和人才支撑体系,培育先进计算领域创新创业人才。

二是推行“一事一议”,大力引进顶尖人才。围绕国际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人才需求,采取量身定做、针对性邀约、同行专家举荐等方式,精准引进全球顶尖级人才、旗帜性人物,“一事一议”提供个性化支持,最高可给予1亿元综合资助。

三是大力引进领军人才。聚焦服务保障先进计算、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元宇宙、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发展,鼓励我市企事业单位新引进培养急需紧缺高端人才,认定为A、B、C、D类高层次人才后,分别对用人主体给予500万元、200万元、50万元、20万元的引才育才工作经费支持。

四是大力引进青年人才和产业支撑人才。对设立国家、省级、市级博士后工作平台的我市用人单位,给予最高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资助;给予进站博士后每人每年10万元生活补贴,国(境)外优秀博士后提高至15万元,资助期限为2年;支持企业加大骨干人才引进力度,对认定后的优秀人才给予5万—10万元奖励;择优遴选一批卓越工程师,享受D类人才服务保障待遇。

通过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算力建设,加快产业发展,奋力打造全国先进计算整机研发制造引领区、算力应用赋能先行区,初步建立自主创新的先进计算产业体系和协同发展的算力服务体系,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