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7445745/2024-00132
  •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建议提案处
  • 政协提案
  • 2024-08-01
  • 2024-08-01
关于做强做实郑州高新区、服务现代化河南建设提案的答复
关于对省政协第十三届二次会议 第1320172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柳青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做强做实郑州高新区、服务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郑州高新区建设发展情况

近年来,郑州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新区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要求,紧紧围绕高新区的战略定位,突出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锚定“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美好蓝图,奋力打造“两区六高地”,坚定信心、奋发作为,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中始终走在全省前列。2023年GDP实现564.6亿元,增速7.5%;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73.3亿元,增速13.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7.6亿元,增速2.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3亿元,同比增长5.4%。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高质量发展起势蓄能。创新发展活力强劲。截至2023年底,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008家,占全市的34.1%,全省的15.5%。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939家,占全市36.7%、全省11.3%;46家企业入选河南省“瞪羚”企业,占全市38.3%、全省10.1%;集聚了全省唯一的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超算郑州中心、33家国家级创新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11家、93家各类双创载体;累计培育出创新型龙头企业1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97家。创新人才加快集聚。2023年成功获批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荣获“2023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高新区)”称号。目前,高新区集聚各类科技人才10万余人,其中院士21人(含外籍院士5人),海外高层次人才国家级人选11人,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14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以上14人,中原英才计划2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4人,郑州市认定的高层次人才145人,入选郑州市创新创业团队147个人才(团队)。设立人才服务专窗,开通人才服务热线,常态化受理人才服务事项。2023年,共受理青年人才首次购房补贴补贴资金5979万元,青年人才生活补贴84人,分配人才公寓3153套,超额完成市级任务。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与其他中部高新区相比,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差距。与同类国家高新区相比区域面积相差巨大,仅为西安高新区的1/10,武汉东湖高新区的1/5。郑州高新区共建核心区域启动前,由于区域面积受限,影响高新区经济快速发展。比如,从高能级平台来看,已建成河南首个大科学装置、全国第7家国家超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但与同类国家级高新区相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数量较少;从高企数量来看,地区间受辖区面积、经济状况、市场主体等因素影响较大,郑州高新区2023年高企虽增速优势明显,但与中西部国家高新区在数量上还有一定差距。

(二)加强产业高地建设,为高质量发展培优育新。一是高新区发展拥有非常好的产业基础。主导产业加速强链,智能传感器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链入围全市第一批次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占全市40%;紫光计算机、新开普、郑州机械研究所等19家企业,入选全市第一批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链主”企业,居全市第一;高质量举办世界传感器大会、强网杯、北斗年会、金刚石产业大会、数智治理峰会等在国内有影响力的重大活动;新型产业加速培育,光伏新能源产业链逐步形成,涌现出了中熙能源等全产业企业;持续完善氢能储能产业链条,省内最大加氢站——金马氢能固定式加氢站投用;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初步形成,聚集了赛诺特、凯普瑞等一批拟上市企业。数字经济加速赋能,在全国率先启动城市算力网建设,推动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全面突破;成功举办郑州城市算力网建设研讨会、城市算力网建设推进会等重大活动;图灵小镇、郑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项目加速推进。二是高新区发展拥有新支撑。合作共建区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经过前期规划,2024 年进入全面发力、开发建设的新阶段,无论是区内存量企业扩大再生产还是新招引的项目,都能够保障用地需求;各类创新资源、创新机构聚集成势。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区内创新资源规模集聚、创新动能蓬勃增长、创新生态逐步形成,源源不断的新质生产力为高新区产业创新打下良好基础,成为全省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区内现有企业智改数转、扩大产能意愿强烈,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

(三)深化改革提升服务,为高质量发展补齐短板。一是深化政务增值服务。《“无事不扰、有事快办”,助力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发展》入选国务院政务服务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高小新”品牌入选省、市营商环境典型案例;2023年,开展企业家接待日活动 135 次,解决问题 292 个;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累计走访企业 9850 家次,解决企业问题 3270 个,问题解决率 99.9%;二是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2022年初,郑州高新区出台了《郑州高新区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郑开管〔2022〕1号),为全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积极落实惠企利企政策 36 项,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每年拿出“真金白银”兑现政策承诺,让辖区企业创新发展更有底气。

(四)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兜牢基本民生保障。2023年,坚持把有限财力向民生倾斜,民生领域支出达21.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5.1%,省市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全面完成南水北调水源置换工作,让81万居民喝上丹江水;2023年新增日供水能力4万立方米、集中供热新增入网面积130万平方米,新发展燃气用户2.8万户;祥营、金菊等两个11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用。完成百炉屯铁路桥涵、化工路西延等 6 处积水点整治,基本消除西四环以西区域积水隐患。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郑州高新区将围绕“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全程有保障”,数智赋能、AI集成,建立以数智政务“高小新”为品牌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努力实现更多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成”;持续发挥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先行先试优势,深入研究全国先进开发区先行先试政策,完善出台《郑州高新区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24版)》,确保政策执行连续、有效和可持续;持续开展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引领的企业服务活动,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拓市场、破瓶颈、解难题。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郑州高新区将实施温暖工程,加快推进供热一体化,融入全市供热一张网,通过全市热源统筹,力争全面彻底解决群众供暖问题。实施积水点改造工程,重点对科学大道沿线、西三环北延段等积水点进行改造,彻底改变汛期“马路成河”的现状,方便群众出行;实施道路联通建设,积极争取增加新龙路项目建设,做好项目涉及到的征迁,土地手续报批等手续办理工作。加快推动外联道路打通、8号线通车后四环以西路网的完善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程;配合做好农业路快速化(西四环-西三环)工程、站北路等外联道路建设,保障群众便捷出行。

(三)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上奋力争先。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持续推进企业梯次培育,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建设,持续开展瞪羚独角兽企业认定工作,实施多样化、梯度化、定制化的政策支持。加快建设海外离岸人才双创基地,打造国际化创新创业生态圈。积极筹备做好2024年郑州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大会暨项目路演活动,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发挥好区内现有产业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优势产业赛道,在主导产业、战新产业上做精、做尖、做深,形成全产业链优势,打造领先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紧盯传感器、超硬材料等优势产业,推动MEMS研发服务平台建设、国际钻石城项目建设。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进一步强链补链,稳固传统产业优势,做强新兴产业集群,持续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以强链补链厚植新质生产力,打造具有高新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补齐产业链的短板和弱项,发挥“链长制”、举办赛会等产业赛道培育组织的经验,高质量召开“世界传感器大会”、2024世界金刚石大会,推进城市算力网建设,加快打造数算产业,做好产业链结构化研究、清单化管理、专班化推进,着力打通产业链堵点、畅通痛点、补上断点,开辟更多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

(四)持续构筑人才要素“强磁场”。郑州高新区探索建立“产业+项目+人才”的协同引才模式,依托超算中心、天健生物实验室、省科学院材料所、武汉理工大学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及省市招才引智大会等活动,吸引大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入区;实施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行动,通过传感器学院等“产教融合”典型和“订单式”培养模式,培养一批适应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要求的创新人才和技能人才。

(五)加快扩大开放创新。郑州高新区将充分发挥区内7家郑州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优势,推进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多个技术领域项目合作,成为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实施的重要载体、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的重要平台;与海关密切合作,以“拓市场、抢订单”为目标助推企业跨境出海,积极拓展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成员国、“一带一路”共建伙伴、中亚五国和拉美、非洲、中东欧等新兴贸易市场;积极谋划各类国际活动,结合辖区企业项目对接情况和实际需求,组织多批次经贸代表团出访。

 感谢您对我市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心与支持。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