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2258/2016-00119
  • 郑州市文物局
  • 政务,提案
  • 2016-06-03
  • 2016-06-03
对市政协十三届委员会三次会议第201600341号提案的答复

 

 

 郑文物提字〔2016〕10号                                                                                   签发人:任  伟

 

                                                                                                                     办理结果:A

 

对市政协十三届委员会三次会议第201600341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顾万发委员:

      您和钟海涛、牛雷莉、孙玉香、王璐凡、路凯、海波等委员联名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各县(市、区)编制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及注重大遗址规划、遗址公园规划与城市绿地、公共应急场所结合的提案》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近两年,市人大、政协议案中,多位代表、委员也表达了同您一样对区域文物保护总体规划编制及相关问题的重视和关切。对您的提案,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在华夏民族传统宇宙观中,郑州嵩山是“天地之中心”。在华夏文明起源发展中,以郑州为中心的嵩山地区孕育了连绵不断、传承有序的华夏文明,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也为我们留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目前,郑州地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2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80项,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共同印证了以郑州为中心的嵩山地区在东亚现代人出现与农业起源、华夏文明起源、 城市文明发展繁荣、华夏民族传统价值体系孕育融合过程中的核心区地位,为古都郑州凝聚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也赋予了我们文化传承创新工作艰巨的历史使命。

      遗产的价值在于服务社会,文化的生命在于传承创新。诚如您所言,全面做好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必须坚持依法保护,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必须坚持规划落实,必须坚持惠及于民。近年来,我市在强化规划支撑,促进文化遗产服务社会、推动发展方面已经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先行先试,持续做好区域文物保护总体规划

      我市历届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对城市建设和文化传承的引领作用,坚持规划先行引领城市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00年,为进一步增强郑州中心城市功能,扩大城市规模,拉大城市框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郑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郑东新区的战略谋划。在新区建设确定之后,市委、市政府当即着手编制了《郑东新区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坚持从区域总规层面确保文化遗产在新区建设中的完整、安全。2009年,郑州市组织国土、规划、城建、文物、水务等相关部门,完成了《郑州市中心城区城市“六线”规划》及其《实施导则》,将文物保护“紫线”纳入城市“六线”规划,确立了文物部门对中心城区涉及文物建设项目的审查制度,从制度上确保了《文物法》相关条款的严格落实。2014年,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初期,我市即指导相关单位委托编制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文物保护总体规划》,支撑、引导航空港区新区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配合、服务好航空港区经济、文化建设。

      尤其是2011年,国家《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将郑州市确定为国家重点支持保护的六个大遗址片区(郑州、洛阳、西安、曲阜、荆州、成都)后,我市立即委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启动了《郑州大遗址片区保护利用战略规划》编制工作,在总结郑州片区核心价值,梳理文化遗产资源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将全市辖区划分为六个特色片区,总体谋划保护利用工作。该《规划》经市委常委会审议同意实施,明确树立了全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格局化发展理念。

      市委、市政府还指导我市文化特色突出,文化产业业态初具规模的登封、新郑两市分别编制了《登封历史文化名城规划》、《新郑黄帝故里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引领指导区域历史文化名城传承创新工作。2015至2016年,为促进古都郑州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我市又启动了《郑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和《郑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5—2020)》编制工作,涵盖郑州全部辖区,统筹支撑谋划历史文化研究、挖掘、保护、传承工作。

      在做好区域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引领的同时,我市确立了建设项目联审联批制度,将郑州市文物局纳入首批成员单位,参与对全市建设项目的审批工作,有力保障了文物保护总体规划的落实,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规划层面的源头把控。在城市建设中,文物保护规划先行、联审联批制度把控等有益实践,不但为我市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强力的制度保障,而且在国内发挥了重要示范作用,更加坚定了我市做好文化传承创新的信心和决心。

      二、多措并举,积极促进遗产保护推动社会发展

      文化遗产资源的特点,奠定了我市“华夏文明的腹心重地,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的城市文化定位,明确了我们把古都郑州建设成为“根源文化”、“黄帝文化”为核心的全球华人精神家园,世界重要的早期文明保存、展示、研究中心,国家重要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示范区的战略目标。立足我市文化定位和战略目标,我市坚持夯实基础研究,扎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展示,积极促进文化遗产保护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商代都城遗址,位于郑州市中心城区,面积达13平方公里,是国家十二五重点保护的150处大遗址之一,也是郑州国家大遗址保护示范片区的龙头遗址。上世纪90年代,为了保护郑州商代都城内城垣遗址,郑州市就提出了建设郑州商城遗址公园的构想,在遗址公园形态上不追求单一遗址公园的面积和围合,提出了“见缝插针、相对集中;以点带面、串珠成线”的建设方针,同时通过遗址博物馆建设、地面标示、碑刻标示、历史文化散步道和城市导览系统,力图完整展现郑州商代都城遗址的全貌。

      针对郑州商城遗址位于城市中心区,区域内居民生活环境恶劣等重大难题,我们深入调研,科学规划。委托清华大学编制《郑州商代都城遗址保护规划》,历经四年,多次论证,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复通过。又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郑州商城遗址城垣遗址保护展示设计方案》,有效地保护城墙这一大型土遗址。为实现商城遗址的整体保护,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再次委托清华大学编制《郑州商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并由此提出以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为契机,带动周边40 平方公里棚户区、都市村庄、仓储工厂区的地块改造,建设新商都圈的大遗址保护新思路。

      针对郑州商城遗址面积大、分布范围广、观赏性不强的特点,郑州商城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科学推进的策略。通过“保护一城(7公里商城内城墙)、建设一带(环城绿化带)、建设五个展示片区(黄委会宫殿展示片区、遗址博物院片区、城隍庙文庙片区、书院街片区、夕阳楼片区)、建设八个展示节点(人民广场地下城墙展示节点、紫荆山公园城墙断面展示节点、商都艺术馆商城发现地展示节点、城北路城墙断面展示节点、东大街商城复原展示节点、紫荆山路城墙历史年轮展示节点、西南城墙遗址展示节点、商鼎公园城墙遗址展示节点)”,稳步推进各项工程顺利实施,打造在城市中心区的131.5公顷的环状考古遗址公园。

      目前,郑州商城遗址文物本体保护及周边绿化工程初见成效,城北路城墙断面展示节点保护方案已经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复,商都博物院建设工程正在推进。八个展示节点完成过半,人民广场地下城墙展示节点、东大街商城复原展示节点、紫荆山路城墙历史年轮展示节点、西南城墙遗址展示节点成为展示郑州历史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已建成的遗址公园坚持免费开放,已经成为和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

      在城市发展中,我们将这种模式推广至郑韩故城、大河村遗址等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去。经过近几年建设,郑州商城遗址公园、郑韩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已经对外免费开放,疏林绿地映衬着巍然屹立、雄浑沧桑的古老城墙,昔日的棚户区已经成为文化氛围浓厚、环境优美的城市新景观。以郑州商代都城遗址、郑韩故城遗址、大河村遗址、巩义宋陵为代表的一批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改善了当地居民生活、提升了城市形象,大遗址保护真正实现了惠及民生。

      在加快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我们确定实施了“文物梳理建档”、“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记忆强化工程”,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城市发展“五规合一”,有力发挥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文化支撑作用。目前,已经建成了尚岗杨遗址公园、刘禹锡文化公园、李商隐文化公园、石佛遗址文化公园(绿谷公园)等,规划建设西山遗址公园、郑庄遗址公园、大运河世界遗产公园、小双桥遗址公园等近20余座城市大遗址文化公园。

      这些大遗址文化公园的建设,充分与城乡发展规划相衔接,兼顾城市绿地、公共活动空间、紧急避难场所,在做好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有力发挥了拓展优化公众活动空间、提升美化人居环境、塑造彰显城市品位、熏陶影响人文素养的积极作用。

      您在提案中关于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真知灼见和良好建议,与我市文化遗产传承创新的实际需要密切契合,也与我市当前的工作理念和实践不谋而合。下一步,我们将对全市各辖区文物保护总体规划编制情况进行梳理,致函尚未编制总体规划的县(市)、区,敦促启动编制工作,与城乡发展规划、公共绿地、公共空间、紧急避难场所进行衔接,使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共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建设为统领,做好规划统领,推动服务社会,切实做好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工程相关工作,切实把郑州厚重的文物、文化资源保护好、挖掘好、管理好、利用好、传承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全社会共同参与下,郑州市一定能够建设成为集文物保护、城市发展、文化旅游和生态建设为一体的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

 

 

 

                                                                                                                       2016年6月3日



      联系单位: 郑州市文物局    邮    编:450007

      联 系 人:张贺君          联系电话:15936259089

      抄    报: 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协提案委员会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