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2274/2017-00109
  • 郑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建议
  • 2017-10-17
  • 2017-10-17
郑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131号建议的回复

尊敬的张瑞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养生服务业”的提案收悉,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市卫生计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中医药学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瑰宝,几千年来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近年来,我市以深化医改启动以来,牢牢抓住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机遇,重心下移、聚焦基层,严格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紧紧围绕“服务更可及、能力有提高、群众得实惠”的工作宗旨,以开展中医中药进农村进社区工作为抓手,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为重点,不断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着力抓好人才队伍尤其是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优布局抓建设,完善服务体系,优化全市中医医疗机构布局。编制《郑州市域医疗卫生设施用地布局规划(2011-2020)》,将全市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全部纳入,重点加强新建城区、经济聚集区、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等薄弱区域中医医疗资源布局。出台国内第一部关于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建设的地方性法规《郑州市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明确在城市新区开发、旧城区改造时,中医医疗设施要与开发建设项目同步配套进行。已经形成以市、县两级中医医院为核心,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为骨干,以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以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网络。

二、不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一是抓好龙头建设。县级中医院是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的龙头机构。按照“特色突出、功能齐全”的要求,近三年我们争取项目对全市县级中医院进行新建、改建、扩建。从规划、选址开始,组织专家进行了多次论证,指导到位,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截至目前,荥阳、新密中医院已建成投入使用,新郑、登封中医院新病房楼中牟新院区正在建设之中。二是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通过岗位培训、全科医师培训、乡村医生培训、各种学术活动不断加强中医药人员素质。培养了30名优秀中医拔尖骨干人才,评选出了“河南省名中医”3名,郑州市“名老中医”15名、“名中医”11名、“优秀中医”11名。每年组织郑州市中医药技术竞赛, 30名同志获得“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和“郑州市技术状元”称号。开展“师带徒”试点工作,探索师带徒培养模式,已有8名继承人成功继承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目前这一模式已在全市推广。开展基层人员能力提升培训,从今年起,开展为期三年的中医知识能力培训,旨在全面提高我市基层中医药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使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覆盖率达到100%,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让广大基层人民群众能方便享受到中医药服务。三是持续加大投入,保障中医药事业发展。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基层中医药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自2011年连续三年将“中医中药进农村进社区”纳入郑州市为民办理十大实事,市、县两级财政局累计投入经费7795万元,对全市96所乡镇卫生院、7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4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500所村卫生室中医科达标建设。2016年又争取794万元对遴选出60个基础条件较好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中医诊疗区(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四是打造中医药文化氛围。每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设立了中医诊室和中医康复治疗室,并集中设置,在装修装饰上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形成170个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让辖区居民更方便享受中医药服务,并在综合服务区内可以了解中医药的基础知识、养生保健方法,以及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方法,常用中药的识别和功效、中药煎煮常识等。五是加强中医药知识普及。启动中医免费体验日活动,在全市中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开展一天中医免费体验服务,免费进行包括针灸在内的十余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引导群众主动使用中医药防病治病。发放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处方达30余种,中医药健康教育资料达10余万份,每月开展一次中医文化和中医药科普知识讲座,向社区广大居民传授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防治知识、中医养生保健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让老百姓认识中医、感受中医、选择中医。

三、多措并举全力保障,确保基层中医药工作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市委常委会和市长办公会上多次研究和部署中医药工作工作,成立郑州市中医中药进农村进社区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基层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严格履行各自职责,健全了社区卫生服务领导机制。二是做好资金保障。出台《郑州市中医中药进农村进社区工作方案》,对纳入建设的每个乡镇卫生院补助30万元,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补助20万元,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补助2.5万元。由市、县财政按照1:1分担,两年共投入4495万元。我市财政收入有限,经费并不宽裕。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仍然想方设法,克服困难,保证中医经费投入,凡是中医预算资金足额拨付到位,凡是中医药项目配套资金无条件保证。三是出台制订倾斜政策。鼓励群众选用中医药治疗,将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制剂以及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纳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对使用中医药治疗费用的报销补偿比例也提高了10%。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在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方面充分发挥了作用。

四、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见成效。通过持续开展中医中药进农村进社区活动,并以此为基础积极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全面提升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基层中医药工作的加强,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色,降低了医疗费用,为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发挥了积极作用。截止 2016年底,我市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1005人,比2010年增加了37.4%;中医诊疗126.3万人次,比2010年增长了61.3%;非药物疗法62.6万人次,比2010年增加118%;中医处方中药处方187.1万张(含饮片和中成药),比2010年增加48%。;中医馆面积28547.4平米,中药房面积2132.7平米,煎药室面积999.1平米;累计配备中医诊疗设备种类782种,累计配备中医康复设备种类518种;累计配备中药饮片数19847种;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304062名,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的236414名,占77.8%;辖区内0-36个月儿童145830名,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103393名,占70.8%。通过建设,基层中医药人员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在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活动中进行满意度调查,群众的满意度达93.6%。持续开展中医中药进农村、进社区活动,改变了我市基层中医药服务领域趋于萎缩的现状,完善了基层中医药发展的基础条件,全面提高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受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和重视,新华网、中国中医药报、河南医药卫生报等多家媒体对我市的做法进行了报道。

五、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打造特色品牌。先后发掘了市中医院的“帖氏飞针”、市颈肩腰腿痛医院的“邵氏诊断法”和“邵氏无痛治疗法”、新密市的岐黄文化、登封市的嵩山扶正疗法等传统医学疗法,出版了《中原帖氏飞针》、《郑州市中医良医良方手册》等书籍,联合中央电视台制作了《岐黄春秋》,以全新的视角解读了新密市作为岐黄文化发祥地的独特魅力。市中医院还将“中原帖氏飞针”注册商标,获得“首批民间中医药特色诊疗项目”殊荣。现已申报郑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已于2016年开设了首期培训班。

六、创新载体、延伸服务,打造健康沟通桥梁。一是开展“郑州中医名家讲堂”活动。自今年开始将定期举办,活动将在全国范围内邀请包括国医大师在内的著名中医药专家,解读中医经典,使民众对中医有了新的认识。活动不仅传播中医药专业学术和科普知识,提升全市中医药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同时推进了广大群众了解中医、认识中医和感受中医,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根植于百姓心中。同时,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深入到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农村进行卫生健康知识讲座,累计开展5712堂讲座,受益群众达74万人次;二是持续开展以“贴近民生,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主旨的“万名医护送健康”服务活动。开展义诊、健康咨询、发放健康宣传资料、药品等活动,受益群众达百万人次;三是在全省率先开通郑州市“12320”公共卫生公益服务热线,实现了郑州区域范围内的寻医问药、网上答疑、在线网谈等多项功能,全年接听群众咨询电话6万余次,处理举报投诉2000余件次,在卫生部门、医疗服务机构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健康沟通桥梁。四是组织开展“医疗服务换位体验”活动。在全市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及基层医疗单位主动开放医疗卫生服务岗位和设施,组织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组团观摩、现场体验、跟踪实践、免费服务等方式近距离、全过程、全方位感受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截至目前,共开展体验活动2010场次,参与医护人员2万多人次,参与群众近19万多人次,发放各种健康宣传资料近20多万份,投入资金140余万元,深受群众欢迎。

七、积极探索健康养生服务业。目前,我市健康养生服务业处于初始和探索阶段,我委早在2014年印发了《郑州市卫生局关于印发郑州市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规划的通知》(郑卫中〔2014〕17号),明确了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中医医疗保健服务机构,推广科学规范的中医保健知识及产品,整合特色养生保健资源、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养生和医疗健康旅游。由于此项涉及多部门,卫生计生部门只是承担其中一部分,但是健康养生服务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性工作,我们也希望代表、委员们能共同呼吁,倡导建立并不断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参与、全社会动员”的健康促进工作模式,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扩大健康教育工作覆盖面和深度,为切实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以后能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们,共同促进我市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2017年8月25日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