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2362/2019-00062
  • 郑州市环境保护局
  • 提案
  • 2019-01-13
  • 2019-01-13
关于打造我市千亿环保产业的建议答复(编号:20180239号)

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180239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任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打造我市千亿环保产业的建议”的提案收悉。非常感谢您们对我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指定专人办理,现结合我局职责答复如下:

    一、加快顶层设计,建立全域新型智慧环保平台

    为贯彻落实《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的要求,为加快推进新型智慧环保建设,今年11月我局制定下发了《郑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新型智慧环保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一是完成新型智慧环保建设顶层设计。建设生态环境大数据、大平台、大系统,形成生态环境信息“一张图”,实现“生态环境综合决策科学化、生态环境监管精准化、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便民化”的目标,把相关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污染物排放数据、环境风险评估数据以及自然生态数据、环境执法监察数据等全部整合汇总。推动跨部门生态环境信息共享,强化数据分析和应用。二是完善全市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布局。实现对大气、水、噪声、土壤、污染源、辐射环境、危险废物、污染企业等环境要素监测监控全覆盖。三是建设环境数据中心和环保专题数据库。加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完善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实现区域内大气污染综合监测数据实时共享,建立污染源排放量清单,做好区域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四是建设环保综合业务系统。汇集数据处理分析、实时动态监管、审批、执法、决策分析、环境风险预警、环境状况评价分析等功能,促进环境监管模式创新,提升环境公共服务能力。

    智慧环保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工程,根据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相关规划,通过一系列数字化、信息化的应用,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智慧环保建设,做到边建设、边应用、边出成效,实现一年打基础,二年显成效,三年求突破。
    (一)第一阶段(2019年上半年),主要任务是打好基础,理顺机制体制。一是规划设计部分,完成新型智慧环保顶层设计和智慧环保分系统的规划设计;成立智慧环保专家智库,为全市新型智慧环保建设提供全方位的决策、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撑服务。二是基础平台建设部分,完成环保系统网络升级改造,建立一个设计规范、安全稳定可靠、功能完备、性能优良,具备可管理易维护的网络及网络安全系统平台。通过基础平台建设,将切实有效的提高我局业务和办公网络质量和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能力,提高我局网络和数据的安全性。
    (二)第二阶段(2019年下半年),主要任务是重点突破,示范项目全面启动,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基础工作部分,各部门完成内部信息系统整合,汇集涉及环境管理的各类数据资源。二是全面启动重点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完善全市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布局,实现对各类环境要素监测、监控全覆盖。建设我市环境数据中心和环保专题数据库,加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实现区域内大气污染综合监测数据实时共享。

第三阶段(2020年),主要任务是完善提升,重点示范项目应用取得突破,迈入全国智慧环保建设先进行列。一是重点示范项目完成建设任务,取得实实在在的应用成效,全面提升政府效能,让广大市民切实感受到智慧环保建设带来的工作和生活便利。二是建设环保综合业务系统,汇集数据处理分析、实时动态监管、审批、执法、决策分析、环境风险预警、环境状况评价分析等功能,促进环境监管模式创新,提升环境公共服务能力。通过对全市相关各部门的数据采集和整合,对环保大数据进行分析,提高环境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二、突出绿色经济发展,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郑州作为“2+26”城市中较为重要的传输通道城市,市领导多次强调,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把环境治理攻坚作为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来对待,作为必须落实的发展要求来贯彻,作为必须兑现的民生需求来落实。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要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下大气力做好结构调整,努力打赢蓝天保卫战,确保实现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近年来,面对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通过健全机制、深化措施、加大投入、严格奖惩,动员全市上下,凝聚了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合力,广大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大气环境治理的机制更加健全,环境空气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 五年来,郑州市委、市政府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集全市之力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2017年,全市PM10年均浓度为118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170微克/立方米下降30.6%(目标下降20%);PM2.5年均浓度66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108微克/立方米下降38.9%(目标下降15%),超额完成“大气十条”要求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三、推进环保产业绿色发展,提升环境保护能力

    以企业为主体,以标准为引领,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绿色产品标准,建立绿色制造评价机制,争创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绿色产品,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力争到2020年底前累计培育创建10家绿色工厂、1家绿色园区。全市“两化”(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智能转型走在全国前列;全市规模企业基本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对获得国家级绿色示范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的,给予财政补贴。

    积极推行绿色环保调度制度,实施差别化管控。依据《河南省绿色环保调度制度(试行)》,对通过更换清洁能源、实现超低排放、开展清洁生产等方式,污染物排放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的绿色环保引领企业,允许其优先生产,推动大气污染物排放单位逐步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变;对绿色环保引领企业,给予优先获得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列入电力直接交易环保免审名单,原则上不再列入错峰生产清单、享受环评审批“绿色”通道等激励政策。在采暖季、夏季高温时段,对污染物排放未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的工业企业等单位实行错峰生产管控。建立动态管理的绿色环保企业名单,依法依规实施污染天气管控。对违反污染天气管控和错峰生产要求的企业,在依法依规进行查处的同时,通过企业信用、土地供应、税收管理、生产许可、安全许可、政府采购等必要的经济、行政手段,实施联合惩戒和信用约束。

    四、继续培育环保产业,不断壮大环保产业

    今年10月新出台的《中共郑州市委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提出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及医药、智能制造装备三大新兴未来产业集群,建设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立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全面落实国家出台的有利于绿色发展的结构性减税政策。采用直接投资等方式,规范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撬动更多社会社会资本进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壮大绿色产业规模,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带,包括创建低碳经济示范区、开展低碳技术产业示范、发展低碳高效能源。积极支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节能环保龙头企业,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以提升节能环保装备供给能力为主线,优先发展产业关联度高、市场潜力大的节能环保装备技术,重点发展固体废弃物再生利用、气体有害物控制及收集回用、高效节能热处理装置、地热能利用等技术和装备。积极推行节能环保整体解决方案,加快发展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社会化监测等新业态,培育高水平、专业化节能环保服务公司。

    五、持续开展冬防专项行动,加快完善监控监测体系

    为切实做好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完成2018年生态环境部和省政府下达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根据国家、省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要求,我局制定了《郑州市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并进行了任务化分。

    一是科学实施错峰生产,对达标企业给予豁免政策支持。以减少重污染天气为着力点,狠抓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制定实施方案,将攻坚目标、任务措施分解到县市区,持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采暖季,制定错峰生产方案,实施差别化管理。企业未按期完成治理改造任务的,一并纳入错峰生产方案,实施停产。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的,提高错峰限产比例或实施停产。对2018年10月底前稳定达到超低排放的企业,当年给予错峰生产豁免政策激励。

    二是建立智慧管控平台,加强大气环境基础能力建设。立足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根据郑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经验及实际需求,以数据整合、协同互动、服务高效、智能锁源为目标,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立“智慧郑州—大气环境智慧管控平台”。平台将打破部门信息孤岛,将来自5个职能委局的17类环保数据资源有机融合,实现信息共享。同时改变传统环保数据利用的局限性,通过分属不同部门单位、不同系统的各类数据,进行环境综合分析;通过GIS划分到区、街道办,建设覆盖全面的、规划统一的精细化感知网络。解决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政府决策无抓手,信息调度滞后,问题发现不及时,督导督查无重点,工作落实难监管,信息资源无法共享的突出问题。最终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精准研判、指挥调度、督导督查与考核考评四大功能。 

    三是扩大污染源自动监控范围,建设“天地车人”一体化监控系统。扩大涉气工业企业监控范围,对全市满足自动监控设施建设标准的企业进行全面筛查,9月底前新增烟气排放自动监控设施25 套,12月底前,全市涉气企业完成自动监控设施建设。石化、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VOCs排放重点源,每年产生量在200吨以上的,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加快安装废气排放自动监控设施,并与环保部门联网。继续推进建设监测设备,9月底前,对现有的4 台移动遥感监测设备完成升级改造,对已安装的10 套固定遥感监测设备完善功能,遥感数据实现联网。建立全市网络监控平台,实现国家、省、市三级联网,以及监控数据实时、稳定传输。 12月底前试点开展工程机械安装实时定位和排放监控装置工作,开展重型柴油车车载诊断系统远程监控工作。

    四是不断提供技术支撑,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将烟气自动监测数据作为执法依据,严肃查处不正常运行自动监控设施及逃避监管等违法行为。打造环境监控、执法、预警一体化平台,构建“互联网+”执法模式。平台将建立涵盖生态环境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控、移动执法、风险监控预警等功能的环境管理应用,将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涉气重点企业的生产线、工业堆场、污染防治设施等视频图像传输到智慧城市大气环境管理平台。实现各类视频监控的统一管理,在指挥中心,一张图实现各种环境数据的可视化和一体化展示,形成“监测—监督—管理—指挥—统计—决策—监测”的生态环境监管业务闭环管理。同时通过环境监管APP,环境网格员可通过移动端上报各类污染事件,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六、开放融合环保网络服务平台,不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

    构建统一管理、全面联网、面向公众、社会公开的大气环境信息发布平台,到2020年,建设一套完整的环境信息数据库。开展一系列“互联网+环保”行动,建立大气污染源时空分布数据库,实现污染源监控数据与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汇总以及其他外部监控资源的接入,推进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共享、公开及舆情监控。充分发挥绿色微博、绿信微信作用,进一步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

    最后再次感您们对我市环保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您们对我市环保工作继续给予关注和帮助,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2019年1月10日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