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3963/2019-00059
  • 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
  • 提案
  • 2019-01-14
  • 2019-01-14
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180263号提案的答复

花姝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提升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质量”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休闲农业是依托农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设施、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资源,为社会提供旅游观光、农事体验、度假养生、科教健身等相关服务与产品的新型农业产业。融农业经济功能、生态功能与社会功能为一体,源于农业,建在农村,惠及农民,沟通城乡,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休闲农业,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优化生态环境,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保护意识

市农委自2013年起,连续开展休闲农业星级示范创建活动,用星级示范创建要求,督促企业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为提高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市农委每年都开展休闲农业培训工作,环境保护与景观营造等内容是培训的重要方面,市农委先后对休闲农业企业培训了绿色防控、农业废弃物利用等相关内容,引导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在统筹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加大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

二、保护人文生态,传承传统文化

市农委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在升级改造村容村貌等硬件设施的同时,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二七区樱桃沟社区、登封市范家门村、新郑市泰山村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通过新农村建设将挖掘传承传统文化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热点。

此外,获得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5星级园区的巩义市长寿山景区和登封市禅心居也是发展乡村旅游、传承传统文化的典范。

市农委将以“保护人文生态,传承传统文化”为目标,积极推动休闲农业实现“三个转变”。将休闲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融为一体,从注重规模向注重效益质量提升转变,从注重数量增加向注重特色建设转变,从注重投资向文化融入转变为抓手,加强载体和配套设施建设,注重民俗文化的保护和融入,强化创新、创意,扩大农旅结合,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宜、特色鲜明、景观丰富、功能齐全、管理规范、发展健康、效益显著的休闲农业产业新格局。

三、打造乡村品牌,丰富旅游产品

为促进休闲农业向规模化、特色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我们从2013年起,连续开展休闲农业星级示范创建活动。截止到2018年底,全市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示范点2个、全国十大精品线路1条,全国十佳农庄1个、星级示范企业67家。

为提升休闲农业企业的知名度,扩大休闲农业的行业影响力,自2013年以来,市农委持续推进以“走进乡村,寻梦田园”为主题的休闲农业宣传推介活动,加强与省市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携手合作,创新宣传形式,拓展宣传途径,加大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及精品线路宣传力度,提升休闲农业节会活动品味和层次,增强休闲农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形成了阳春踏青赏花游、樱桃文化节、河阴石榴节、枣乡风情游、绿源山水风筝节和冬枣节、普兰斯薰衣草节、富景生态葡萄节等节会活动,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四、突出设施建设,推动基础提升

为了强化政府的鼓励引导作用, 2012年-2015年,市财政共列出5412.5万元的休闲农业专项扶持资金,遵循总额控制、突出重点、培育引导、助推发展的原则,建立休闲农业项目库,科学评价,择优补贴,共用于11个县(市、区)的95个休闲农业项目,扶持其改善基础设施、拓展休闲功能,鼓励其开展创新创意、提升服务质量,积极推进我市休闲农业规模化、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发展。其中,利用财政资金建设的休闲农业标识标牌方便了为前往休闲农业园区车辆起到了指引作用,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行车难”问题,利用财政资金支持园区建设了生态停车场,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停车难”问题。

 

 

                                  

                             2019年1月10日

 

 

联系单位:郑州市农委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邮    编:450000

联 系 人:赵利敏                    联系电话:65361105

抄    报:市政府督查室  市政协提案委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