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3963/2019-00061
  • 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
  • 提案
  • 2019-01-14
  • 2019-01-14
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180380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180380号提案的回复

尊敬的常丽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市三农工作的关心。我委对您的提案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您的提案非常好。建议从建立农业生态系统、推动产业联动发展、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强化农业科技保障等多个角度,对如何高质量高水平推动都市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这对于我们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很有启发和帮助。针对您的建议,结合我们所作的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是构建系统更加完备的农田生态系统。自2017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统筹推进“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得安排部署,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农业生态保障能力为重点,全市上下大力发展环城都市生态农业、湿地农业等,着力构建农田生态系统。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了郑州市环城都市生态农业建设专项实施方案和湿地农业建设专项实施方案,要求连续实施三年。在主城区2400平方公里区域重点发展苗木、花卉、林果、蔬菜、牧草等产业,打造环城都市生态农业生态圈;推进鱼塘湿地公园项目建设,把单体小面积鱼塘扩并成大水面,推进养殖用水循环利用,改善水生态环境;大力推广稻(莲)鱼综合种养项目,积极推广稻(莲)鱼综合种养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优化土壤环境,提升农业湿地生态保障能力。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新发展环城都市生态农业超过20万亩,已实施稻鱼、莲鱼综合种养0.73万亩,鱼塘湿地公园项目0.3万亩。

二是建立接二连三、交叉融合的产业体系。树立“大生态、大环保、大格局、大统筹”理念,在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生态、生活三大功能,借鉴现代工业发展理念,把生产环节做为第一车间,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做大做强林果、花卉、蔬菜、水产等特色优势产业;承接第二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物流营销业,积极发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等现代流通方式,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进一步拓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休闲观光、生态循环农业,提升现代农业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农业集约化、特色化发展水平。目前,我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在36个大中城市位居前列。

三是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和资源保护。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发展苗木、花卉、林果、蔬菜、牧草等生态种植产业。实施耕地地力提升工程,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推广使用推广节水、绿色植保防控、生物防治、水肥一体化、配方施肥等技术,确保生产过程全程生态化。加快农产基地建设,坚持以集约化、精细化、设施化、生态化建设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养结构和区域布局,打造一批现代高效农业基地。进一步优化和推广工厂化、池塘循环水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等生态养殖模式,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支持应用节水、节能、减排型水产养殖技术示范,禁止向附近水体直排不达标养殖尾水。不断强化黄河鲤种质资源保护,2019年底前要完成在重点渔业县区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划定工作。

四是不断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科技是都市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年初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的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发挥省会科研教育优势,引导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技术专家、基层农技人员等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科技对接,探索建立不同模式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建立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市场化主体、乡土人才、返乡下乡人员等广泛参与、分工协作的农技推广服务联盟。目前,我市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设施蔬菜、葡萄(草莓)、石榴(桃)、樱桃及水产等8个都市生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50多个,推广总面积近300万亩。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创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建成了32个区域中心站,其中,中牟县被确定为农业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县。

以上是我们对提案的答复,如有不当,请予以批评指正。欢迎您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十分感谢您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得到您的更多关注和支持。                                   

 

 

 

2019年1月10日

 

 

联系单位:郑州市农委                邮    编:450006

联 系 人:白忠政                    联系电话:67170736

抄    报:市政府督查室  市政协提案委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