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3963/2019-00370
  • 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
  • 提案
  • 2019-08-20
  • 2019-08-20
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190346号提案的答复

琚海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预防返贫确保稳定脱贫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整体情况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郑州市认真贯彻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纳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大局中高位谋划、统筹推进,与乡村振兴、全域旅游、都市生态农业、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融合、聚焦聚力,把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作为主要目标,坚持质量、精准、激励、标准“四种导向”,狠抓责任、政策、工作“三个落实”,统筹推进“六个精准”,提出了“四个持续提升”,即:持续提升产业发展、就业创业、生态扶贫、金融服务水平;“四个持续深化”,即:持续深化交通扶贫、水利扶贫、电网升级和网络扶贫、人居环境整治扶贫;“六个深入开展”,即:深入开展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扶贫助残、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清零、扶贫扶志等六个方面行动的政策措施,构建起了一整套科学完备、契合实情的脱贫攻坚政策措施。2018年投入市、县两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37亿元,动员工商企业等社会各界志愿捐赠帮扶资金6亿多元,截止2018年底,全市共脱贫1434户3800人,占省下达目标2000人的19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0141元,增幅达到29%;181个贫困村有180个村发展有特色产业,覆盖率达到99.4%;打造贫困村美丽乡村16个、旅游扶贫示范村11个。郑州市脱贫攻坚工作连续三年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二、强化返贫预警管理、建立完善防范返贫机制情况

  (一)持续加强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工作

  根据《河南省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及管理办法》《河南省贫困退出实施办法》、《河南省扶贫开发条例》有关规定,我市严格对照贫困户识别、退出标准,认真履行识别、退出程序,应进则进、应退则退,切实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一是持续扎实开展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根据省扶贫办安排,开展2018年度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通过对全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入户采集基本信息、收入信息、帮扶措施及成效、地理位置信息等,全面衡量和盘点贫困人口识别、退出工作,夯实精准识别基础。

  二是规范特殊贫困户群体的识别工作。按照《河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有子女的老人贫困户和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贫困户识别的通知》(豫脱贫办〔2018〕121号)要求,对全市有子女的贫困户识别工作开展了专项摸底排查和整改,排查出需要清退的老人户4户4人,需要标注脱贫不享受政策的老人户156户301人,进一步规范了识别工作,杜绝人为拆户出现的识别不准问题。对于省精准扶贫信息管理平台中提示的财政供养人员、整户无劳动力的稳定脱贫户等特殊情况,逐户核查核实,并上传特殊户情况说明1313户。

  三是做好脱贫(不享受政策)户整改工作。对脱贫(不享受政策)户中人均纯收入在5000元(不含)以下的户、转移性收入占比超过40%的户、整户无劳动力的户、有大病病人的户等进行全面排查,逐户说明情况,排查发现不符合脱贫(不享受政策)条件4户15人,已进行回退。

  四是持续提升建档立卡工作质量。按照省扶贫办《关于进一步提升建档立卡相关工作质量的通知》要求,在扶贫对象信息与实际不符方面,针对信息不准确、更新不及时、填写不完整等问题,逐户入户核查,及时进行核实纠正。在稳定脱贫标注方面,对已标注的稳定脱贫户逐户排查,严格把握标准、规范程序,对于不符合条件的要予以回退。

  (二)扎实做好扶贫对象日常信息管理工作

  根据《河南省脱贫攻坚档案资料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豫脱贫办〔2017〕46号)、《关于做好全省扶贫对象信息采集和更新维护的通知》(豫脱贫办〔2018〕19号)等文件要求,建立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脱贫攻坚档案资料,对贫困户基础信息变化、人口自然增减、帮扶措施等及时进行日常管理。

  一是做好基本信息核实修正。根据国扶办与公安部贫困人口身份信息比对结果,针对“身份证号一致,姓名不一致”、“身份证号码未在公安人口库中”、“公安部门标注死亡,但扶贫系统未标注死亡的贫困人口”等问题,逐一进行核实,共核实修正数据1807条。

  二是做好系统信息录入。开展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及省精准扶贫信息管理平台的日常信息录入及维护工作,进行郑州市及各县(市、区)区域概况的采集录入。在3月15日全国数据质量排名通报中,郑州市数据质量名列全省第1、全国第34。

  三是监测预警问题数据。依托省精准扶贫信息管理平台数据质量监测功能,系统下发问题数据共10个批次,列表下发问题数据共4个批次,指导督促各县(市、区)完成10000多条问题数据修改,每月在线抽查各县(市、区)问题数据修改情况。

  (三)加强返贫风险监测,开展脱贫成效“回头看”

  为全面掌握脱贫户返贫风险情况,省扶贫办信息中心在精准扶贫信息管理平台中新增了脱贫户返贫风险监测模块,对脱贫户中人均纯收入较低、收入结构中转移性收入占比高、家中缺少劳动力、有大病病人等情况,实施重点监测。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降低返贫风险,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开展脱贫成效“回头看”专项活动的通知》(郑脱贫办〔2019〕13号),要求各县(市、区)以户、村为单位对照4大类33项工作任务,重点排查整改脱贫质量不高、“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实不到位、贫困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达标等问题,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防止出现返贫情况。

  对于省平台返贫风险监测模块提示的8204户疑似返贫风险高的户,充分利用脱贫成效“回头看”这一契机,逐户核实,建立台账,进一步巩固帮扶成效,降低返贫风险。

  三、发展产业扶贫,带动群众稳定脱贫情况

  一是各县(市)产业扶贫工作推进情况。各县(市)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扶贫扶持政策,印发了产业扶贫实施方案,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财政支持,实施了光伏扶贫项目、县级产业扶贫项目等。目前,我市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的光伏存量电站共6座村级电站、150户分布式电站,主要涉及新郑市、登封市,总建设规模1996.7KW,总投资1618万元,关联受益贫困户707户,当前各光伏扶贫电站都处于正常运营中,正在进行监测数据接入工作。6县(市)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共130个,总投资27219.75万元,从项目类别看,种植业类项目47个,养殖业类项目9个,加工业类项目共30个,其它类项目(包括金融扶贫项目、小额信贷项目、村集体经济项目、区域特色经济项目等)44个;按县(市)划分,巩义市19个,登封市51个,新密市17个,荥阳市7个,新郑市11个,中牟县25个。从5月底统计情况看,全市产业扶贫项目开工率94.7%,资金拨付率20%,6月份按照《河南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规范管理切实发挥扶贫项目效益的通知》(豫脱贫办〔2019〕46号)要求,各县(市)针对存在具有严重困难、不符合要求的项目进行筛除,对项目库进行优化调整,目前,产业扶贫项目开工率为95.4%,资金拨付率达到40.8%。

  二是行业部门产业扶贫工作推进情况。自2018年12月份市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硬仗指挥部成立以来,各成员单位结合本单位职能及承担的产业扶贫任务推进工作开展。市委组织部联合相关单位对“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进行了系列培训,提高第一书记及驻村帮扶干部履职能力和带领群众发展产业本领。市农委围绕农业产业扶贫,制定了实施方案,依托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和“菜篮子”基地建设示范带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各县(市)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推进畜牧产业扶贫,开展“六个一”精准扶贫工作,免费向新郑、荥阳、登封、新密等县(市)贫困群众赠送种蜂、蜂群、蜂箱,积极发动组织涉牧企业参与产业扶贫,成立畜禽养殖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与乡镇签订服务协议,组织培训400余人。市商务局加强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建设完善集电商知识、政策宣传、代购代销、快递收发、便民服务、金融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电商扶贫中心和站点,切实解决电商扶贫“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目前,全市共建成电商公共服务中心5个,镇级服务站38个,村级电商公共服务点1019个。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推动旅游扶贫,对全市相关贫困村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进行了专门的旅游扶贫培训,加强旅游扶贫示范村和示范户培育工作,开展旅游扶贫示范村(镇)和旅游扶贫示范户认定工作,评选出11家郑州市旅游扶贫示范村(镇)和21家旅游扶贫示范户,共带动3500多贫困户,同时着力开展“景区带村”、“万企帮万村”工作,全市24家旅游企业共帮扶39个贫困村,实现精准脱贫。市林业局发展森林旅游、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花卉苗木,通过森林旅游带动190余人增收,通过林业企业安排贫困人员就业160余人,人均年增收10000余元。市邮政公司为农产品上行做好服务保障,推进消费扶贫,目前,全市92%贫困村都建有“邮乐购”网点,每个县成立有消费扶贫服务中心。

  四、开展文明建设,根除致贫内因情况

  紧扣“激发内生动力,提高发展能力”要求,扎实推进“扶贫扶志”工作,在引导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消极思想,激发脱贫志气、增强脱贫底气、提升脱贫能力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突出思想“扶志”,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一是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在充分学习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选取巩义市、荥阳市、二七区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坚持边完善硬件边挂牌运行边开展活动的原则,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6个县(市)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1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04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投入经费5000余万元,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0000余场次,取得了良好效果。二是大力开展主题宣传。市属各媒体持续加大脱贫攻坚宣传报道力度,开设“脱贫攻坚进行时”“走马乡村看振兴”“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化走转改•扶贫扶志郑州行”等专题专栏,播发《昔日穷山村 旧貌换新颜》《无臂羊倌曹建新做产业振兴“领头羊”》《红枣甜了咱的村》《大厨回村办企业带富乡邻》等稿件,重点报道我市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和涌现出的先进典型。2019年以来,共发稿近300篇(条),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我市脱贫攻坚取得的瞩目成绩,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突出文明“扶志”,深化文明乡风建设

  一是完善乡风文明建设。在全市98%的行政村成立了“一约五会”,通过发挥“一约五会”教育、组织、监督的作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有效遏制了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把党员干部自办婚丧活动纳入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内容,严控宴请范围和席桌数量。挖掘各地历史名人和民间文化,打造了一批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村史文化墙。截止目前,建设省级示范文化墙59面、市级示范文化墙145面,累计建设3600余平方米。同时,各县(市)区累计自筹资金1600余万元,先后在454个村庄建设文化墙89000余平方米。二是扎实推进“孝善敬老”活动。会同市直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全市农村开展孝善敬老活动的通知》,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孝善敬老活动,努力形成家庭孝心养老、社会善心敬老的良好风尚。目前,成立孝善理事会1590个,政府补贴4775140元,社会捐助2872500元,受益老人16443人。加强家风建设,评选首届郑州市文明家庭74户;各县(市)区共评选出星级文明户8299户,文明家庭3932户,“好婆婆”2328名、“好媳妇”2519名、“好妯娌”173名。组织开展“中原好家风”巡讲活动,大力弘扬家庭美德和文明家风。三是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把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纳入对各地各部门综合考核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建立激励机制,明确对获得市级、省级、全国文明村的,市财政分别一次性奖补10万元、15万元、20万元,所在县区进行一比一配套奖补。明确对获得市级以上文明乡镇的,可享受同级文明单位待遇。今年,我市命名7家2018年度市级文明镇、12家2018年度市级文明村;8家2018年度县级文明镇,400家2018年度县级文明村。扎实开展结对帮扶,组织1046个文明单位与1016个行政村、30个拟建乡村学校少年宫和46个乡镇结成帮扶对子,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三)突出文化“扶志”,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一是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保障农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看戏、读书等文化权益。目前,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达92.87%,到2020年底,可以实现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为所有贫困村配备了文化管理员,每人每月补助300—600元,确保农村文化设施建好后能够管好、用活,切实发挥作用。二是积极开展文化扶贫。广泛开展“舞台艺术进乡村、进社区”活动,将该项活动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优先安排演出团队到贫困村演出,截止目前,已演出577场次。推动红色文艺轻骑兵活动广领域、全覆盖深入乡村、社区开展演出,截止目前,已演出3500余场。持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为新密市平陌镇群众捐赠了总价值154万元的物品,并组织专家、文艺工作者为乡亲们提供技术指导、法律咨询、义写春联、拍摄全家福、体检,送上了精彩的文艺演出。积极开展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2019上半年,组织画家深入贫困地区,写生创作油画作品240余幅;组织曲艺家深入体验生活,创作了喷空作品《河南方言》、《绝对绝了》和曲艺情景剧《遥望》。以群众文化服务薄弱、宗教管理任务重的农村为重点,深入开展“快乐星期天”活动,2019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各类活动1700余场。三是优化文化产品供给。加大脱贫攻坚题材文艺精品创作和展演力度,指导文艺院团创排了豫剧《金秋》《老栗树》、大型现代扶贫戏《春暖乱石坡》、音乐快板《扶贫攻坚惠民心》、情景歌舞《一个都不能少》,深入贫困村开展巡回演出,有效鼓舞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大力推进“百姓文化云”建设,百姓文化郑州云平台注册量达10万人次,上线场馆273个,举办活动1668场。

2019年8月12日

 

联系单位:市农委行业扶贫处    邮    编:450006

联 系 人:陈凯敏              联系电话:67180178

抄    报: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协提案委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