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3963/2020-00621
  • 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
  • 建议提案
  • 2020-08-19
  • 2020-08-19
关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助推建设都市农业提案的答复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00255号提案的回复

宋志伟委员:

您提出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助推建设都市农业”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和战略规划要求,围绕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制定了《中共郑州市委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确定了郑州市实施乡村振兴的目标、原则和重点任务,并按照分步推进的原则制定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谋划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生态宜居和公共服务等四大类500余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近4000亿元,确保了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谋划乡村振兴

我市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成立了高规格的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站位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特别是在中原城市群和“1+4”大都市区范围内,审视、思考、优化郑州农业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统筹谋划郑州乡村振兴战略;同时成立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班子有关领导组成的市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市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推进落实,对于乡村振兴中涉及的都市生态农业(优化种植结构)、人居环境整治(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也都分别成立以相应分管市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来专题抓好落实。制定了全市乡村振兴“1+1+N”的规划体系,即1个全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1个都市生态农业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同时结合郑州特点,制定了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科技振兴、乡风文明、组织振兴、扶贫攻坚等5个专项三年行动计划,《郑州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已编制完成,县(市、区)乡村振兴区域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正在有序推进。市委主要领导亲自部署谋划《郑州都市生态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初步确定郑州都市生态农业“一带四区五组团”的发展格局,全方位做好我市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

二、持续探索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途径,发展都市生态农业

落实承包地“三权分置”政策,完善“三权”分置制度,出台了我市的《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实施意见》,为了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进郑州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流转模式,加快推动土地流转,鼓励以整村、整组推进土地流转,鼓励整村、整组的农户将承包地委托乡(镇)或村集体统一进行流转,并将土地连片整理形成农业园区,进行招商引资,引导有资金、懂技术、会经营的乡村各类人才和返乡创业人员入驻农业园区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鼓励推广土地股份合作模式,结合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工作,推广中牟县孙庄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全民参股+公司化管理”运行模式。探索开展土地托管模式,引导农户将土地托管给有一定经营实力、管理规范的种植大户、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由其代耕、代种、代收、代管,可实行“半托”或“全托”,达到实现规模经营的目的,如荥阳市新田地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全市托管近6万亩土地,全省累计托管超过10万亩,发展优质原粮(高强劲小麦和角质化粉质化玉米)种植,实现了农户的“人不在家,收入增加”。这种全程托管的合作模式,在全国都形成了一定的示范效应,得到了农业部、河南省、市委领导的高度认同,郑州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扶持该合作社发展壮大,支持合作社首先在全省托管30万亩土地,中远期托管50—100万亩土地,打造产业兴旺的有效载体。积极推行和引导土地预流转。在一些土地未实现流转的地方,鼓励乡镇或村组与农户预先签订包括流转期限、价格、用途等内容的流转意向协议,然后统一组织招商引资,在正式流转前仍由农户自己耕种,当有经营主体进入时及时将土地流出,实现规模经营。

近年来发展农民合作社迅速,截止2020年,郑州市全市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合作社共有4253家,其中民主管理科学、财务管理规范、经济实力较强、服务成效明显的各级示范社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其中,国家社21家,省级示范社34家,市级示范社79家,合作社已成为连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重要渠道和载体。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有403家,全市有2142家规模经营户,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0家,市级示范农场20家,县级示范农场14家。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4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4家,省级龙头企业53家;累计培育集群31个,其中省级集群19个,市级集群12个;培育省级农业化产业联合体13个。

为加强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置突发事件、开展风险评估检测、无公害认证检测等工作,2017年12月,市财政列支专项资金建成了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并通过验收。目前已投入使用两年半,主要对有包装的产品粘贴追溯码再投放市场销售,对无包装的产品要求打印纸质合格证,进行主体追溯管理。农业部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实现“四挂钩”、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及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的提高,倒逼生产企业自我监督,强化安全生产,承诺流通市场的农产品质量是安全的。2020年1至6月份,检测数据1063686条,生产档案1177条、农事活动4437条;重点加强对绿色有机、有包装、销售量大的50家企业的监管力度,发挥示范作用。与企业进行深度沟通,结合实际情况,把追溯平台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二次开发进行优化。流程简单、易操作上手深受企业好评。通过追溯平台数据分析,加强监督管理力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有力保障了市民的餐桌安全。

三、创新金融支农新模式,支持乡村振兴发展

截止2020年上半年,郑州市农业投资担保公司担保规模不断扩大,累计担保2334家,担保金额43.17亿元,其中新农主体和小微企业累计担保2181家,占比93.4%,担保金额28.74亿元,占比66.65%。2020年上半年累计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担保贷款434家、3亿元。银担合作稳步推进,与16家银行签订合作协议,授信总额44.1亿元,创新发展势头良好。县、乡、村三级政担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有力有序,“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初步建立,产品和模式创新初见成效。社会效益显现,扶贫攻坚力度加大,增信融资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步发展,企业经营、产业、就业、利税明显增加。发展特色农业保险,全市共开展7大类31种特色农业保险产品,为郑州农业建设提供约20亿元的风险保障。建立都市生态农业产业基金,目前筹备入库的基金项目总投资达400亿元。探索多渠道,全方位的农业发展投融资模式,解决农业主体的贷款难、贷款贵,缺乏担保物、抵押物的现状。

四、加快都市生态农业转型升级,推进乡村产业兴旺

郑州市把都市生态农业确定为全市五大战略产业之一,把都市生态农业转型升级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列入郑州市12项攻坚升级领域进行推进,先后投入1亿元贴息、1亿元保险补贴和5亿元担保补贴资金,重点实施生态农业建设工程、绿色标准化可追溯“菜篮子”工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发展工程、绿色食品加工业提升工程等四大工程,通过周总结、月分析、季观摩等形式,实行项目台账化管理,确保重点工作按序推进。开展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示范引领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从2020年起,按照郑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市财政列支6000万元用于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采用“大专项+任务清单的模式”切块下达奖补资金,由县(市、区)统筹使用。每个园区面积300—1000亩,单个财政奖补不超过300万元,主体投资比例不低于1:1,企业自主招投标建设。目的是通过几年时间,建设一批地域特色明显,主导产业优势突出,科技水平领先,经营管理到位,产业融合发展的“高效、生态” 都市生态农业样板。从而构建以国家级、省级产业园为引领,市级示范园为骨干,县级示范园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体系,引领我市都市生态农业发展。

我市以建设“河南省休闲农业先行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区”为发展目标,把握住了休闲农业发展的机遇期,深入挖掘黄河及大运河文化、中原农耕文化、嵩山养生文化等人文资源,通过科学规划、示范引导、政策扶持等措施,推动了全市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截至2019年底,郑州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登封市、惠济区)、示范点1个(丰乐农庄),全国十大精品线路1条(滨河揽胜风光游),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西泰山村、樱桃沟村),全国十佳农庄1个(丰乐农庄),累计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76家,认定市级农业科普研学基地13家。通过推介精品主题线路、举办特色农事节会活动,培育了“一山、一河、一体验”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嵩山休闲养生游、黄河风光揽胜游、农耕文化体验游)。2019年代表河南省在“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季)推介活动”上进行现场推介,获得了与会领导和各省嘉宾一致好评,树立了“走进乡村、寻梦田园”品牌形象。周末假日,走进乡村、寻梦田园已经成为广大市民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2019年全市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达到2285万人次,营业收入14.38亿元。

五、统筹五大生态系统建设,推进乡村生态振兴

以“两山”理论为指导,编制了《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生态建设规划》,每年安排60亿元专项资金,通过财政投资、生态补偿、基础设施建设奖补等各类专项扶持政策,统筹推进“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建设,全市547个重大生态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72.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1.2%。全市森林生态系统进一步完备,湿地生态系统进一步恢复,流域生态系统进一步改善,牛口峪引黄工程、环城生态水系循环工程等加快推进,西水东引工程引水线路初步确定。制定了郑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形成了以“村收集、镇转运、县(市)集中处理”的新密模式或以“户分类、村收集、乡镇集中处理”的登封模式,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开展了城乡结合部环境整体专项行动,持续提升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市已建成和在建美丽乡村57个,有效实现了村庄美,田园美,发挥了农村农业的景观功能,满足了市民的近郊游,乡村游,田园游需求。同时注重培育文明乡风,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发展各方面,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全省率先制定了《郑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并经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批准。2018年以来全市扎实有效开展孝善敬老活动,全市1600多个行政村成立孝善理事会,其中25个乡镇、199个行政村设立了孝善基金受益老人达1.6万余人。在全市精心组织实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释行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行动、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养成行动、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行动、文化旅游品牌塑造行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交流行动、生态保遗工程等八大行动,大 各级文明村给予相应奖补政策。扎实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大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将“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纳入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考评体系和文明村镇测评体系,形成工作长效机制。

郑州市发展农业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对标发达地区,以国家中心城市定位来考量,我市还存在一定差距,如农业发展质量有待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农业农村政策支撑体系还不够完善,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一是做优做强都市生态农业。重点实施生态农业建设工程、绿色标准化可追溯“菜篮子”工程、休闲农业星级农庄创建工程、绿色食品加工业提升工程,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程。二是分类推进乡村建设。巩固贫困村脱贫建设成效,建立稳固的带贫帮贫机制。继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共享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抓好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县——新密市和示范乡镇——新郑龙湖镇、新密超化镇、登封徐庄镇、巩义小关镇、荥阳王村镇、中牟官渡镇试点建设,示范引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三是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基本实现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全覆盖;同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四是开展农村集体经济与农村公共服务建设试点。针对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卫生、文化生活、等公共服务等项目进行试点,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持续缩小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基层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三农”工作的理解,对我市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

 

2020年8月19日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